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美本选校不难,80%家庭却都可能犯错!

2021-02-24

关注

摘要

选校是升学申请绕不开的话题,而每每谈到选校,排名又成了家长口中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但过来人都知道,排名可以做参考,但不是每个排名都值得参考,更不能过于依赖排名,到底我们如何选校呢?今天的文章给你参考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某某同学录取藤校、前10、前20、前30、前50”,每年放榜季,笔者的朋友圈都被这样的信息刷屏。


而对于这些信息中提到的术语,相信每个国际教育家庭都不陌生,这就是我们大部分家庭对学校最看重,甚至是唯一的认知——排名


确实对于家长们来说,没有去美国读书,甚至也不曾去参观过学校,更别提了解西方文化、学校氛围这些具体细节了,所以参考排名成了大家公认简单有效的择校方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味追求高排名,用高SAT托福等分数压榨孩子,申请难度太大,给孩子的申请造成很大压力;


也有的学生只为排名,最后去到一所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学校,整个氛围的契合度很低,被迫入学就开始准备转学;


甚至有的学生通过成绩造假进入名校,结果发现无法融入课堂节奏,整个大学时光消沉浪费,最后毕业都困难......


今天希望通过第三方的视角,给大家一些真实可靠的择校建议。


建议用以下5个步骤来完成这最终的定校:


用当前的软硬件成绩划定大概的选校范围

自我鉴定学术优劣势

全面评估个人非学术需求

深入了解初筛后的学校,缩小筛选范围,确认可能的ED学校

高中低兼顾确认终选学校名单


01

大范围,圈起来


在11年级下学期,综合自己高中几年来的软硬件,是能够比较合理判定自己的申请定位的。过半的学生,申请使用的最高的SAT成绩,是在10月-12月才考出来的。等理想的标化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再考虑定校,很容易在申请季手忙脚乱。标化成绩固然不能等同于自己的申请竞争优势有多大,但可以作为一个初期筛选学校的参考系。评估下未来成绩的可能走势,预留出选校的调整空间即可。


有的同学可能会疑惑,随着疫情的蔓延,眼见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文理学院,加入到test optional的阵营,那是不是表示SAT/ACT的参考价值不大。其实不然,test optional的意思只是表示学校不强制必须提交SAT/ACT成绩,并不表示完全不使用这个成绩。只要决定提交成绩的学生,学校是一定会把SAT/ACT成绩放在申请审核的范畴里的,而且会统计往年录取学生的SAT/ACT分数区间。


我们在那些因为疫情走势,不得已临时在2021申请季采用test optional的学校的官网上,明显看到学校对SAT/ACT依然看重的事实。因此对比学校往年录取学生的SAT/ACT分数区间,可以作为初步筛选学校的合理参考。


对于国际生来说,高于75%区间的SAT/ACT分数,大体上是录取希望较大的。而低于25%区间的SAT/ACT分数,就没有必要去碰运气,白白浪费申请费了。虽然每个申请季也会出现“低分高录”或者“逆袭”的录取案例,但这样的学生,标化成绩绝对不是远在千里之外。


再加上预估的硬件成绩区间,能够初步划定一个大的选校区间,比如在TOP25-TOP60的大U之间,然后可以进入到下一步。


02

知“”,学术优先


明确自己的学术兴趣方向,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


自己最擅长的科目是什么?最头疼的学科是哪些?

回顾高中时期,最喜欢的课,是跟什么有关的?

对自主实践发掘或科研类的学习过程,是否喜欢?有多喜欢?

自己对学术压力和挑战,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是更期待持续有挑战的学习过程,还是希望游刃有余?

跟周围的同龄人相比,自己的综合成绩和学习能力大概是什么位置?

有没有什么环境或场景,会对自己的学习有极大的干扰?

在什么样的圈子里,感觉自己更容易激发出斗志和潜力?


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自己发现比较适合的学术环境是什么样的,以及可能对哪些专业有优势有兴趣,对哪些领域非常不擅长。即使是有明确目标专业方向的学生,也建议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掘自己更广博的兴趣。


多专业涉猎,本身就是美国与其它很多国家的本科教育最大的一个优势所在。不少美国名校也是非常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多学科的,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才最终确定专业。我们见过以商科定位申请入学,因为一些入门级计算机课程,彻底转向计算机而申请转学的;也有以政治学入读,随后换到历史专业,再辅修艺术学专业,最后以艺术学专业及辅修数字艺术本科毕业的;还有从心理学转到政治学,随后发现对经济学的兴趣,最终走向商科方向的学生;等等,不胜枚举。


触动这些学生发展多元学科兴趣的,有时候是同学朋友的启发,有时候是偶然的一个实习机会,或者是跟教授的一些交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需要学生自己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多个领域的新鲜知识都抱有好奇心。那么在申请时候的选校阶段,就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框定在很小的一个特定的专业里面。


即使是很喜欢钻研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也有可能发现辅修或双专业修读生物学,或者是心理学的必要。在当今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不仅仅是海归学生的双语能力,及双轨文化经历,在长期的职业发展生涯中,跨领域的人才也展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能力。既然美国本科教育提供了跨领域学习的最大的便利性,就没有必要把自己排除在更多的可能性之外。


有些学生会困惑,美本申请要不要参考专业排名,要多大程度上参考专业排名。从入读后多种可能性的角度出发,不太建议过于看重专业排名。美国大学的综合排名,很多时候跟专业排名的差距特别大,比如综排在TOP70往后的学校,也可能有多个专业排在TOP15以内。但综排靠后的学校,整体上申请的门槛低一些,因此在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跟综排TOP30的学校,会有很大的差异。四年大学,对自己产生很大影响的,远远不只是专业课的难度和专业领域的那些教授,还有其它专业的同学,以及学校的整体氛围。


即使是专业目标非常清晰,不太可能入读后有重大调整变化的学生,也不建议过于看重专业排名。可以在综合排名的基础上,参考下Niche上提供的本科专业排名信息,确定一所学校在目标兴趣领域相关的大范围内,不至于太差,就可以了。切忌被US News的细分专业排名带偏,那些排名都是针对一所学校在这个细分专业领域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实力来评估的,与本科教育资源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


03

知“己,学术之外


一所学校学术优势与自己很匹配的情况下,也未必就适合作为第一志愿的梦校来考虑。除了学习,入读后的大学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人生体验。自己能接受什么样的校园氛围和周边环境,或者说绝对不能容忍什么样的非学术因素,是很有必要严肃考虑的。


疫情过后的美国,民众整体意识难说会经历怎么样的一种分化,是个不确定的因素。用何帆教授的话说,留学生有意识“寻找全球化沙漠中的绿洲”,会待得更舒服一些。比如我们有学生拿到莱斯大学Rice的录取后,原本因为地处德州而担心,亲自校访之后才发现休斯敦因为有莱斯大学这样的顶级学府,是德州整体保守环境下的一朵奇葩,可谓一枝独秀。校园内外人文环境都非常理想,因此才安心入读。


再比如,对于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来说,北卡教堂山分校UNC的吸引力可能强过同级别其它大学。如果你是一个“吃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就是同等值得争取的学校了。有的学生很看重封闭校园的社区感,非常不喜欢纽约大学NYU那种无边界感的校园。


对学校周边环境很看重的学生,不一定能够喜欢约翰霍普金斯JHU这种学校,无论学校内部安全措施有多好,这所学校的学术实力及本科生科研密度有多符合自己的想法,如果始终为校园门外的不确定因素焦虑,就很难把这所学校当成首选了。


有些学校看起来偏远一点,未必就会很很闷很无聊。玉米地里也可以玩得很开心,很多同学听惯了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party风,其实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party风格是更甚的。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更看重的因素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个环节,听从自己的心声是最最重要的。每所大学都有不同的优劣势,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盲从周边同学或亲属朋友的主观体验或看法,就很有可能带来将来入读后的遗憾。去读书的人是你自己,不是任何其他人,包括咨询顾问老师,也不应该决定你要申请哪所学校,或完全不考虑哪所学校。


04

梦校,是他吗?


梳理清楚自己的需求以后,用空杯心态,不带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可以开始自己的院研之旅了。浮于表面看看别人的在读经历,或者总体介绍,是不太可能达到筛选所需要的深度的。带着自己梳理好的几个核心需求点,有目的性由浅入深了解各所学校,也就能逐步排除不匹配的学校了。


绝对意义上的梦校,是不需要任何纠结的,能够立刻占据心目中的至高位置。如果这所学校设置有ED申请选项的话,就可以很痛快地定下来了。即使这个时候的软硬件条件,不是那么有信心,也不用太恐慌。ED的使用,建议不用过于保守。虽然能够在ED阶段早早下船,脱离申请季的高压状态,是个很诱人的选项,但如果留有遗憾,也不能算得上是圆满的申请季。在确定梦校以后,如果发现跟自己的实力有一定的距离,正好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的放矢,看看自己如何分配继续刷考以及应对文书等申请准备工作的精力,达到与梦校更加匹配的申请姿态,放手一搏。


对于不设置ED环节的学校,比如加州大学UC系列中的任何一所,如果确认是自己第一志愿的学校,就没有必要一定要使用ED了,包括ED II。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是完全不使用ED的,并不会因此而有多大的遗憾。虽然ED的录取率更大,录取到最喜欢的学校,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这个阶段,也有很多学生会发现,原来那么多的学校,其实都不能尽如人意,能够百分百符合自己预期和需求的学校,可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核心需求,化繁为简,剥离出最高优先级的几个考虑因素,由此来做筛选的标准,才能够有效推进选校的工作。


05

终选落定


经过详细的梳理,应该会留下一个包含10几所学校的精简清单。建议高中低都要涵盖,分层覆盖,避免失学,同时有冲刺的空间,最大化激发自己的潜力。毕竟申请季的几个月,也是有可能获得申请竞争优势的提升的。比如在ED II阶段刷出惊喜的成绩,学术活动有重大的突破,文书的思考达到新的高度,等等。


鉴于美本竞争的日趋激烈的优势,过于盲目自信,也是非常危险的,全拒后失学的痛苦,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承受的。倒不如妥妥拿到至少一所能接受入读的学校的录取,吸取新生申请的教训,尽早筹划转学申请的再战。


建议学校层次分布如下:


冲刺档:选择3-4所左右,根据目标学校早申ED及ED II的设置情况,做合理安排,并在等待ED结果的同时,全力以赴不能松懈。


主申档:选择3-4所左右,不能够全面符合自己的预期,但能够覆盖到高优先级的至少1-2个需求


保底档:选择2-3所左右,没有绝对不能接受的因素,可以利用好EA阶段,提前拿到保底好安心


选校的过程,因为对每所学校有真正做深入的调查了解,实际上是为文书工作打好铺垫,尤其是非常高频的why school主题的文书。因此,在确定梦校的时候,不仅仅是主文书要马力全开做打磨,附加文书也是很好的启动时机了。选校和文书密不可分,避免割裂开来,才是迎战申请季的正确姿势。

06

关于选校的终极建议


在具体了解不同学校方面,给你几个建议:

1、花时间看看大学网站——申请之前深度了解学校文化、学术氛围,特别是申请流程!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招生流程,每个申请都要认真对待!

2、如果有机会,请面见学校代表——大学每年都会派代表到不同区域召开信息说明会,这是了解学校很好的方式,请你务必参加,跟招生官见面。

3、不要害怕与众不同——让招生官看到真实的你,每个招生官都想把有趣的、独特的学生招入自己的学校,不要吝啬让你自己更有记忆点。

4、与在校中国学生联系——了解一所大学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在校学生,问问他们学校的生活情况,但如果你可以找到认识的人,让他们给你最中肯的评价那是再好不过的,比如食物怎么样、天气怎么样、课业负担情况、中国学生的融入情况等等。

5、听取专业导师建议——在申请名校过程中,不管是校内指导还是校外顾问,同学们都应该去听取专业导师的建议。尤其对于要申请大藤校的学生来说,多数学生是需要专业顾问指导的,而如果你的顾问导师刚好来自于大藤校,又是有多年升学经验,这会让你的申请更加高效可靠。

建议大家不要给自己设限,可以把选校当作一场灵魂旅行,想象自己身处不同教育体验的场景中,深度思考并与学校进行灵魂对话,在更多元的维度上作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