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父母的4个“坏习惯”,一条不中就是好父母,赶快自查!

2023-06-19发布于北京

关注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一个孩子,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取决于幼年时,父母对于教育的认知、行动及习惯。孩子在幼年时,如果父母有好的养育习惯,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而父母的坏习惯,则会让孩子不断偏离原先轨道,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失败的父母,大多有这4种坏习惯,希望你一条没中!


十分容易情绪化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有一个失败的父母是怎样的体验?”


网友们用自己成长的血泪史,来“控诉”父母:


“不懂鼓励,只懂责骂,没有一个好向导的征途,我走了不少弯路。”


“他们总是用教训,辱骂,讽刺的方式来教育我,让我觉得特别自卑,现在正抗抑郁。”


“他们总是将自己生活不如意的责任,怪到我头上,让我觉得自己活得很多余。”


……


父母情绪不稳定,是毁掉孩子的头号杀手。


自信阳光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而自卑怯懦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情绪失控的父母。


情绪失控对孩子的伤害,比我们的想象更糟糕。


看过一个公益视频《爸妈,我不想做你们的孩子了》。


一个小女孩,天真地对着镜头说出自己心里话:


“我今年6岁了,可我不想再过六一儿童节了,我想快点长大,长得高高大大的,这样妈妈打我的时候,我就有力气跑到更远的地方,妈妈就打不到我了。”


短短几句话,每一句话都透露出,我想逃离妈妈!


小女孩说:“妈妈总是不开心,她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发脾气,一发脾气我就会遭殃。”


在女孩眼睛里,能够感受到她对母爱的渴望,以及得不到爱与回应的绝望。


每天面对一个无法控制情绪的妈妈,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女孩变得脆弱、敏感、自卑、隐忍、压抑。想要妈妈的关爱却得不到的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


奥地利心理学家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自己的孩子。


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养”还要有“育”,别让无辜的孩子成为你的负能量宣泄筒。父母情绪稳定,好好呵护孩子长大,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不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有调查表明,爱孩子最好的表达方式是亲子陪伴,因为亲子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现实生活中,在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父母忽视了亲子陪伴。

很大一部分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所以孩子只能由老人帮忙照顾。殊不知,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容易留下心理阴影,缺乏安全感和信任,这在后期成长中是无法弥补的。


还有很多父母虽然陪在孩子身边,但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忙于自己的事情,玩手机、打游戏,对孩子总是敷衍。父母这种低质量的陪伴,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受重视,产生自我怀疑,还不如不陪他。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


“是父母参与孩子的游戏,全程有互动。最重要的是有眼神、语言、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爱。”


而多少亲子关系,正由于父母的不用心陪伴,而渐行渐远。


最后变成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她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孩子,如果长期不被用心陪伴,他们易养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与父母有着难以言说的隔阂。


父母用心的陪伴,会让孩子内心丰盈强大。


这样的孩子,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心态活泼健康。


即使他们没有成长为父母期待的高度,也能具备良好的素质来适应社会。


如果说,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美好的馈赠。那么,用心陪伴,便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不愿意倾听、理解孩子


在育儿问题上,多少父母都是一个急性子。


往往孩子这边还没张口,我们就已经急不可耐了。恨不得孩子说一句,我们噼里啪啦说十句。


那孩子怎么会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呢?


《正面管教》中说到:


“父母不愿意倾听、理解孩子的话,最终可能会丧失倾听的机会,到最后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和父母说。”

父母们不倾听孩子,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就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


孩子向我们表达某件事时,不是每次都想寻求我们的帮助。孩子无非是想,自己的感受,父母能够接纳与理解。


为人父母,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就要懂得耐心倾听。


理解孩子的情绪,友好地表达,适时地鼓励,自然而言,你将收获一份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经常拿别人家孩子做比较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说过这样的话: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行?”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能吃苦,为什么你不行?”


……


如果父母们总是拿孩子与别人比较,孩子最终会怎样?


“我什么都不如别人,所以我不配得到更好的。”


“我让父母伤心了,我是有罪的。”


“我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我欠父母的。”


中国青年报报道:超八成家长爱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全是他们的优点,而自家孩子的不足就瞬间被扩大。


爱拿孩子作比较,实际上是父母们很焦虑,总希望自家孩子能成为人人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多数家长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而孩子在我们的比较重,他们读取到的信息是:我不如别人,我的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因为我不够优秀,我是个失败的人。从而导致孩子出现消极、抵触、仇视对方等心理。


作家刘墉曾说:


“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来比去阴影里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体会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他们的内心就像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缺乏原本属于一个孩子的生机和活力。”

深以为然,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才是做父母最好的修行。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为人父母,我们要摆好心态,情绪平和;多用心陪伴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做自己。让他们在父母的爱与陪伴中,快乐优秀的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