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08:19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首师附高中毕业的,现在在范德堡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我的背景资料的话是托福110,三个29分加一个口语23分;没有交SAT和ACT的成绩;AP的话,当时交了四个5分和一个4分。”
首先说一下我录的专业,我当时录的是文理学院的科技传媒。我是怎么想到定这个专业的?包括我是什么时候定的专业呢?实际我定专业非常早,是在刚高一的暑假,我刚到三小时的时候,和英杰老师一起,根据我个人的一些特点去定的。
那为什么我要那么早定专业呢?因为只有知道我以后想要往哪方向申,之后才能够据我要申的方向去安排之后要做的事情。
再来说我为什么要定科技传媒方向?因为我当时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他的成绩不是很好,属于在学校里比较插科打诨的那种。而我在中考之前拿出来了一些时间给他补课,在我给他辅导的时候,我发现哎,他提出了一些很好玩的学术问题。以此为契机,我发现跟身边的人去讨论一些科学,传播一些知识,原来是很好玩的事!所以之后就在往这方面去做,研究出了自己要往这个方向走。
定下来之后,我就做了公众号,包括做了生物方向上的一些讨论会。在我身边的一些没有在比较好的高中,甚至是一些比较差的高中的那些朋友,只要想要学习的,大家关注到一些问题就一块来研究。我想说的是,对于定专业或者定未来的申请方向,是要根据各人的特点来决定的,因为我们必须要在申请材料去体现些。如果我们只是空泛的去想,我要学计算机,原因很简单,因为就业好。但实际上高中一些计算机的活动,我不知道怎么做,跟个人的特点也不匹配,那做出来的活动就会很单薄,就没办法在文书里进一步阐述。
之后的话,我在高二下的暑假,申请之前参加了JHU的夏校,去做的是细胞生物学方向。为什么我要参加夏校呢?原因是我刚才跟大家说的,我关注到我初中的朋友提出的问题——教科书说生男孩生女孩的比例理论上是1:1,但是在人工从机器上会发现比例有极小的偏移,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我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就觉得需要一些知识,所以去参加了JHU关于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夏校。所以整个过程是一个很连贯的体系,没有活动是脱离开个人特点来单独进行的,哪怕是所谓比较大众的夏校。
一定要提早规划,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尽可能去探索出个人的特点和想走的方向,之后再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做,是比较好的路径。
之后在高中的时候,我发现给自己做活动的时间没有那么多,因为不仅要搞校内的GPA还要搞托福,SAT、AP之类的。
那我们怎么平衡些东西呢?是不是会说标化随便考,考完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拿出来来做活动;或者我们不做活动就完全先把些东西给出了分之后再搞。那我觉得也不完全是这样,像托福的话本身是英语成绩嘛,和SAT、ACT一样,它并不会限制活动的发展,同时,我们活动的发展也不会限制这些成绩。我们平时如果规划好时间,比如周末拿出一天补补课,课间思考一下,我们活动下一步怎么做?另一天就拿出来去落地我们的活动深化的想法,这样好好利用时间就能平衡两者。
并且课内的一些学习,我们要搞GPA、AP,这些考试还有些课程本身,它是有一定专业性的。那么随着我们活动的逐渐深化,我们会需要一些知识,就会发现这些是与课内的学习能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我在高中课上,生物课上学到了一些知识后,发现有些知识在我这里解释不通。那么我就带着周围的一些同学去做一些文献上的调研,去研究这些问题到底为什么课本上这么写,去研究出来,写一些文章,最后再把些文章发到公众号上……那这就比单独说我突然去做生物公众号会更好些。
把课内的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去做,相辅相成,而不是割裂两者,这样最后出来的效果才会更好。
之后再说一说,我觉得在我写文书或者在做活动的时候,父母给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更有帮助的?
我知道。现在咱们的教育都很急,父母们有很多资源肯定想要砸到孩子身上,谁都不想,让孩子自己去做些事然后搞砸,很害怕你自己去做,万一做不出结果来,最后交不上东西很麻烦。但实际好多时候,父母直接把资源给我,跟我要申请的方向或者要表现的特点压根没有关系。那我就算去做了半年,却不知道怎么能写到的文书里面,只能在活动列表中占那么割裂的一行的话,就是浪费时间。
我爸妈做的比较对的一件事,我觉得是在我高中很早期的时候,开始带我去做一些探索,带我去做一些规划。而不是那种说你一定要学,或者你一定要做什么,他们是给我机会让我去根据特点,自己发掘想做的事。当我想清楚了之后,真正发现我会需要到一些资源,他们再告诉我去怎么找,怎么做。那我在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发现了困难。那么,我们发现了些困难,再去解决这些困难,我觉得这才是应该在文书里体现出来的点。
家长在申请中能真正能给孩子带去帮助的,不是扔给孩子资源,让你照着我说的去做。
重要的是给孩子发掘、探索的机会。以及在孩子需要一些帮助的时候,告诉他该往哪个方向去注意些;以及给他更多一些信任或和时间,别一两周不知道做什么,就逼着孩子赶紧换方向……
那我们现在发现,包括我,那一届,大家活动做的其实都很漂亮,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找中介,都去花钱做活动,大家拿出来活动列表,每个都不像高中生能做得出来,对吧?
那在些人里面,怎么做的把我们的活动列表或者文书交上去,大学招生官至少能多看我们的活动列表两眼,不直接划过去呢?
关键的一点就是,做大众的活动很难达到目标,我们肯定要做那种做的人比较少,并且是结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活动,达成逻辑自洽。这就要求申请时所填上去的十个活动和五个奖项里的每个,都是跟自身特点相关联的,没有放上去只是充数或者所谓花一些钱买的东西。
真正能让我们的活动列表,在招生官面前凸显出来的,恰恰是大家觉得不值一提的一些自己做的小事情。
像我把公众号活动写到主文书里,不是因为本身成果有多亮眼,是因为我做件事的初心——是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能在学术上做出一些努力。还有我的夏校、在生物上的一些奖项、做的科研,都能够相互串联起来。
所以说,一定不要忽视,我们在做活动时很细微的一些点,这些才是真正能够作为线索,串联整个申请过程,或者高中三年的努力的关键。
最后我还想说的一点专业的问题。我们所申请的专业,也是和我们的特点相符合的,但是我们的特点呢,可能不太符合一些就业市场,像我当时的特点更偏向科技传媒这一块,但这个专业可能找工作会很麻烦。其实呢,在申请的阶段不用很担心这类问题,因为美本给我们提供的有很好的机会——转专业!也就是说你申请的专业不一定最后是大学四年要学的专业。
像我们学校的话,范德堡大学,当时我和英杰老师讨论过:我虽然申请的是科技传媒,但是我录到文理学院里面专业会给它自动改成不定专业。也就是我之后想选什么专业都可以。美本学校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机会,也说,他会鼓励我们在大学的早期去多做一些尝试,之后再决定我们人生未来很长时间要走的道路。这就不会像国内或者像英本似的限制的那么多。
当然我们学校是个特例。其他也有学校也会规定一些转专业的要求。那如何去安排呢?包括有些专业你会发现不是上完本科之后,就能直接找工作的。我们还要去申研或者去申博,绩点很重要。如果我们大一上来直接说就要转专业,而不去做一些衔接,肯定也不行。
这些情况下怎么做比较好呢?我大一的时候实际先上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机课程,同时上一些我高中时候更熟悉的部分,包括数学和生物等等,在前期稳定住GPA,并且把多余的精力放到我课下的一些学习上,在我的专业知识能够支撑的起计算机的学习之后,和其他直接申计算机本科的同学一样,再把课程在大一下学期给调整过来。
这样既不耽误毕业的进度,也不会影响GPA。包括我可以和大家说我是三年毕业,也说我马上要毕业了,而且现在还是满绩,即便我转了专业还是双专业~
如果有转专业需求的同学一定要在申请时体现我们当时要申的专业。但是高中也要做一些在我们此后想学的专业方面知识上的积累,并且在大一逐步地把课程从我们高中学的方向,调整到最终要学的方向。这样在达到学校的转专业的要求之后,到大一下学期给转过去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马同学在讲座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到更多学弟学妹们~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