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相比我国教师资格认证“一考定终身”,发达国家如何进行中小学教资认证

2019-04-13

关注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些假教师证制售以及教师资格认证多渠道的传言,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日前,中国教师资格网发布重要通告,通告中称:自2008年起我国公民依法获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可在中国教师资格网进行验证。教师资格证书信息不存在“国网不可查、省网可查”现象。

中国教师资格网还表示,对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和使用假教师资格证书的,一经查实,将被收缴证书,依法撤销教师资格,五年内不得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同时,记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因为考核门槛低、制假成本低等因素,我国教师资格证书体系制假、贩假情况泛滥。但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则很少发生,究其原因,是应为这些国家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以及长期考察,与我国教师资格认证“一考定终身”的证书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发达国家教资认证需要高学历、专业过关

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我国规定大致如下: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初中或高中教师资格,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即使是“教师”资格认证,也并未对相关专业作出限制,也就是说,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考取教师资格证。

但在美国、日本及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想要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必须在修学期间学习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等基础知识,并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以日本为例,想要成为教师的学生,必须修读教师教育相关专业,在大学里完成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的技术和方法等课程,并获得学分,才具备了申请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要条件之一。

德国一样,也很重视师范生的质量。对于取得本科学位的师范生,德国会进行“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检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效果。“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是检验师范生在进行专业学习后,能否进入见习学校的关键。

以巴伐利亚州为例,该州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中高等教育阶段修习结束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最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第一次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且师范生需要通过前者的考核后,才能取得参加第一次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资格。因此德国师范生不仅重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成绩,还很重视在修学阶段的学习成绩。

当然,你也可以跳过“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那就是修读硕士学位。对学历要求更高。

德国和美国相似,由各州制定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规章。如《巴伐利亚州教师教育法》规定,由州文教部下属的教师资格考试局,负责所有与教师资格证书有关的考试事务。

在美国,政府会用入学和毕业的两次检定,保证“准教师”的质量。

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分为两大层次:一是州层面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二是国家层面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其中州一级的教师资格认证,才是美国各州教师进入教职的主要通道。

州级别教师资格证又分为两个类别:传统型教师资格认证和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称“特殊教师资格证书”)。美国K12公立学校教师,多是进行州级层面的传统型教师资格认证。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主要是社会人士转教师的认证方式。

传统型教资认证制度的认证对象,以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的毕业生为主。想在某州公立学校任教的人,必须参加该州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评,以鉴定申请者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具备从事教职的知能。

整体而言,要获得州级教师资格证书,申请者必须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师资格鉴定。其中前两个阶段就对“准教师”进行了严格筛选。它们分别是“入学检定”和“初任教师资格检定”。第三阶段“续任证书检定”将在后文提到。

“入学检定”规定,想要修读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在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检定,检验合格,才能修读师范专业;而初任教师资格检定”规定,学生在教师教育相关专业毕业后,才可通过成绩单及一般知识、教学知识、任教学科学识的资格检定,向各州的主管部门申请初任证书。而初任教师资格认证,只是能让应届生走入实际课堂罢了。进了学校,也并不代表能像传统中国学校那样一劳永逸。

除了高标准的专业和学历要求,超长的实践时间硬标准,成为了连接高校与实际课堂的纽带。实习不仅能在传统意义上加深新老师的实践能力,还意味着让这些“准老师”们作出真正的选择。

发达国家教资认证周期长,实习期是关键考察点

以日本为例,师范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经历“修课程——得学分——实习——申请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几个阶段。师范生在学校修得学分后,还必须在对应学段(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有一段时间的实习。虽然日本和中国一样,只进行一次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但深刻的实习经历,能让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师范生们,作出真正的抉择。

一旦决定,便是投入一辈子的事业。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申请者可能会有日后不想从事教师职业的情况,放弃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这样不仅能节省社会资源,为日后教师资格证后续的管理减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忠诚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申请者也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执教此科目,从而选择执教另外的学科。实习,能够让申请者尽早地发掘自己真正擅长的执教科目。

在德国这样一个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国家,教育实习时间长,已是不言而喻。德国在师范生见习方面,考核比重很大。发达国家教师资格认证的趋势,就是考核难度不小,且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发展至今,发达国家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共同趋势:

☞教师的起点学历在大学以上;

☞采用临时教师证书制度,应对师资短缺问题;

☞对教师资格证做出了分级和定期更新的规定,体现教师专业化的思想;

☞其他质量保障制度(如教师继续教育)并用,提高教师资格制度的效力;

☞教师资格检定的着重点和方式发生变化(如重视教师实践能力),体现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如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重视对教学专业能力的要求,因而强调教师的试用制度。学历要求、资格考试和教师试用这三方面内容,既是教师资格证书检定制度的三个方面,又体现出教师资格证书发展的不同阶段,即由单纯的学历要求,发展到资格考试,再走向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级阶段。

教师资格认证历史发展阶段;如今的教师资格认证越来越向教学实践能力靠拢。

相较发达国家呈阶段、呈体系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我国不限专业、“一考定终身”的教资认证制度未免是显得简单粗暴了些。

不过与严格漫长的认证过程成正比的,是这些国家中小学教师的任职待遇。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属地方政府雇员,日本中小学教师属地方性公务员,德国教师也属于公务员性质。与他们相比,我国教师并不属于公务员。虽然国家提倡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地方公务员,但现实情况很难实现。待遇得不到提高,又怎能去要求提高教师资格认证的标准呢?

在教师资格认证不能起到良好筛选作用的情况下,我国教师入职的关键筛选点其实在于学校。学校优良各异,资源分配不均,招教师的标准也就不尽相同。学校差异导致师资差异,马太效应就此产生。

所以为了国家教师资格证的认证功能不再被架空,提高教师资格认证难度,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必要之举。而要提高认证难度,教师待遇又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教师资格认证,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无论是从证书类别设置,还是资格认证考核上,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虽然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教师资格认证体系还相对简单,但这绝不应该成为不法分子制假、贩假的理由和借口。提高认证门槛、增加证书等级和类别,相应提高欠发达地区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将能从一方面更好地激励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