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周日开始, Emma Raducanu 的名字不仅仅在英国变得家喻户晓,微信朋友圈和华人圈也都熟悉了她罗马尼亚姓的发音,无他,18岁的Emma夺得美网冠军,成为英国44年来第一个网球大满贯公开赛的女单冠军,也创下以资格赛选手夺得冠军的历史记录。
国人更广为传扬的是她的中国妈妈给她的言传身教、信奉中式“内心强大、纪律、尊重他人和努力”等哲学、在中国沈阳训练(包括练乒乓球)等对夺冠的助益,当然,还有她用中文致谢、高中考试拿到数学A*和经济A的品学兼优等等,真是太符合咱们华人的各种三观了。这哪是英语媒体说的“纽约童话”,根本就是“中国童话”嘛。
Emma的成就如此辉煌,她的笑容这么美丽,故事也听起来完美,但是,职业素养还是让我列出了下面的事实和思考。虽然挣扎了2天,还是写了下来。
Emma的胜利,首先是她自己作为一个球员的胜利,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次是00后年轻一代的胜利。
这次冠亚赛在18岁的Emma和19岁莱拉费尔南德斯之间进行,两人全部以非种子选手第一次加入公开赛,最后一步步走到决赛,她们表现出的专业水准以及风范,完全不输网坛天皇巨星。18/19岁,还是国人觉得刚入大学的成人式“蹒跚学步”,多少家长不肯放手;但醒醒吧,他们已经准备好参与甚至改变这个世界了,我们不该打包各种不必要的担心,大退一步,尽可能地让出舞台,真心的去替他们欢呼吗?
第三,我愿意说这是女性的胜利,虽然表面上是女性运动员的胜利。一个美网冠军将全英的目光聚焦在女子网球上,接下来男网巨星德约科维奇的失利都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而铺天盖地都是Emma的报道。要知道,女性运动员在体育上的成功,从来都比男性更不容易。
最后,当然是Emma父母、教练、英国多元社会以及英式教育(包括体育文化)的胜利。当然,还有钱的声音。
是,Emma一直在说她的中国妈妈给了她多少支持,非常好。在现在西方的语境里,这样自然的表达,对国人的紧张环境多少都有缓解,另外对在英国教育环境里对华裔“虎妈狼爸“的偏见也有帮助,还能再次证明移民文化(全球化)的大道至简。
但,那是对英国人而言。
我们自己也跟着相信,是不是太”天真“了。
Emma的父亲Ian是罗马尼亚裔的金融家,他被形容成对教练很有想法,对网球的看法自成体系的人。这一点,Emma的4个教练,从Nigel Sears(安迪莫雷的岳父)和前教练 Daniela Hantuchova、Ana Ivanovic 到最近的 Anett Kontaveit,都跟媒体有过如是的表达。
而在伦敦东部的bromley 小镇,Emma5岁加入当地俱乐部,从当地比赛打到地区比赛再到英国青少年国家队,用了4年的时间,然后每年一个台阶地参加国际比赛。 (下图是14岁在温网遇到她的偶像费德勒)
一个冠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特别是网球这样的运动,特别是女子网球这样的运动。
啰嗦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自媒体们狂欢的时候,拿出点做媒体的专业精神来;实在没有,教育或者英国文化(社会)的专业精神总有吧?都没有??,那拿什么跟专业媒体竞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