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人生有“非如此不可”的选项吗?他们如何决定大学专业

2022-08-29发布于广东

关注



对于一位即将迈向大学的高中学生来说,读什么专业,是他们这个年纪需要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之一。在这一时刻,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犹豫和纠结?他们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规划和努力,一步步接近内心的目标?

 

近期,我们与五位耀中耀华毕业生聊了聊他们的专业选择。有的将“热爱”作为准绳,始终坚定;有的则内心充满挣扎、犹豫,甚至自我怀疑。但每一个孩子,正是在这段真实面对自己和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因为想要造车,上海耀中的李苏民泰选择了冷门的机械工程专业。车辆对他而言并非只是一件代步工具,而是“代表着美和灵魂”。

 

在即将前往犹他大学就读游戏专业广州耀华毕业生杨连坤眼中,“游戏带给人的快乐是最单纯的”,未来,他想要亲手设计一款真正的游戏。

 

在准备人工智能这一高难度专业的申请过程中,广州耀华毕业生张其浩开始学着处理期待和现实间的落差,适当调整目标后,他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节奏。

 

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一年,重庆耀中的菲律宾籍学生梁晓宇做了学医的决定。接下来的两年,他始终面对着在艰难繁杂的课程中保持自己最初热情的考验。

 

前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对从小习琴的上海耀中毕业生王晓菁来说,本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疫情这几年,让她对如何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一点的贡献,有了更多的思考。最终,她选择前往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向更多的可能性敞开。

 

就像梁晓宇的诚实发问,“我们要如何在17、18岁的年纪就知道自己未来一生的事业?并不是说我选择了医学,然后一切怀疑就都消散了。”可喜的是,在这个年纪,他们已经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学习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人生的路是越走越宽的”,现在,我们也想将王小菁的这句话作为祝福,送给即将踏上新的人生之旅的他们。





YCIS Shanghai

上海耀中李苏民泰:

感受车辆的“灵魂”

去向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



生活中的李苏民泰


在同学中,李苏民泰应该算是个“异类”——从小到大,他学过12年钢琴,3年画画,平时最喜欢读老舍和严歌苓;10年级,老师表扬他作文写得好,他就在论坛上接单写小说赚零花钱;12年级选IB课程时,他选了高数、物理、化学,成为年级里唯一一个“三皇冠”选课者;申请季,当身边大多数同学选商科和计算机的时候,他已经想好,自己要去学最冷门的“机械工程”。


原因很简单,他想造车。


对车辆的兴趣起自儿时。七八岁的时候,李苏民泰就开始喜欢坐在街边,看路上汽车来来往往。一本“世界名车”车标书,200个标志翻得卷了边。小学四五年级时,他迷上国外的专业汽车杂志,越来越喜欢和朋友们谈车、看车。


2016年,上海国际车展现场,对着一辆改装过的“丰田86”,他转着圈地研究了几个小时,“打开引擎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管线,为什么有些东西是金色的,有些东西是银色的?这些部件,为什么有的这么大,有的这么小?……我想知道一辆车是怎么运作的,是什么让一辆车有了‘灵魂’?”


是的,他说自己能感受到车辆的“灵魂”,听懂车的语言:“当你换下档位的时候,你能清晰的感受到换挡器微微的震动,那是变速箱齿轮在咬合;当你踩下油门的时候,能感受到转速爬升中空气声音的不同……”


于是,10年级,李苏民泰决定回应这种“与生俱来”的热情,报考机械工程专业正进入汽车行业,造一台让自己真正喜欢的车。


但这并不容易。


回顾刚刚确定方向的自己,李苏民泰用了一个词——“眼高手低”,他去网上搜索原著、论文,买国外的教科书和手册,收集不同车型的用户手册,从中学习机械知识。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发现,自己“偏题”了:“原来,车最终就是物理、数学和化学的组合”。


于是,到选IB课程那一年,他成了全年级唯一一个选“三皇冠”的学生,“没人像我这么疯”。


梦想逐渐变成一件具体可感的事情——以前周六周日,一天顶多学三四个小时,这时却变成六小时起步,一天被整整齐齐分成三段,有时忙起来连琴都不练,小说自然也不写了。


课程里有许多大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内容,准备申请的美国大学成绩又不设死线,李苏民泰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向哪个方向努力,学业压力陡增,有时甚至会坐在家里大哭,自我怀疑。“会不会就这样没有学上了?我是不是在自己骗自己?”但到写论文的时候,有人想着写些容易的科目混过去,他又出乎意料地选择了最难的数学。


灵感来自霍金。李苏民泰听说,霍金为了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选择去大学当数学教授,“我是数学真不好,于是我也想到要用这个契机来提升自己”,接近4000字的学术论文,所有模型都是超纲的,他要一个一个自己算。最后,那篇自己定题,自己查阅资料写成的名为《分型在天线小型化上的运用》的论文在老师那里拿了一个“B”,李苏民泰自己觉得,“可以了”。


 李苏民泰在TEDX上演讲 



终于到了升入13年级前的暑假,这一年,学校一位大学升学辅导老师看到他在TEDX上的演讲,主动联系他问:“你想不想去玛莎拉蒂?”


“我当时说你在做梦”,李苏民泰笑着回复老师。没想到,这在后来成为了自己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职业体验——有位同学的家长是玛莎拉蒂的前员工,可以帮忙联系带他去公司在中国的分部实习。


那个暑假,李苏民泰第一次明白,汽车不仅代表着美和灵魂,想要创造一辆汽车甚至创造一个享誉全球的汽车品牌,还需要无数人的沟通、配合与劳作:“每个人都觉得造车很简单,一个沙发带四个轮子,放一个引擎进去就可以,但整个过程有很多我们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地方,我大受启发。”


真正的申请季对于李苏民泰来说,反倒云淡风轻。课程学完了,实习也“刷”满了,剩下的只需要根据目标学校的定位,预测发挥,修改文书——9月开始准备,12月初,第一所学校的反馈已经传了回来。最终,他确定了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


一路被热爱驱动,很多事情看起来变得顺理成章。


李苏民泰现在依然喜欢弹琴、画画,也依然喜欢老舍的文字,“如同无印良品一般美丽”。谈到未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拿埃隆·马斯克作对比:“如果说他像是个‘革命家’,希望推动汽车发展,让世界上百分之多少的人开上更好的车,让全人类踏入美好电器时代的话,我的梦想是造出一台比较实用的、大家都能买得起,开起来又很开心的车。”


李苏民泰在南极




YWIES Guangzhou

广州耀华杨连坤:

未来,要亲手设计一款真正的游戏

去向

美国犹他大学游戏设计



2019年,当杨连坤说自己想去学游戏设计的时候,全家人都吓了一跳。


父母知道,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开始喜欢电脑游戏,更小的时候玩“穿越火线”,再大点,也接触网页游戏。到离上大学还有两年的时候,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专业呢?


 毕业典礼上,杨连坤与父亲的合影


父亲不理解儿子的逻辑。尽管没有其他家庭中“玩物丧志”的一般观念,平时也很少限制杨在课余时间玩游戏,但这位长期经商的父亲还是很迷惑:儿子为什么不像我一样从商呢?看来打游戏确实害人!


父子俩在微信上展开了拉锯战。杨连坤今天发一点行业进展,明天做做游戏市场讲解,终于等到父亲松了口:“好吧,你去试试。”——他成了全年级唯一一个学习游戏设计的同学,上一位和他有一样选择的,还是两年前早就毕业的学长。


电子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是一种集合了计算机、交互、博弈论、心理学、叙事、绘画在内的综合学科。喜欢玩游戏与真正设计一款游戏,其观感和难度都截然不同。真正研究起来,杨连坤发现自己“入坑”了。


他首先需要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作品集,“根据申请的学校要求不同,有的只需要做2-3个小游戏,有的只要展示作品机制”。在学长的带领下,杨连坤完成了一款小型球类游戏,“玩家操纵一个小球,靠它去得分闯关”。不过,由于申请时间有限,他忙着备考。至今还没有把作品拿给同学朋友试玩过。


九年级时,杨连坤参加耀华世界教室项目,在日本体验剑道


在这期间,他还自己做了一套卡牌游戏,讲述一个魔法学园里的故事,扮演学员的玩家们可以像“三国杀”一样比拼策略,不过这次,他们的能力都是神奇的魔法。完成基础的卡牌后,杨连坤兴奋不已,只等考试结束,就能拿出来做小规模内测。


作品集时间很赶,只能在成绩上更下功夫。A-Level课程,杨连坤选的是数学、计算机和经济——因为自觉画的画“实在不好看”, 杨连坤决定进入游戏领域的底层设计方向,为此,他开始自己在网上学习国外大学教授的理论课程,坐在家里独自啃下一本本游戏引擎教程。


这些都是平常在学校里有点腼腆的杨连坤不为同学所知的一面。


杨连坤和同学一起调配香水


不过今年夏天,他突然决定突破自己,参加了学校里的荧光夜跑,还在一场歌唱表演中登台,唱了摇滚歌曲《极恶都市》。他想,在耀华7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轻松的校园环境,自己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按照心意,选择快乐


毫无疑问,游戏带给人的快乐是最单纯的”,今年春天,3A游戏《艾尔等法环》正式发售,在全球带起一波“老头环”热潮。


八年级时的文化周

杨连坤与同学留下了珍贵的一幕


杨连坤也不例外,在他心中,像这样的“魂系”游戏无疑是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等到职业生涯开始,我会先选择去参加开发一些手游或长期运营类的电脑端的游戏,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再去参与到3A游戏大作中——我的最终的人生目标是做出一款和‘魂类’接近的,动作出色难度适中的游戏。”


他轻声但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梦。


和同学拍摄年刊合照(前排右一)




YWIES Guangzhou

广州耀华张其浩:

人生没有 “非如此不可”的选项

去向

香港大学人工智能



张其浩并不认为自己选择了一门“小众专业”。这位今年夏天即将前往香港大学就读人工智能专业的“学霸”,更愿把自己的专业称为“新兴学科”。正是因为它足够新奇、好玩,才激起了自己的兴趣。





滑雪也是张其浩

              的爱好之一




“传统的计算机只会单一地执行程序命令,但人工智能不一样,它相当于是你赋予了机器生命,让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自己的思想,通过过去的实践,去产生一些新想法。” 张其浩觉得,这会让他有“一种在创造东西的感觉。”


和其他“冲动型”同学相比,张其浩的专业选择背后,其实是一次极为理智的评判。


为此,他甚至做了一张大表,将自己在意的选项一一填充在内:“我对学术研究不是很感兴趣,还是想做一点技术性和专业性强的内容”“我不想做一件无聊的事”“前景好,能赚钱就更好了”,第一层筛选结束,觉得自己不适合文科长篇大论,再筛一次,偏技术,又是理科,就是它了!


但在11年级就早早确定专业的张其浩还是漏算了一拍:这件事儿很难。


过去,他对人工智能的全部认识还停留在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那场世纪对决,仔细研究才发现,人工智能需要强大的数据训练和建模学习能力,所有的学校都对数学成绩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张其浩决定给自己“加buff”,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先后参加了包括智慧城市研究报告、阿斯丹的AI夏令营和冬令营、牛津夏校、英国皇家物理竞赛、美国的大数学大联盟杯、澳大利亚的数学竞赛等一系列训练营活动。在耀华最后的时光,他的学习生活变得极为充实又“凌乱”。


这些夏令营里,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AI基础理论,学习基本编程方式,甚至在营里和组员们一起完成了基础的人脸识别的模型,到处收集照片进行训练,在准确率上一较高低。


张其浩在课上

做小组汇报


一贯善于理智评估自我的张其浩也很快意识到了“人生的参差”:“真的太离谱了,那些人怎么这么‘卷’,一个两个都是奥林匹克金奖银奖,他们还跟我申同一个学校!”他有点措手不及。


但很快他又平静下来。学校里,他形容自己顶多算是“卷的那一批人里不太卷的那一类”,有上一届的同学每天能做五张考卷,每天要做五六个小时,“真的怎么做到的?我每天做两张都觉得要受不了了。”他想,除了天分之外,那些顶级名校筛选的,其实就是这种对专业有极高热情的专注状态。


他重新调整目标,要申请全球前50的学校,有机会也要冲击牛剑,但“不强求”。对于一个18岁的青年来说,这种看似“随缘”的人生态度反而展现出一种对整体人生的强大把控能力,他想,“或许真的没有必要一定要做到哪样事情,人生才能算是过得快乐吧!”


到申请季,压力和随缘两种状态终于纠结到了峰值。


因为申请的所有学校录取标准都是最高的,和很多同学一样,张其浩也开始惶惶于“有没有书可读”“能不能申到好学校”的问题:“我的履历看似比别人丰富,但真的有竞争力吗?我的成绩真的能达到学校的要求吗?我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呢?…… ”


但转念一想,他意识到自己的初衷:“如果我真的卷上去了,这样的人生可能也不一定是我喜欢的,那样的大学也丧失了我对大学生活的期望,真的值得吗?


经此一役,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张其浩参加校友晚会


2021年底,张其浩成功申请上了香港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伦敦国王学院的人工智能方向和曼彻斯特的人机交互专业,还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剑桥的面试


人生真的有“非如此不可”的选项吗?张其浩并不认为这样。


如今,他对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又多了几分期待,接下来四年里,除了学术,他还想玩一玩体育和音乐,学一学烘培料理,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全能的人。


毕业典礼上

张其浩和父母合影




YCIS Chongqing

重庆耀中梁晓宇:

选择学医,在危难之中帮助他人

去向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MBBS项目)



在重庆耀中就读的菲律宾籍学生梁晓宇,将在今年夏天飞赴杭州。这是一个他此前从没去过的城市,想象中,这城市有漂亮的西湖、满城桂花香,还有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浙江大学。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他将在这里受训成为一名医生。


当他向家人宣布想做一名医生的时候,家族里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梁晓宇和同学


想到学医的那一年,他上11年级,正赶上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一年,在此之前,尽管亚洲文化素有希望孩子做医生、做律师的传统,他还从来没有如此关注过医药领域的动态。几乎是一夜之间,他开始认真思考,是否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做一名医生,在危难之中帮助他人呢?


他把想法向父母一说,却把他们吓了一跳:“太危险了!”在他们心中,在大流行期间,选择做医生无疑一件既冒险又疲惫的工作。


这件事真的有这么难吗?身边的朋友纷纷选择了计算机、工程和商科,梁晓宇看起来“孤立无援”。他决定,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来做心理建设。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想学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买了大量医学读物,希望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对这个专业的初步认识。


已故美国神经外科医生、作家保罗·卡兰尼迪 (Paul Kalanithi)的《当呼吸变成空气》成为了那本对梁晓宇影响最大的书。


这本自传体回忆录里,卡兰尼迪深入探讨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彼此对对方的期望。“对我这个希望了解我可以为病人做什么的人来说,简直是大开眼界。


《当呼吸化为空气》


他也报名参加了一些虚拟实习项目,为自己提前创设工作环境。在英国布莱顿苏塞克斯医学院,他第一次接触了急诊医学,“它让我看到了这个特殊的专业内部,是多么丰富多样且具有挑战性。” 


这一过程中,他对医生这一职业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对一个医生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于适应性。这也是我们应该从新冠疫情中学习的东西。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不仅如此,这个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应该不断发展自我,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以《王牌特工》为主题的舞会


这个申请季,梁晓宇申请了三所中国大学,最终决定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就读临床医学本科全英文教学项目(MBBS项目)。“除去教学质量和对国际合作的重视,我想这一项目最吸引我的,还在于尽管主要的教学语言是英语,但我仍然有机会在这里学习中文的医学表达,这是我所期待的。”


整个申请阶段最让他耗费精力的,反倒不是那些具体的学科,而是如何长时间的,在艰难繁杂的课程中保持自己最初的热情,“有时候,我会觉得太难而不想再坚持了,我要经常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坚持到现在。”


有时候,他也会对生活产生怀疑:“我想我还是太年轻了,我和朋友们总会谈起,我们要如何在17、18岁的年纪知道自己未来一生的事业?老实说,事实并不像是,我说我选择了医学,然后一切怀疑就都消散了。”


理解医生所承担的责任,并接受它,梁晓宇觉得,这是自己需要直面的最大挑战。


“想到有一天我将对其他人的生命负责的事实,我认为很容易对这个概念感到害怕。如果你搞砸了怎么办?你会对这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对他们的家庭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非常令人生畏的。但我也认为,能够得到这种程度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特权,所以同时,你需要保持足够的谦卑。


梁晓宇和同学一起排练毕业演出



在入学前的这个夏天,他给自己的未来定下几个小要求,第一,希望直接拜访病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症状,并做出诊断。比起通过科学研究改变医学的面貌,做一名临床医生更让他开心。


第二点则是,他已经暗自希望成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因为,在那里,你永远不知道走进门的会是谁——每天发生的一切都将是全新的。


至于在哪里做一名医生,梁晓宇决定将这个问题的答案交给未来的自己。“我所知道的是,我想再多看一看世界。所以除了中国和菲律宾,我可能还会去往其他地方。”


 毕业典礼结束后的合影 





YCIS Shanghai

上海耀中王晓菁:

从小提琴演奏专业到社会学

她相信人生的路是越走越宽的

去向

香港大学社会学



王小菁的音乐梦是从她成为 NSO(New Shanghai orchestra)首席小提琴手的那一刻开始的。


18岁生日,王小菁与父母合影



在此之前,她已经学了十余年小提琴。妈妈告诉她,当她还在自己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在听小提琴曲了,“于是我成了一个会拉小提琴的人”。


进入上海耀中的第一个年头,她就参加了学校的音乐小组,2019年,她所在的校外乐团NSO决定发起一场英国巡演,在约克郡和伦敦等地参与了原创音乐剧《obsessed》的现场伴奏。





王小菁参加新上海音乐和戏剧乐团(NSO)夏季舞会


为音乐剧伴奏与常规乐团表演大不相同,所有的配乐和音效都需要现场演奏,乐手除了熟悉自己的部分之外,还要对整场表演有综合判断,尤其要注意台上发生的一举一动。


这次极富创造力的表演,让指挥发现了王晓菁的演奏天分。但当指挥提出由她接任乐团首席时,她整个人都退缩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她和其他人合作演出的机会都很少,刚入团时,“看着别人如鱼得水,自己完全不知所措”。


直到真正决定接下这份责任,她才意识到“做音乐”的魅力——“开始演奏以后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演奏前,你会想很多,会紧张、会担心,但当音乐真正开始,人会马上沉浸到音乐之中。最开心的莫过于结束的那一刻,全场站起来鼓掌,那时,就是作为音乐人得到最高认可的时候。


王小菁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志业。态度坚决地说服父母后,她马上开始紧张地准备起作品集。音乐学院要求每位申请者准备希2-3首曲子,时期跟风格还要有比较大的反差,作品集合格,才能得到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的面试通知。



王小菁与Battle of the Bands成员合影


竞争非常激烈。直到后来,王小菁才从学校弦乐部主任那里得知,作为小提琴专业的顶级殿堂,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每年在中国招生数量都很少,尤其是本科生。在身边,学音乐的朋友都纷纷选择了其他专业,没人和自己一块交流经验。


走独木桥的感觉是孤独的。十二年级整个暑假,她都在练习自己的作品集。就算在课业最紧张的时候,她也依然保持每天两小时的练琴时光。当年12月,她就顺利拿到了包括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在内的五家学校的录取通知。


但此时,王小菁心里已经有了另一个选项。


这个在过往日子里一直沉浸于音乐之中的女孩,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对心理学和社会学产生了兴趣:“疫情这几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感觉自己也有一点点更加伟大的志向,我开始想,社会科学是不是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一点的贡献呢?


这一想法的驱动下,准备小提琴专业的同时,她还同时申请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社会科学专业,并顺利拿到两所院校的录取通知。


一番犹豫后,她最终选择前往香港大学,在这个9月,成为社会科学学院的一名新生。


王小菁在2021年夏季音乐会上

表演小提琴独奏


我问她,会不会觉得自己就此放弃了坚持了这么多年的音乐梦想?


这位女孩给了我们一个有些意外的答案:“我当然不会放下练琴。但在当下这个阶段,我还是想给予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就算我以后还是选择做音乐,更广阔的视角也会对我又更大帮助。


除了香港这座城市,更吸引她的是香港大学的课程设置,在这里,第一年她可以不用急着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专业,反而能“摸爬滚打”一年再做决定。


无论是从音乐转向社会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她相信,人生的路是越走越宽的


 拍毕业照时,王小菁和同学合影







至此,2022年毕业生特辑正式收官,来自不同校区的十几位学生的故事,组成了这一届耀中耀华毕业生的独特样貌。疫情大背景下,不确定性仍是所有的孩子们面对的共同命题。


坚定地发展自己,炼就让世界变好的力量,蓄势等待风起,可能就是个体在不确定时代里拥有的确定性。就像即将奔赴牛津的Sophia在毕业致辞中所说——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仍在路上。


祝福我们所有的毕业生们!新的旅程即将开启,愿你们葆有热爱和勇气,继续开拓属于你们的人生疆界。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每天限50个名额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课程设置:Alevel课程,双语国际课程,IGCSE课程

学费区间:18-26.6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