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我是国际学校老师之干货篇(一):我在DP中文文学课教《桃花扇》

2020-02-16

关注
每周K-12 教育漫谈  ▵ 点击 K12谈 关注

干货  | 新闻  |  学校认证  | 微课 | 推广

 K12谈:   吴昱昊,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IB DP中文文学阅卷官,先后执教于常熟UWC世界联合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耕IB DP一线教学,对IB DP文学新旧大纲均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此次邀请吴老师执笔开年教学第一篇,既是对旧大纲核心精神的一次总结,又是对新大纲关键词的一次梳理。文章份量十足、富有诚意,在抗疫期间大家可以细细品读。文章将分两次推送,欢迎读者互动留言。

正文     |  编辑  Helen 

插评:苏媛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孔尚任《桃花扇小引》




《桃花扇》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讲述的是明亡清兴之际,东南正直士大夫联合秦淮声伎,在清兵压境、国家危亡的最后关头,与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奸臣昏君展开正邪斗争的故事。

以人物论,全剧突出男女主角——侯方域与李香君,其他人物不论忠奸,均以拱卫二人的叙事而展开。

以结构论,则有两条线,第一是南明小朝廷的政治军事斗争;第二是侯方域、李香君的分分合合。两条线往往奇偶交叉,编织精妙。

以思想而言,起自有情,止于虚空,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下,孔尚任“闪烁其词”,为明末清初士大夫唱了一曲挽歌赞歌,指出了明朝遗民无可奈何的“出路”——遁入空门与归隐江湖。




1. 选书缘由




明末清初的小品散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深受后人热爱。我正是从阅读这些绝美的散文中,“认识”了诸如侯方域、冒巢民、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柳敬亭、苏昆生等当时名士佳人。

在这些散文中,我“得见”柳敬亭名满天下,在常熟虞山参加钱谦益的聚会,技惊四座。“得见”冒巢民与董小宛在镇江焦山游赏,缥缈云山,宛若天人。也“得见”香君与侯方域在乱世流离之中的坎坷感情与香君的铮铮铁骨。

另外,《纲鉴易知录》这部书对我影响也很大,它在明末部分写到甲申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京城乃至天下士大夫为之鼓舞,竟纷纷满门殉难。为了虚无的名分,为了朝代的兴亡,为了民族的抗争,勇于赴死,令我无比震撼。

我相信,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应该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时代,值得久久回味。

《桃花扇》正是以完善的结构、精炼的篇幅、绚烂的笔墨、宏大的主题、深刻的感情将这一时代恩怨兴亡括入囊中。它不论从文学性上还是从思想性上,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且文辞在四大名剧中相对较为平白简易,便于理解。

与此同时,它比较符合IB国际文凭学习者培养目标如思考者、有原则、胸襟开阔、富有同情心等,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洞察力、审美和文化素养,并且与全球性主题如“冲突、和平和安全”,“文化、语言和认同”,“信仰、价值观和教育”等都有密切关联。这是我为什么要在DP中文文学课上讲《桃花扇》的一些缘由。(插评:选书非常符合新旧大纲的精神,与新大纲全球性主题有密切的联系)





2. 教学铺垫





在开始探讨文本内容之前,我做了一些铺垫。一是评估方面的,二是文本方面的。(插评:非常有经验的教学设计和操作思路,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学习目的和评估标准。在新大纲下,评估的灵活性大大增强,要时刻提醒学生文本可以适用于除卷一之外的任何一个评估部分)




2.1 明了评估的要求与定位




评估方面,首先明确的是,《桃花扇》作为旧大纲中文文学课程第二部分精读作品之一,将会用于高级水平的个人口头评论的后续讨论部分。

我让学生们回到《文学指南》,去重新阅读校内评估的相关章节,弄清楚自己面临的评估要求是什么,具体有哪些细节。我给学生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我们设置了《苏轼词选》作为高级程度的作品,《桃花扇》作为将被运用于后续讨论的作品之一,根据《文学指南》,应当注意何种方面?与《苏轼词选》所要注意的细节有无差别?《文学指南》66页的“戏剧”的样题,对你来说有无参考作用?如果让你自己拟定后续讨论的问题,你会问哪些问题呢?

通过课堂30-40分钟左右的一个小型讨论活动,在小组的认真研讨下,对《桃花扇》的学习目的与评估重点已经比较明朗了。同时,建议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把讨论情况简要记录下来,课后上传至ManageBac,供大家参考。

结果是,学生们通过对《文学指南》的集体研读,与教师“我”的提示之下,发现对作为片段评论的《苏轼词选》与可能用来做后续讨论的《桃花扇》来说,评估的重点是不同的,由此,他们的学习重点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苏轼词选》的学习在于片段的精细分析与片段与整体之联系,而《桃花扇》的学习在于全书的宏观把握。特别是在对比了《文学指南》给出的前半部分片段分析引导题与后续提问的样题之后,其中差别就更明了了。学生们达到这一认识水平,这一部分的铺垫就完成了。





2.2 清除文本外围的“障碍”




文本方面的铺垫,比评估要繁琐一些。《桃花扇》的文辞虽然比较平易,但对于现在DP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在前期做一些辅助铺垫,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一指定阅读版本,安排学生提前获取。我们所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丛书本,王季思等三人合注本,1959年4月北京1版,2015年11月第23次印刷。这一版本的好处在于权威可靠,格式清晰,注释详尽,简便易得。保证阅读版本的正确性,事半功倍。

第二指定前期阅读内容,将文本外围的“障碍”扫清,同时也可以教学生如何读书。拿到书,我让学生先不要急着看第一出,先把前言读了,因为前言是书的关键。凡读书,先把前言后记、序、跋都读了,这才是读书的正道。

前言与后记中,往往充满丰富的内容与精辟的论断。于是指定学生阅读苏寰中的《前言》、孔尚任的《桃花扇小引》《桃花扇小识》《桃花扇本末》《桃花扇凡例》《桃花扇考据》《桃花扇纲领》和文末梁溪梦鹤居士的《桃花扇序》。

这一步的阅读,应当在课前完成,即便课前不能完成,课上也只能留小部分时间补充完成。因为这些阅读材料,是帮助理解文本主体的关键辅助,需要在课堂上提炼其精髓,为便于课堂研讨,要求要在课前完成。
这些材料中,《前言》是现代人写的白话文,比较好懂,学生可以从其中提炼出关于孔尚任生平创作、对南明的态度、本剧的主线、重要艺术特色等关键信息。教师不需要多加指导。倒是《桃花扇小引》那几篇原书的序跋,需要学生就着注释,花些功夫去看的。《小引》谈创作意图,其中那段非常经典的话,是全书文眼所在,作者创作之苦心,全见于此。恐怕学生一时不能领会,需要教师去帮学生细细咀嚼,即: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小识》则渲染“桃花”二字,进一步阐明本剧宗旨、作者思想立场,其重要性略低于《小引》。《桃花扇本末》,记孔尚任创作前后经历,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说明《桃花扇》其人其事一概来自实录。二是《桃花扇》之声韵严格按照曲本而来,便于艺人演唱,这一点与其他文人创作不同。《桃花扇凡例》比较关键,需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找出其中对分析本剧艺术特色有关的话来,先就原文自行理解,再结合后面对文本的教学,慢慢领会。如:



第一条“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这是指出了线索。

第三条“排场有起伏转折,俱独辟境界;突如而来,倏然而去,令观者不能预拟其局面。”

第四条“每出脉络联贯,不可更移,不可减少。”两条指本剧结构有紧凑、精心设计的特点。‍




《桃花扇考据》罗列孔尚任所采关于桃花扇之史书与文集材料,让学生大致看下便可。《桃花扇纲领》即人物表,学生可以一读,分清主次人物,明白作者安排的忠奸之别。文末的《桃花扇序》模糊其词,可读可不读。这就是进入正式文本阅读之前,需要让学生阅读的一些材料,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点明一些关键之处。

第三是有几篇经典古文需要带学生通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桃花扇》,从更高层面来把握本剧。即侯方域的《李姬传》《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答田中丞书》《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四篇文章都选入了《续古文观止》,方便易得。

侯方域是身历其事的人,当时一流名士,古文名家,他的亲笔文章,自然难能可贵。《李姬传》为香君作一写真,虽然寥寥几百字,却得其神髓,有点睛之妙。如说香君:“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简练有力,可与《桃花扇》中香君形象互参。文中所述事情经过,也与《桃花扇》贴合。不知为何,这一篇重要文章在孔尚任的《桃花扇考据》中并未列出,我们可加以补充,作为重要参考。
第二篇《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是当时侯方域与香君匆匆别离之际,给阮大铖写的信,信中言语辛辣,将前后经过历数一番,可以方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清晰地看到当时发生的事情。这两篇,是古文中的精华,可以作为主要阅读的材料。

第三篇与第四篇,与本剧也有密切联系,因此孔尚任将它们与第二篇一同列入了《桃花扇考据》。第三篇的田中丞,即本剧中要强娶香君却为之所拒的奸人田仰,侯方域写信给他加以责难,从中也可看到当时实际情况。第四篇,正是南京方面闻得宁南侯左良玉将挥师南下,侯方域冒充父亲侯恂给左良玉写的亲笔信,也正是本剧中让柳敬亭带去给左良玉的那封信。

让学生读这两到三篇古文,需要花些时间,但却是值得的。学生接触了四百年前事发之时的第一手资料,也正是后来孔尚任据以创作《桃花扇》的材料,意义不可小觑。这些材料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本剧的认识。

(插评:群文阅读既是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IB DP 新大纲 intertextuality的亮点,通过一系列彼此关联的文本对核心文本进行“外围包抄”是非常好的教学思路,很考验老师的中文功底和教学前的准备)
第四是谈谈明亡清兴之际的士大夫生活与遭际。这一部分也可以放给学生来做。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信息材料,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有无,以期将当时士大夫之生活状态有所体现。

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比如指出参考书籍、网络资源,或者挖掘一些现成的学者“大讲堂”之类的节目,都是不错的办法。如果让学生来做,可以多姿多彩一些,将古人生活演成剧,朗诵明清小品,或者简单的历史大事罗列,都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深度广度不需强求,只要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当时时代的体会便可。

如果条件许可,这一节课可以去园林开展,师生一同在园林深处,湖山石边,将明清之际士大夫的文章细细品味,境界必然高远雅致,收效良好。如果这一部分由教师来主导,或在学生的活动之后教师加以补充,可以给出的建议是关于明清之际主要要谈的几方面有:



党社运动——东林党、复社。这与本剧的理解有密切关系。

士大夫反宦官斗争——与魏忠贤、阮大铖等的斗争。

崇祯殉国与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后的相关政策——屠城、剃发、易服、圈地、文字狱、加税。

士大夫的变节——钱谦益、李光地。

士大夫的殉难——甲申殉难与甲申后殉难。

士大夫的流亡——叶绍袁《甲行日注》。

士大夫的反抗——顾炎武、刘宗周、黄宗羲、郑成功。‍




就我而言,比较熟悉也愿意去讲这一部分内容。首先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其次是因为在南京生活过十五年,《桃花扇》中场景文物历历在目。也曾去昆明一探南明末帝永历帝被害之处与吴三桂的金殿等明末清初遗迹。再者,对明清之际的文学史实较为清楚。

至此,文本学习之前的铺垫基本算是完成了。哪些内容由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或是小组探究,或是运用视听材料,或是实地走访,均在教师的斟酌之下。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操作。本文所提供的,主要是内容上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下节会和大家继续探讨具体文本阅读的各种细节。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乐林国际学校(海滩道)

课程设置:香港课程

学费区间:145920港币/年

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国际高中

课程设置:AP课程,Alevel课程

沈阳东方剑桥国际学校

课程设置:IB课程,Alevel课程,IGCSE课程,国际艺术课程

学费区间:7.8-10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