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你别无选择? 英国私教

2021-10-21

关注


英国私校的中国孩子无所适从VS逆反


上周放学,小女儿跟好友叽呱贬起学校的7年级新生,缘起她的物理老师第一次给7年级上课,感觉像带小孩:“实验课,我让她们烧开水,一个班里24个学生,分了12组,最少有6组学生举手问:’老师,水什么样是开了呢?水开,连我家5岁的儿子都知道!” 后来用小木棍引火,从老师的讲台点着,走到自己的试验桌前,结果一个孩子走特别、特别慢,最后居然烧完了木棍;一个学生把木棍垂直平举,走几步火苗就被风吹向了手,吓得大叫;还有一个直接把着火的木棍扔在了地上,大喊着火了!“ 


她好友趁机补充了地理老师教7年级的故事:”有学生举手喊:请问我可以把我的这张作业纸放在本夹里面吗?还有学生在老师让拿笔的时候,不知道哪支,也要问。“


她们互相看着,一直重复:can you believe it ?!!


虽然她们身处英国学术最顶尖的私立女校,但深知学校的学术环境有多宽松。对老师而言,见惯了自理能力、自主能力和自学能力一流的学生,所以超级不习惯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我问她们为啥7年级新生会这样?是因为不适应新的中学吗?


她们说,是不是习惯被告知每一个细节了?是不是特别怕犯错?又或者,现在竞争激烈到只有会做题的孩子们能考进她们学校?


说起来,小女儿和她的好友们都来自伦敦学术最好的女子小学Bute,说学术好,证明之一是该小学每年升到她们现在中学的比例不低于1/4,最少15人,最多26人。10年前,小女儿在Bute时,是直到5年级,才有很少的女孩子会被选中每周去上2次数学和英语的高级班。而现在,“改革”已经变成3年级一入学,就分高中级班,小班上课,催肥一样,喂喂喂,喂出考进顶尖中学的比例。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个就是在学校里的私教


也因此,小女儿和好友们现在对Bute已经没有什么感情了,因为她们觉得这样的Bute,不是她们的Bute了。


旁观的我对这样的改变很无奈,也许,这么早执着于学术,也造成了7年级新生怕犯错、不能自主思考,不肯尝试的现状。


试错,在教育里的概念是试错式学习,其核心是激发孩子们内在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从内心产生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强烈需求,然后主动地去收集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料。


在试错中成长的孩子,不会让火烧到手,不会不知道水沸的状态,不会为纸张该进哪个本夹或者选择哪支笔而无措。


当然,另一方面,孩子也委屈。


当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被顶尖的学校录取的时候,如果是被一路私教的成果,那他们有多少自信,这种成功是自己的独立行为呢?而在未来,谁又来保证自己的成功呢?


分流的结果,一种继续依赖家庭能提供的外援,一路走到大学、甚至硕士,如果外援切断,大学里屡屡发生的抄袭、作弊甚至代考、代写的情况可以相机;第二种就是彻底“逆反”,脱离家长的花式安排,甚至厌弃自己曾喜欢的、也被家长认可的科目,以此来表示独立的坚持。


他们何其无辜。


国际范儿的中国家长赶超纽约上东区

在麦肯锡纽约工作数年回到伦敦的A曾向我描述过纽约上东区的“密集养育型”妈妈们,这些集名人(名人的妻子)、富有、聪明、美貌(持续微调的外型)、高学历(或者说名牌大学学历)、顶级职业经历等等特点于一身的家长,一点不比亚洲所谓的“虎妈” 的“超级神经质”逊色。


这些”可敬“的食物链上层家长们认定,幼儿园就已经是未来哈佛大学的起点,(什么,今年MIT排名第一,哦,那就是MIT的起点)从孩子一出生就要注册最好的幼儿园,用尽各种手段,比如给学校组织赞助活动等,以换取孩子入园的机会。


入园了,这些家长们会继续交涉,要求幼儿园每周要留两个下午给 2 岁的女儿补习英语和数学,同时幼儿园还要提供戏剧、美 术、芭蕾、法语、西班牙语、中文和游泳的常规课程。 


园内“卷”完,卷园外。幼儿园外的时间里,这些孩子们被保姆带着参加高尔夫、骑马的顶级俱乐部活动,还有私教在家里一节课接一节课地辅导,一直排到晚间睡觉前。


当时,虽然把这个细节写到了第2本书里,但我抱着其实更多的是八卦的心情:这不是电视剧里的故事吗?哪里有这么戏剧化的事情。


不到2年,从朋友圈到coffee morning的聊天,突然发现我们中国家长已经在疫情期间大干快上,赶超了纽约上东区。


虽然我们忙活的没有那么高大上,基本还是在课业学习这一块儿“卷”来卷去。谁让在英国的私校学制里面,既要小升初,又要初升高,初中还得学9-12 门,高中虽然只有3-4门,但学一年就得报大学,感觉你们英国的学术就像海浪淘沙,层叠不穷尽。


就说私立小学入门的4+吧,孩子考试的时候才3岁多,如果26个字母大小写能写得溜,数到20不出错,不哭不打滚,怎么也得训练一下吧。哦,有的小学还有pre-Reception,2岁的娃儿打着领带说谢谢、再见,怎么也得是家里有这个环境才能自然生长出来的。之前没注意,突然要考了,咋办?赶紧报班,教一教就好。


当然好。


所以,教了,考试成功,进校,上岸。


家长们high了,当经验去传颂还不够,发朋友圈广而告之,进一步还可以收门票做讲座,最后更可以办班培训。


教育培训大潮滚滚,试问有几多是家长们众人拾柴,推波助澜,甚至奋不顾身投身其中?


即使是英国各个顶尖私校强调不要私教,并请家长填写是否有私教的情况下,这些“胜利者”拿到入门券之后在朋友圈如此广而告之是如何私教(课外的复习和补习)让孩子赢得考试胜利的,先不说当时问卷是否有粉饰,难道不怕学校知道这种不诚实行为而取消学位吗?


某校就曾这样处理过一个9年级的男生,因为他以高分考进,并拿到了奖学金的荣誉,但开学后第一学期数学测验屡屡不及格,学校不得不怀疑当时是如何考进的,后来被男生自证“有tutoring”,学校取消了奖学金,并警告家长。


虽说这些都是个别行为,但不知情、以结果论的后晋家长们很容易觉得这是阳光大道,然后半信半疑但又没有更多选择地被裹挟着加入考前培训。


一入培训深似海。


2+培训了,4+如何?7+?哪怕在学术最好的小学,也是年级学术型学生,看到那么多花式教培的例子,又能忍得住不培训11+吗?


11+、13+进到最好的中学,还在琢磨是不是要换校去在16+有混校的。16+都培训了,升大学怎么可能袖手。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观察了这么久,迄今还没有一个培训G5 博士生的专业教培公司,是不为也?怕是不能吧。


又或者,把代写博士论文的算上,勉强也算是在博士阶段仍在保驾护航。


那,工作了,可怎么办啊???!


急,在线等。高盛分析师代考、高伟绅合伙人代办。。。。。。


当然,要理解家长们有很多种途径。设身处地想:

A ,父母都是学霸,孩子如果目前没表现出学霸的天分,父母不能接受,补课!

B,父母不是学霸,哎呀,我们学习不行,现在有条件了,孩子必须得学习行,补!

C,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研究生,每次考试都是一个跃龙门的机会,没准备好,或者心里没底,补!

D,孩子的学习我不懂,那就找懂的人来教,补!

E,大家都在补,我家不补,肯定落后,补!

F,我有好的资源,好的私教或者自己本身就是老师,锦衣夜行怎么可能,补!

G,孩子现在学得挺好,但如果课外有老师带着他把下学期的提前学了,那不就更好了吗?补!


补补补,反正就是搭钱搭时间、精力。好在,家长有钱,孩子有时间。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还记得教育家杜威那句话:“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家长记得,如果补课能解决一切,为啥还要让孩子上学呢?家校,不香吗?


无为而治并无可奈何的社会和政府

这些年,国际移民、教育国际化给英国教育也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去年开始的疫情不得不改成的线上课,使得英国的教育不平等更加严重,也为英国带了了造假等教育执法的新问题。


也因此,一方面政府为公立学校和学业落后生免费补课,企图缩小因为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经济等不平等带来的学术(教育)不平等;另一方面,国家立法,抄袭可以入刑,被各大学老师们一致欢呼,虽然最后未见得会增加多少刑囚,但起码,提供作弊这种生意的商业行为能被儆戒。



当然,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英国坚持这么多年,近年来的变化仍未改变大局。英国政府在2019年的调查显示,家长认定的成功的学校的前 3 项标准是孩子的快乐(55%)、学生享受学习(44%)和儿童学到的积极行为,比如自信(41%)


一直以坚信多元化教育才能使得每个孩子找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的私立学校也坚持,以引导式为主,比如允许在30门课里选修10门中考科目,就是给学生一个选择权,就是英国相信的教育内核之一----选择的权利。


学校期望家长们更多地定位于参与型家长


参与型家长一般有 3 个特点。

一、信任但保持验证

二、设定边界

三、适当调整


信任但保持验证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像唯成绩论,但基本理念不同。信任孩子并让孩子自己去管理和操作,但孩子是否可以把握好一件事情是要用结果来验证的。之后,随着家长的不断调整,孩子们也不断调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要求学校配合调整。


参与型父母的另外一个重点是设定边界,学校设定边界的任务是通过严格的校规来达成边界的设定,比如,有些寄宿学校会让学生统一交出手机,周一到周末都不可以使用,走读学校要求到校就交出手机,离校时才能领回,有的家长不太认可这条校规,觉得过于严格,但这就是一种边界, 学校清晰地告知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调整则是必须的,包括上面说的边界的设定也需要不断的调整。根据时代、社会、 风俗、孩子的发展等随时调整。


为什么英国私立学校不提倡私教,想杜绝的心情都写在了报名表里面?因为,用私教就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私校已经是用钱买到的教育不公平了,如果再加上私教买到的不公平,那就是误上加错。

好的教育从来都是昂贵的,但这个昂贵,是指国家的付出,公民税务的付出,而不是个人钱的付出。

当然,这里特指的私教,是专门针对学业的常年不断地、在校外时间进行学校内容的教课,甚至包括家长给予的作业,也是某种程度的私教,还有各学校分学术小班(set)(某校K学者5年一贯制的小班)都是私教的分流。如果小女儿学校在各个年级都不分set,假期都不留作业,每周作业时间量都有规定,不卷,学校也能考出排名第一的成绩,难道不是明证,不卷,亦可,吗?


 如此教课,最高兴的是私教公司,天上掉下来的钱,低头可捡,当然,在商言商,他们做的是课,不是教育。无可厚非。


但是,起源难道不是家长们咬定私教不放松吗?实在不明白有多少家长能从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健康和潜力来综合考虑,最后到底能得益多少呢?


《Get Out of My Life, But First Take Me & Alex Into Town》 的作者之一Anthony E. Wolf是专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博士,他的理论是,人类发展心理逻辑事实之一是:父母已经是青少年的一部分,是青少年自我发展时意识的一部分。因此他给予的建议是,做不完美的父母。孩子是世界上最脆弱但又最能野蛮生长的品种,我们这些父母是他们在这个世界最初的和最后的,同时也是最长久的保护伞和垫脚石。


年轻时喜欢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青春“作”得阳光灿烂,妥妥地大写惊叹号;但现在,别无选择居然百般小心后无限怀疑地写下一个问号。


担心,不知不觉,我们活成了自己最恐惧的样子。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还是认真做点能做的吧。


欢迎周日来参加,把我们学校的GCSE和A Level选择摊给你们看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