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过分追逐“北清升学率”是另一种“世界杯”

2023-04-10发布于山东

关注


“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开设冲刺“北清”的“火箭班”;诱劝学生改志愿;学生考上“北清”,老师既得奖金又晋级……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各地高中追逐“北清升学率”的做法,引发舆论关注。

高中学子把考上北大、清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考上“北清”沦为行政官员攀比政绩、学校和教师谋取私利的筹码,就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宗旨。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玉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育不应成为“世界杯”,以31支队伍的失败来成就一支队伍的成功;教育应该是“奥运会”,各展所长,各显其才,各有特色,各自成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追逐“北清升学率”没有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更谈不上“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有的学校之所以根据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将他们分成上、中、下三等,只关注几个有望升入“北清”的上等学生,为他们配备优秀的师资,提供特别的关照,是因为这些尖子生将来不仅可以为学校和教师带来荣耀,还可以带来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这种只为荣誉着想,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成长为代价,换来少数尖子生成功的教育,与“世界杯”比赛有何两样?

放射化学专家杨承宗先生有一个“歪理论”:最优秀的材料固然很好,次优的材料同样具有使用价值。人才就像花生一样,花生油大家都欢迎,但花生油下面的花生酱同样也很有价值。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杨承宗认为,社会上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位于塔尖的“拔尖人才”和位于塔基的“不拔尖人才”,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才,都应该把他们培养好,利用好。

不可否认,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大批普通劳动者,他们就像机器上的一颗颗普通的零件,在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人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也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应该是“人才”。这样的人才往往就是高中阶段被学校忽视的“中下等”学生,他们可能考不上国内顶尖大学,也难以给地方官员和校长带来政绩,但他们也有理想、追求,应当享受公平的教育。

另外,学校开设冲刺“北清”的“火箭班”或“重点班”,看起来像是因材施教,实际上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变相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同样,一定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超级中学”,破坏了区域教育生态平衡,导致一些普通高中招不到优秀生源,形成了教育的“马太效应”。这种以大多数班级和学校的失败,成就少数几个班级和学校的做法,是教育最大的不公平,也是择校风愈刮愈烈的罪魁祸首。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