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为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大学列表中没有德国的大学?

2022-08-09发布于河南

关注

1.大学实力


德国大学实力都比较分散,没有美国那种大而全的学校,大部分只在某些领域上比较优秀。所以虽然德国国力能打造出这种学校(对照隔壁相近国力的英国,有牛津剑桥),但因为体制,没有这样学校。具体原因如下:


(1)“公平”

据小伙伴说是因为德国为了促进公平,把大学的教职数量是固定的,这样就能避免某些地区教授过于集中。所以一些年轻老师往往只能在一些小大学上找到教职,不是因为不够强,只是因为其它地方教职满了且没法再增加;但这些人后来有很多成了大师,让这些大学的学科实力在其研究领域非常厉害。很多德国人也因此就近上学;其中幸运的人就能跟上当初因为教职不得不到该大学就职的大佬,继而也变得很厉害,所以德国小地方经常也能出些人才,时不时出个MIT毕业生水准的人也不是不可能。


图宾根也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图宾根理科都是小而精的,都有citation上万的顶级大佬(理科高citation可比cs难多了);图宾根数学系在大学排名里是200开外的,但却能培养出了一个费米奖得主;图宾根物理系也是200开外的,但也出过Bernhard Schölkopf等大牛,图宾根ML项目主任也是图宾根物理系出身的;图宾根大学排名并不出色,CS专业排名也不行,但其ML实力却非常强。


但这种“公平”/“实力分散”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能去,谁都愿意去周围精英成群的斯坦福、MIT而不是图宾根。


(2)科研、教学分离

大学的老师或多或少都得教些课,普遍一学期教2门课;而不教课纯做科研的教授在马普所。但在算大学排名的时候马普所是独立于大学的,所以德国大学和很吃亏。这与英美有很大不同,很多英美大学的教授是不用上课的,一些一学期教一门课,一些与其它教授合教一门课,还有很多根本不用教课。所以英美大学的体量上就比德国大学大很多,排名自然就高。


(3)国际化+精英化

(可能是认识到平均主义的缺点?)德国政府近几年也开始推行一些精英化措施,即搞集中制,试图重点培养些大学/学科,而非为了“公平”而分散大学实力。一方面培养些重点大学,典型的项目如“精英大学”、“精英集群”、针对工科院校的“TU9”


另一方面给一些有优势学科的学校增加教职,比如柏林三校的数学系合作搞了个柏林数学学校,图宾根ML也是得益于此,增加了很多教职,吸引了很多ML教授前来,也因此能开设个ML项目。


但德国学校平均化的基本盘还是比较稳固的,上面的精英化只是些小改良。




2.教学与项目质量


2.1 本科--“宽进严出”


各大学学科实力相对较平均,而本科又是些相同的基础课,比较通识,与教授所在的细分领域基本无关,所以本科项目的质量差距不大。但硕士上就会有些区分了,硕士项目开始专注于学科上的某个方向了,与所在大学的擅长方向相关。


(1)生源质量 --“宽进”


因为教育资源超级丰富(发达国家都这样),所以本科一般不限制录取人数和学生水平。加上德国大学基本都是公立的,私立的较少,所以对本土学生是不收学费的(只有巴登符腾堡州对欧盟外学生收1500欧每学期),所以德国人基本上是想上大学了就去上(放在中国是三本学生也有读世界排名top 100以内的大学的机会),想不读了就不读了,不想读了就去工作,工作累了又想读了还可以随时来读,挺无所谓的(认识一个在图宾根读着读着想去做木工的。。)。加上德国工资税高,比起美国,工资相对更平均一些,做各行各业都能过着不差的生活;劳动力市场也不卷,所以也不用担心晚读书对人生发展的影响(认识相对多德国人读大学的时候年龄比中国的高)。远远没有中国的竞争那么激烈。当然有些学科因为设施的限制(实验器材之类的),会限制人数,但不会因为学生质量而限制人数。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弊端,因为不限制录取人数和学生水平,在大学里啥样的人都有,2级分化非常严重,下限是非常夸张的(试想一下二本学生上了985还不努力),就算老师讲课再好,每次考试都有一半人挂,不幸与差学生组队也是很痛苦的。上限倒是不错,如前所述就算是“小”大学有非常厉害的学生;但出精英的比例不高,无法打造出美国藤校那种有超级ip,国际知名的超级大学校。


对本土学生,本硕都不收学费,每学期只收150~200多欧的学杂费。对欧盟外的学生,进巴登-符腾堡州每学期多收1500欧的学费。所以正常本科3年硕士2年,但德国学生(水平一般)经常多读好几学期,毕竟成本很低(但也有大佬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读完)。


这一切都得益于平均主义的思想对普通民众的好处。这点上与美国的公立大学差不多,但优缺点更显著。这也直接导致了德国本科学生数量过于庞大,课程质量也会有些问题。硕士虽然也有很多不限制录取人数的,但不是所有本科毕业生都会读硕士,加上部分硕士开始精英化--小班+高要求招生,所以硕士学生规模总体还好,在精英项目上就更好了。


(2)课程质量--“严出”


但因为公立大学不收学费,也没有因为收学费而吸引学生的动机,所以学生对课程质量的影响有限:学生能给老师提建议,但是否被接受就取决于老师了;比如老师不会因为生源质量太差就降低课程难度而在英美等收学费的地方,如果学生对课程意见太大,老师是会改难度的)。所以德国课程质量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水准”:一般来说,德国的教学质量没有英美那么好,讲得深是必然的,难不难、好不好就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和个人素质了,取决于他是否想把课讲好以及是否有能力讲好。但总体还是比国内讲得好一些。


有些课教授会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对着一本书来讲,而是综合几本书里面ta觉得有意义的内容来讲。很多习题和答案都是助教搞的(虽然也挺认真的)。作业也主要是助教改。


有些年轻老师担心自己讲不好,顶多放点小水,考试让你多写一会,给分宽一点点,但课程难度和考试难度是不会降低的。所以德国课程挂起人来毫不手软,也因为生源质量总有人挂科,也习以为常了。


另外因为宽进政策,本科人数非常多,所以德国本科是大课的重灾区(好像英美公立大学也有类似的缺点):因为本科很多基础课、通识课都是一个系一起上的,所以通常几百人一起上,助教根本照顾不过来;改作业也不可能像小课一样照顾,所以课程质量也会进一步下降。


不同的课老师能拉到的助教的数量不一样。通常100人以上,助教就开始照顾不来,老师很可能不会改作业,就让你自己做,习题课的时候讲;或者一份作业让几个人(通常是2-3个人)一组写,美其名曰“团队合作”,但其实就是助教人手不够作业改不过来了。人越多或者助教越少,就越忙不过来,就会让更多的人一起组队。比利时鲁汶大学有的课更夸张,甚至高达5人一组,这种一看就是公立大学里的大课才能搞出来的东西。


(虽然很容易水过去全程不写作业让队员写,但一定要坚持自己做完全部的题,或者口语小组成员单独都做完全部的题,再合并讨论选最优的;因为考试题可能与平时练习有关,不做作业=得不到训练,德国课程的高挂科率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里的考试和平时作业都比我在国内见到的稍难:考试绝大部分题目会考主干知识延申上的一些推论及其应用,而国内大部分题是考主干知识,只有小部分会考延申上的;作业比考试要更难;考试时间一般是1h~1.5h,而国内一般是2h,但这边的体量是2h的,所以这边除了了解知识,熟练度也很重要,要写得很快才行(反正我就经常写不完,哭了,明明都会做)。


所以能本科毕业的,不一定优秀,但至少质量是有一定保证的。就我所见的,很多德国人虽然不是很奋进,但能毕业的基础都非常扎实。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说德国人不注重学校,这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平均,大学毕业生质量都有保证。


另外,德国的给分系统是将100分转换成1~5之间的区间,1最高,5最低。(所以大家就知道了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考1分其实是最高分hh。)有些学校以0.1为单位,有的比如图宾根是大档,成绩的分布为1, 1.3, 1.7, 2之类的,不会出现比如1.6这种小分。最终得分一部分取决于原始成绩,另一部分看所有人成绩的高斯分布。所以会出现只考了80多分,但因为大家都没考好,你排名高,最终还拿了个最高分1.0的情况。。最终的成绩分布也很能体现德国学生两极分化的水准:


这是我这学期参加的一门课的成绩分布。好的学生原始分就能拿满分,非常厉害,比我还强,但垃圾到挂科的也相当多。他们并不是没去考试(没去的没显示在上面),而是真的只考了一点点分数。所以这边补考(第2次考试)是必备的,而且很普遍,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去第1次考试只参加第2次的;第1次考试挂了的也可以参加第2次。



2.2 硕士德国留学


前面我们讲了德国本科教育非常平均,但一旦到了硕士阶段,情况会好一些。一方面德国本科能毕业的水平都是有保证的,另一方面德国于年开始改革教育制度,将原本5年的diploma改成3年本+2年硕。而部分硕士项目开始有选择性地筛人,限制录取人数,不再是本科那种所有人都录了,开始出现一点精英化。而这些精英化的项目一般是在大学擅长的学科方向上。很多精英项目是小班教学,授课老师都是该方向上的大牛,大学有在相关学科上很强的实验室和丰富的资源;而且录取要求往往也比较高,有的甚至达到了中上级别的美国藤校的要求所以很多好项目分布在不同的学校,很多排名“高”的大学有很多差项目,很多综合排名低的也学校也有很好的项目,这是德国的国情,与中美的国情不同。


所以按照中/美国情下的选校方法--看大学排名、大学实力不再适用了。所以德国硕士留学要选精英项目,而非选大学。当然这个选择标准和国内的不一样,之后回国的话可能会不兼容,所以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权衡。具体的选择标准如下:


选择标准

•  

学科排名(不一定准确,很多大学只在学科的某个方向上实力很强,但在学科排名上就不高)

•  

精英集群、精英研究院


•  

真正的学科实力(而非各类排名)。这个需要对具体的项目的师资等情况有非常细致的了解,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来查询。

•  

录取标准:德国精英项目一般因为竞争激烈,会设录取门槛。比如如果是本地人卷,则要求较高的GPA、较高的课程匹配度,甚至会面试;如果是国际生卷,则会要求GRE、较高的托福成绩。

•  

对于巴伐利亚州,有个专门的精英硕士项目


3.生源质量


德国学生


德国学生质量呈本硕博倒挂的形势:本科生源质量<硕士<博士。本科啥人都能进来,两极分化很严重,不是中美那种全校精英。而硕士生则都至少是通过本科筛选过了的,有保证的,所以生源质量比本科的要高一些。而读phd的一般要成绩在2.0以上了(一般1.5以上),都是硕士生中的精英人才;成绩一般的基本都就业去了。所以phd学生质量就非常高了。


中国留学生

因为德国没有美国那种超级牛校,以及本科项目质量确实不太高,所以顶尖人才本科来得比较少;硕士因为德国小部分项目精英化,吸引了一些人才(大多在精英项目里),生源质量稍高些;博士阶段,因为德国还是有很多非常厉害的导师,以及德国对phd的福利待遇非常好,所以博士生源非常好,和美国差不多了。所以中国生源质量与德国本土差不多,也呈倒挂趋势。


当然得益于宽进及低学费政策,也有小部分人是来混日子的,但不是大体趋势,而且这种人好像在哪个留学圈都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