国际教育网

繁体

成为一个国际人才,需要做哪些准备?

2021-06-16

关注
坦率的说我自己都不算国际人才,因为我没有真正留过学,尽管迄今为止我走了世界上四五十个国家,但并没有在那工作过、生活过、学习过,离国际人才还比较远。
所幸我有两个资格来讲这个话题。第一,从新东方走出去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加起来已经达到二三百万。他们中有些人真的变成了国际化人才,而有些依然没有变成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会对他们进行一些分析。
第二,我的孩子是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长大的,他们的语言既包括了英文,也包括了中文,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两种语言随时切换交流。我认为孩子面向未来世界,一定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舞台,而不是把中国或者国外,只选一个作为自己的舞台。
2021 年疫情仍未完全消退,但我们都看到了世界各国为了这次世界性公共卫生危机所做出的努力,各国科学家为疫苗研发做出的贡献,这也再次印证了世界已经连为一体,不论是经济还是疾病。在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构建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下,中国的发展仍将放眼全球,国际化人才也仍将是国家发展中必备的中坚力量。然而,要成为国际化人才,并不单单只是出过国、留过学,而是要具备国际化思维能力。我认为成为国际人才,应当具备四大要素:语言、文化、规则、心态。


第一大要素:语言。
第一,英语必须是首选。很多人会学法语、德语、日语,这些语言使你多了跟别的文化交流的工具。但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任何别的语言都可以放弃,但英语一定不能放掉。比如只学日语、不学英语,就只能在日本和中国间打交道,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窄;
如果你是时尚、艺术专业,学法语会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你从事工业制造、智能制造相关,懂德语也变得很重要。但是不管你懂哪种语言,核心是不能把英语扔掉。
第二,中国英语教学有一个误区。中国的教学到今天为止,除了极个别的学校和个别老师外,依然是以词汇、语法和课文为主的思路。我们中国的孩子考试的时候,涉及语法、词汇、翻译和课文的,考试分数都相当高,涉及听、说、写,分数就相当低。然而正确的思路应是听说写,如果你的孩子很年轻,重点就不要放在学校英语考试的分数上,而是放在听说写方面水平有多高上。
比如多让孩子从听的角度去学,听各种国外的新闻媒体、报道文章、影视剧、TED 演讲等。即使学新概念、学我们教育部规定的课文,也可以从听开始学,现在所有课本都有非常好的听力系统。先从听开始学,比从读和语法开始学,水平要高很多。
第三,备考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把孩子送到国外学校或语言学校,他的口语可能会稍微提高一点,但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不一定的。托福雅思这两门考试,分数的高低跟孩子的综合英语水平直接相关。凡是雅思考到 6 分以上、托福考到 90 分以上到国外去学习,英语水平基本就能跟上,就不存在去了以后,过了一年老师上课还听不懂,导致考试成绩上不去、学习失去信心、最后不得不退学的情况。凡是在国内托福考过 100 分,雅思考到 7 分以上的,被退学的非常少。孩子过去后,坐进课堂,老师讲课能听懂三分之二左右,是他能够坐在课堂开始认真学习的标准线,这就是备考语言的重要性。
第四,真正的语言能力完成,至少需要国外三到四年正规化的学校训练。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国外学了四年本科毕业,英语依然不能交流。那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系统里去,四年学习只和中国同学进行交流。如果希望毕业并且英语过关,那实实在在要学四年,每篇论文都要自己写。有的孩子不认真学,毕业写论文还要请人写。如果用英文写东西水平变高了,就意味着能够部分融入了西方社会,因为笔头交流在西方是十分普遍的。我们孩子要记住,到了国外一是要尽可能进入西方的学习圈,二是所有的东西应该自己完成,三是一定要弄清楚,到了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全世界通用基本上没有问题。


第二大要素:文化准备。
第一,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功底必须有,孩子应该有一个公立学校学习的经历。对我们年轻人这一代,未来大部分的机会都是来自于两种文化和两种经济体之间互相切换所带来的机会。只要记住这一点就明白,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放的。我不太鼓励家长一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全英文幼儿园或国际学校。我两个孩子都在国外长大,英语水平都没有问题,没想到孩子长大后中文不行了。公立学校是学中文最好的地方,如果在公立学校待过三年,哪怕从小学一年级待到三年级,他一辈子的中文基础就有了,到初中以后再进入全英文环境也一点都不晚。
因为中国孩子进入全英文环境只要四年,英文水平就跟上了,至少从语言角度来说一点都没有问题。
第二,如果有可能,让孩子行走世界各地去做文化考察。比如我曾带着孩子到埃及,一个个古埃及的遗址、陵墓和古庙去看去讲。到希腊我们一天能开车 500 公里,只为从古希腊文明的遗址到另外一个遗址,给孩子们讲背后的历史文化。我带孩子们去不丹,让他们了解东方佛教文化。
这么做,其实很累。去任何一个地方前一个月,我就在反复研究那个地方的各种人文地理历史,民俗风情文化,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有所感触,有所收获。
第三,孩子长大后,找机会让他沉浸到西方完整的教育体系中,获得思维模型的升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至少在正规国外大学必须去上四年,实在不行研究生至少要上三年。我们东方人思维模型和西方模式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型,一个人未来在全球生存,西方的思维模型应成为你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
第三大要素:规则。
第一,对于世界各地宗教习俗的了解。为什么有的中国人到国外处处碰壁?其实不是我们故意不礼貌、高声讲话,而是因为对国家当地习俗的不了解。
第二,对于重要国家的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了解。我们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我们对其他重要国家是不是真的了解?他们的法律法规有没有读过?他们的政府体系是怎样的?等等。重要的国家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一定要去了解。当然还要了解人们根据这些体系和运营模式,所带来的相应行动。
第三,对于经济规律,商业规律和科技发展的了解。咱们中国之所以跟世界对接还会处处碰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世界的贸易规则、商业规则,有的时候不了解,有的时候不争取。对于科技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因为科技的发展定义了未来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四,对于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用中国的思维模型在国外处理事情,很明显是不行的。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了解他们的法律法规,并且认真按照他们的法律法规去做事。只有了解世界的规矩,我们才能行走世界。



第四大要素:心态。
在学习的时候,要从心理上了解应该怎么来做这件事情,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有一项喜欢的专业深入钻研,比泛学科学习更有后劲。任何真正的本领,是四年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越研究越深入。虽然孩子毕业后这个领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但为什么还要学?因为从一个学科中,得到的是我刚才说的思维模型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还有深入学科层层剥皮,达到最后去找中间最核心的能力的训练。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去找孩子自己喜欢,又愿意深入学下去的专业。
第二,立足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考虑问题和未来。国际交流中所发生的任何倾向,就意味着人类发展的倾向,我们只是在这个倾向洪流中的一滴水而已。所以沿着这个未来和倾向去发展一定非常重要。
第三,摒弃纯粹中国式的思维,从心理上把自己当全球人看。我们很多中国学生过去留学四五年,所交流的人群全是中国人。语言跟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所以你老是用中文,你的思维就是中文化的,你老是用英文,你的思维就是英语化的。有了留学这么好的机会,把融入到世界的能力白白错过,实在不合算。
第四,在最有保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大家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三个保障:公平的保障、财产保障、人身安全保障。未来中国,这三个保障会越来越好,在中国建立自己事业基础依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中国毕竟是个大市场。
最后,送给学生朋友们三个建议
首先,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这是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的,现在我们真的要做到了,你不做到的话就很麻烦。
其次,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最后才能走得宽。站得高意味着什么?你接受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站得高,站得高了以后你就一定看得远。建立你的思维模型,跟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接触,这样人生道路一定会走得宽,这三个是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步步高的关系。
最后,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但一定要到有成功机会的地方去。有时候,不管怎么努力,不论站在多宽广的平台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有成功机会的地方,成功的概率就大很多。
这个地方既是中国又是全世界。地方是你自己选择的,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中国是一个正在开放的大国,从这个前提出发,中国的机会一定是最大的。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一辈子选好自己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