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发布于广东
NEWS
2023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为华美老师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教师节礼物”——《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实践教育》的讲座。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PROFILE
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实践教育
周教授在讲座中谈到,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对 20 世纪贡献的一份宝贵的教育学说,曾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基于新的时代、社会、教育需要,“生活·实践”教育立足国情,继承并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生活·实践”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育人方式转变、符合当前国情和实际的一种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留给20世纪的时代遗主要体现在事业、思想、人格和精神四方面。其中,在思想上,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以及相关教育主张。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学说的核心。“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
一是从生活的角度说,“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就是教育。
二是从教育的角度说,“教育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求生活的向前向上与提高。教育不等同于读书,不能把求知等同于识字,其实读书识字只是求知的部分,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的内容,而且是更重要的教育。
三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看,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也改造生活。两者相互推促,共同前进。
“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这是陶行知对 20 世纪初叶西方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初露端倪的普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必然走向学习化社会和终生教育的科学洞见。
“社会即学校”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传统学校脱离社会,脱离人民。必须打破改造;二是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学校要了解社会需求,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发展服务。三是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学校与社会不可脱节,相互影响。社会影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也有推动、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育法,也是生活法。它也有三层含义:一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二是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三是在“做”字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就是“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就是把自己在做劳力过程中积攒的经验理论化,即同时进行脑力思维。
“在劳力上劳心”,以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也就是其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真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以“生活”范畴为逻辑起点,以“生活”、“教育”、“社会”、“学校”、“教学做”等为理论范畴;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重要命题;以民主教育、科学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幼儿教育、女子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生教育等为核心主张;强调“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社会生活的前进的需要实施教育。
“生活·实践”教育
“生活·实践”教育在写法上运用了一个连接号,代表着这并不是并列的生活实践教育,生活、实践是两个重点,与现在讲的生活实践教育是不同概念。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生活,实践教育是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育人指示为指导思想的新时代的实践教育。我们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今天新时代的实践教育用连接号结合起来,这说明它是一个复合词,这意味着它的含义、来源、意义都都来自两个方面。
“生活·实践”教育在继承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精髓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将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创新发展为“生活即学习”、“生命即成长”、“生存即共进”、“世界即课堂”、“实践即教学”、“创新即未来”六个原理。
第一、生活即学习
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生活即学习”指个体 通过学习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形成价值观的学习过程。
生活即学习”有三层意义,生活具有学习的意义,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人们在学习中生活,也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以生活为中心、为途径、为目的,通过生活来进行,为了当下和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生活决定学习的目的、内容、课程、教材、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等。生活决定学习,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属。生活与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生活中提升学习质量,在学习中提升生活品质。
第二、生命即成长
“生命即成长”,也有三层含义。首先,生命的成长是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其次生命还是人的社会生命的成长,最后生命还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我们过去只是注意到人的自然生命,没有注意到人的社会生命,更加忽略了人的精神生命。在“生活·实践”教育理念里面,必须高度关注人的生命的三个成长,强调“生命即成长”,就是要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让学校和社会为学生生命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学生三重生命的健康成长。
第三、生存即共进
生存不是一个平和的博弈游戏,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提倡共赢。
“生存即共进”也有三层意思:其一,生存是一种个体自身和谐共进的生存;其二,生存是一种社会群体和谐共进的生存,其追求是人类命运和谐共进的生存,也就是总书记讲的要卫构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三,生存还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存。“生存即共进”落实到教育上,就是注重学生个体的自身和谐发展,关注学生、教师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教师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第四、世界即课堂
“世界即课堂”有三层意思:一是世界本身是一个大课堂、大的学习场所。整个人类世界,不管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是一所大课堂、大学校、大的学习中心。根据这一点,我们的学习的场所和环境不只有正规的正式的学校制度,还有非正规、非正式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处是课堂。我们要善于在这样一个大的人类社会的和自然界的空间环境里来学习和提高自己;二是课堂含有世界的意味,在课堂里要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事物移进来,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三是世界与课堂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彼此不能脱离。
第五,实践即教学
“实践即教学”有三层含义:其一,除了学校的认知性教学以外,还有社会性的实践教育,实践也是教学的途径和方式。在“生活·实践”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地位不可忽视;其二,教学要注重以实践为形式、手段和途径;其三,辩证看待实践性教学和认知性教学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第六,创新即未来
创造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他还专门写了《创造宣言》,其思想到晚年愈发成熟。陶行知对创造有很多研究,如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民主教育、创造宣告、创造年献诗等,从诗歌到散文到论文,无不体现着关于创造的研究。创新即未来包含着售层喜变。是创新是教育的未来。未来的教育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教育将停滞不前;二是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离开创新,国家和民族将失去活力,陷于僵化;三是创新是人类的未来。人类只有不断创新,人人都是创新者,成为创新的主体、实施者。人类才能不断进步,走向新世界。
(内容节取自周洪宇教授的《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实践教育”》的讲座。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