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人没用处,从来女子半边天。因为封建不合理,世世代代受煎熬」。我如痴如 醉地望着《传奇女书——花蹊君子女九簪》中这古朴清秀、刚柔并济, 飘逸中透出风骨的文 字。这一个个我从未见过的字体,神奇而不诡秘,让我仿佛看到了旧时中国女性对命运的不屈不饶,对生活的乐观与勇敢,对自由的渴求……令我为之惊讶的是,这种名为「女书」的文字的使用者乃至创造者竟是不能接受社会正规教育的普通农家妇女。
「女书」始于湖南江永,流行于江永县东北部上江墟乡的潇水两岸,至今有上千年的历 史。潇水娟娟,不仅静静地滋润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更默默地慰藉着这里农家妇女的心。「女 书」是一种自由、自在、阳光的文字,她是汉字楷书的一种变形,常用字约六百个,特定读 书音为城关音。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女性书写、并由女性传承的文字,「女书」背负着江永地区女性 解放的重任。
首先,女书有着交际与凝聚的功能。饱受神权、君权、族权、夫权的旧社会妇女处处被 压迫、剥削、歧视,她们无法像男性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条件。于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女性在经过学习后,创作出了女书,并将其传授给其他女性,逐渐女书便成为了地位、 命运、情感、追求相同的普通农妇社群的交际工具。妇女们用这种文字歌唱,也用这种文字写信并寄给自己的「老同」(幼时结下的闺蜜) 。正是这种文字,把卑微、松散的农村妇女凝 聚成一团,并在这个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
其次,女书是当时社会背景下,饱受压迫的女性的一种娱乐工具。旧时,女人的活动范 围仅限于家庭中,被排斥的女性没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没有社交自由。因此妇女们会把女书写在纸和扇子上,通过「读纸读扇」的说唱文学形式,自演互娱。其中,妇女们不仅是倾诉悲愤、宣泄不平,诉说对盲婚哑嫁的不满;更有互相理解、情感共鸣。同时,这样的娱乐方式也鼓励了她们要勇敢面对命运,不断追求生活。
另外,女书也是一种蕴含习俗礼教的文字。女书中常有丰富的儒家色彩,她教导了世世代代的江永女性,也塑造了女性的社会价值观。此外,女书作为文字与文学,不仅体现在女性社群内,还会用于少儿的启蒙教育。部分优秀的诗词歌赋,如《增广贤文》、《念奴娇 ·赤 壁怀古》、《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经人翻译后,流传于妇女社群内,使得妇女的才智情操 得到陶冶与升华。甚至还有妇女能够用女书创作诗篇、歌曲。因此,女书传承了文化、道德 与伦理。
最后,女书作为一种语言文字,她也像其他文字一样有着物化功能跟存储功能。妇女用女书书写成三朝歌、歌扇、歌帕,互相赠送,并作为陪葬物带到生命的终点。至此,女书记 录下了女性的命运与抗争,寄托着女性的理想与追求,存储了闺蜜之间的情谊。
由于女书拥有地域局限性、传承者性别局限性等自身因素,且经社会发展变革,现今的女性已经拥有与男性相同接受基础教育、学习知识的权利,因此大数多人本身并不会有机会 学习甚至了解她。早在 2004 年,最后一位经历女书文化全过程的女性——阳焕宜就已离开 人世,这标志着原生态女书历史的结束。然而幸运的是,中国女书并没有失传。在经过一段 时间的混乱,即女书商标被人抢注、文化产原地被「克隆」、不科学保护后,清华大学师生、 季羡林先生以及当地政府与居民的还是将其「抢救成功」,如今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书写她。但无论如何,女书植根于发源地的山水、村落、习俗的,只有在她自身的聚落环境中 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因此,在保护女书的同时,其赖以生存的山水、聚落、方言也应被科 学有效地保护。
也许即便在人们对女书有所了解后,也会有不少人因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旧制度主流文化中的亚文化,而非主流文化,就对女书漠不关心。然而,这种温柔而坚韧的文字所带给我 的启示与激励依旧令我为之动容。季羡林先生有言:「女书是一种文化权利的抗争,女书主人用自己的文字赢得书写自我的话语权。」在我看来,女书是江永农村妇女给世人的启示,也是占据人口另一半的女性群体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呼喊,更是中国低下阶层老百姓反压迫、 反剥削、反歧视的精神体现!
江永妇女宛如生长在珠穆朗玛峰的垫状点地梅,非常矮小,贴近地面,不怕风吹;她们 凝聚在一起,报团取暖,甚至还会把丰富的营养物质与水给其他更脆弱、无法适应流石滩的植物,而女书则是这些她们经过曲折挫败开出的朵朵浅白色小花。我想,今天的中国女性能 在部分方面上与男性拥有相对平等的地位是与女书、女书精神不可分割的。女书激励了上世纪的江永女性反对歧视、压迫与剥削,女书鼓舞了江永女性勇敢追求自由,女书更是向人们 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智慧与阳光。女书精神则启发我,要在充满歧视以及不平等的社会中不断进取,不仅仅只是追求自己的事业与梦想,更是努力带动身边的人,设身处地替弱势群体着想、发声甚至是吶喊,为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社会平等做出自己的贡献,联合全人类打造出一个充满博爱的世界。
我愿所有华夏女性、华夏人们也将像江永女性一般,成为朵朵努力绽放的花,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