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30岁博士癌症去世,生前坦言“终于解脱”: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内心到底有多苦

2023-11-02发布于北京

关注


今天刷到一位博主的视频,他讲述了自己朋友的经历:30岁的他是在读博士,确诊癌症后跟自己说:

“周围人都在为我惋惜,但我非常开心,终于解脱了。”

他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为父母而存在。

这个一米八五大高个的博士生,从小就是别人眼里的乖孩子,却被父母管得密不透风。

父母给他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了不让他们失望,为了能在家里有一点可以呼吸的空间,男孩子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讨好他们。

但他每一次达到爸妈的目标后,父母不仅没有表扬过他一次,还说:“这都是你分内的事,学习好是应该的,不能骄傲”,紧接着又给设定了更高的目标。

不仅如此,父母对他还有强烈的控制欲。

吃饭,筷子拿高拿低也要管;

买衣服鞋子,不管他的喜好,永远只能买黑白灰三个颜色;

大学毕业后,他想搬出去住,被母亲骂了四个小时,五天没和他说一句话;

有一次物理满分100分,他考了77分,回家被父亲骂是畜生,猪狗不如,还被抽了十个大嘴巴,让他跪在走廊外面,反省了一天一夜;

母亲撕他的课外书,翻他的日记本,进他的房间从来不敲门;

晚上7点多不回家,父母可以给他打20多个电话;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他说:在这个家我感到强烈的窒息,父母的爱太贵重了,我还不起。

然而这对父母如此鸡娃,却从不激励自己学习上进,一辈子不学习,回家就躺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却把他们所有做不到的事情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他们总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为你好吗?我们那会要有你这个条件早就怎么怎么样了。

对他们来说,孩子可能是用来控制并让其承接自己人生的工具仅此而已吧!

博主在评论区说,这个185大高个、一表人才的大男人,30岁了,在父母面前说话,还会心跳加速,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不敢正视他们的眼睛,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到他爸妈的名字他都会浑身颤抖有应激反应。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

得癌症了,他的想法就是: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我终于不用那么紧张了。

以爱之名的控制

不是爱


难以想象,一个人活得是有多压抑,才会觉得罹患癌症是一种解脱?


视频底下有这样一条评论:


你信吗,他父母知道他得癌,也会骂他“谁让你不听我们的,乱吃垃圾食品,熬夜。”


这条评论令人震惊,听上去就像是在编故事。


但接着往下刷评论,才发现这样的父母并不是一例两例,有网友就晒出自己正在癌症治疗期间仍然被父母控制打压的案例:


原来,这样的父母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父母关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会爱孩子却是一种技能。如果爱得没有理性、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爱就成了情感勒索和绑架,以爱之名伤子于无形。

知乎上,一个27岁的女孩控诉自己的母亲:
她从小到大被母亲掌控,无论穿衣、发型,跟谁玩,玩什么,甚至打电话跟别人聊天,都要听母亲的,逐字逐句向她汇报,这样的生活,让女孩很窒息。
长大后,不跟父母住,日常上班随时随地查岗,不接电话就打微信视频,再不接就文字轰炸,说话极其难听。
平时跟同事出去吃饭,要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问个清楚,还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
毕业相亲,她不愿意的,父母就开始骂;她愿意的,父母又到处打听,说人家不好,又强硬让她分手,她不听话,就是没良心,“养你还不如养条狗”“我会害你吗”。
她说一旦不顺从父母的想法,他们就说:“自己抑郁得说不定哪天就死了。”
而自己感觉27年活得毫无意义,“现在只想她把我啥了,命是她给的,她拿走我没意见”。


女孩说:“不可否认,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爱不是控制,不是掌控,孩子不是你的傀儡,人长大了,都有自己的思想了,为什么要让我去顺着她?”
李雪说过:“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一句诚挚的“我都是为了你好”,顺理成章地控制了孩子。从此,孩子的人生被父母控制,孩子的生命被控制束缚。
父母习惯下达命令,子女习惯服从顺从,当一个生命凌驾在另一个生命之上,孩子早已迷失了自己。
最后另一个人生未必如父母所愿,但是另一个生命一定伤痕累累。

孩子需要的是爱的供养
不是爱的驯养

有一位全职妈妈,为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买最好的学习资料,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抱怨。

妈妈生气地说:“我为你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工作,让你未来的人生路可以走得更顺畅,这不都是为你好吗?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孩子回答道:

“我知道,你为我付出很多。但是,你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吗?我不想你为了我而失去自我。我不喜欢这些兴趣班,但因为你为我付出太多,只要与你对抗,我内心会产生无尽的负罪感,只能勉强去学。但我不想再这样了,我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爱好。”

听完这番话,妈妈沉默了。

当父母以自认为最好的方式培养孩子而孩子不接受时,爱便成为一种精神枷锁,一种绑架。

父母以爱之名伤害孩子主要有4种情况:

一是以爱的名义实行占有,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属于自己,可以对孩子做任何事情;

二是以爱的名义实行要挟,有些父母告诉孩子:“为了你,爸爸(妈妈)就算累死、病死也心甘情愿,只要你能……”给孩子施压,实现自己的目的;

三是以爱的名义实行控制,因为父母是“为了你好”,所以孩子必须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四是以爱的名义实行自保,有些父母做错事之后,不是给孩子道歉,而是强词夺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拉拢孩子,以掩饰自己的错误。不论是哪种情况所产生的心灵伤害,都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情感勒索》一书中写道:“情感勒索者,会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着你,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

孩子需要的是爱的供养,不是爱的驯养。

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实际上是将孩子与自己过度捆绑,用爱来控制孩子。

父母要摒弃“自以为是的爱”

所以,父母要摒弃“自以为是的爱”。有些父母要么是爱面子,要么是控制欲太强,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让爱变成魔鬼。

一种表现是以爱之名对孩子实行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总是会被解释成“爱之深,责之切”,却会成为孩子心底挥之不去的阴霾。

另一种表现是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打压。这种打压最让孩子无力,父母习惯打击式教育,会让孩子产生不被理解和不被爱的感受。一名高中生写道:“如果这就是爱,我宁愿一生无爱。别总是以爱之名伤害我。”

父母要摒弃“溺爱”。溺爱是最狡猾的伤人武器,裹着“爱”的糖衣对孩子实施伤害。

被溺爱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相处,很难实现人格独立,拥有自理能力。往往,父母和孩子都意识不到溺爱的危害性,因此最具有隐蔽性、危险性和伤害性。

父母要摒弃“监督式的爱”。这种“爱”是一道枷锁,父母只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秘密、一览无余的“水晶人”。没有尊重、没有信任、没有自由,孩子有的只是痛苦。

综上,父母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是家庭教育中最可悲、最可叹、最可怜的地方!“我这都是为你好”是一种强盗逻辑,请不要总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胡适在给孩子的信中写道: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须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当我们,真正认识、理解了这段话,对孩子,学会放下控制,丢弃“付出感”,相信亲子关系的和谐与美好,便会悄然而至。

孩子自己是有感觉的,能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会带着父母的期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只需要在旁边积极地鼓励、引导,避免孩子走向歧路即可。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明白,爱不是禁锢,也不是控制。

这世界上的爱有千千万,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一种,那就是: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共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