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AI时代是否还需要人类来创造艺术?

07-04 08:51发布于北京

关注


什么样的课堂,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探讨AI时代下艺术的边界,还能与空间艺术设计师一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请与我们一同走进北京赫德九年级的语文课堂,感受思想的碰撞,体验知识的交融,发现AI时代下艺术与设计的无限可能。



“如果一个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去看同一棵古松,他们各自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态度?为什么不同的人去看同一棵古松,看到的、画出的、写出的古松是不一样的?”原来这都和个人的性格、情趣有关。


这是九年级语文课堂上“美的历程”这个美学专题下的第一堂课,我们用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开启了这个专题的学习,由此引出了要带着审美的眼光去认识、发现美。


在这趟美的历程中,希望学生们都能带上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心的锻炼。欣赏美是如此,创造美也是同样如此。



01 
美的开启



学生们在美学课程中能获得什么呢?其实以往学习的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包括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中的知识,他们都离不开“”,彼此之间也互为关联。


美学专题旨在帮助大家打通任督二脉,明白诗、画、书法、音乐等中的美是怎样显现出来的,于我而言的意义是什么。也希望大家能贯通中国数千年来文化中浸透各种美的形式与艺术精神,窥探中西艺术的异同。


最重要的是,能获得审美的眼光,进入除了现实人生的另一个世界——艺术世界,丰富个人的人生体验。


这个专题的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以及个人的阅读、艺术体验,去了解什么是美、美从何处来,能对美学有个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用审美目光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情趣。



当我们在讨论到“美是孤立绝缘的,这是因为事物出它本身的价值”这一话题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太喜欢有人去问‘这个东西考不考’?”


于是学生们意识到,当被实用、功利性驱动的学习就会如在课程开篇提到的“木商”、“植物学家”,带着功利、实用的目光去看看古松,古松便不能作为一棵树而显现出它孤立绝缘的美。


这就是美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当我们位于第一重境界时,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当看山不是山时,那是看山时融入了我的经历、情绪、思想……山是你内心活动的外化。


当我们达到美的第三重境界时,就是进入了无我之境,事物也现出了它本来的面目。



在赫德,我们提倡的学习精神确实也是因好奇、求知欲驱动下的学习,享受学习本身带来的挑战和由此生发的成就感,让学习呈现出它本来的面目,而非只是为了所谓的分数、成绩而去完成作业、考试的学习。


朱光潜先生说:“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幅‘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我们也希望学生能不以“有没有用”的态度来学习,多一些无用之精神。



02 
多元的课堂形式



美学课程的终极讨论,我们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AI已经能够根据人的具体指令,去生成一幅画或者视频诸如此类的艺术品,因此是否还需要人来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认真准备论坛讨论


我们的学生中间有很多学习艺术并且十分出色的同学,也希望借助这个话题能让大家真真正正地对未来自己身为人在时代瞬息变化的洪流中能保持独立、清醒的思考。


承接着课程的终极讨论,也为了让大家对课程内容,在文艺理论著作基本的阅读、讨论之外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我们还邀请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空间设计师、策展人王浩臣老师,带领大家开展“技术美学创意工作坊”和“美的潮流——人类历史上技术发展对审美的影响”专题讨论。



美学工作坊上,大家的桌上放了一些石头、树叶、羽毛、果子……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素材?其实它们都是远古时代人们身边的器物,这些器物是美的起点。


当它们和现今的技术会碰撞出怎样新的火花?


全息投影、3D打印、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360全景摄影、运动相机……这些技术都可以成为今天表现美的新的形式。



学生们在讲座中也开展了圆桌论坛,对AI与艺术创作的话题与嘉宾老师展开了讨论。大家这样说道:


“AI无法比拟出人的情感与经验的表达,艺术也源于生活,创作者富有个人特色和深度的作品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AI让我们的创作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能把脑中的想法通过技术呈现出来。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艺术创作中一些伦理道德的问题人工智能还不能辨别出来,需要我们来把控。”


“AI不能模拟一位艺术家一生的艺术变奏,比如画风多变的毕加索、从具体走向抽象的康定斯基。”


而我们的评估方式也是充分去挖掘学生由美学问题生发出来的对生活、学习的观察、思考。


多样的评价标准也给到了学生更多样的选择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学们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对《美的历程》中所学内容展开美学问题的交流讨论,也以“一花一世界”的展览形式去展示参展作品:



03 
课程的期待


我们的课程最终引导学生发生了怎样的思考?给学生带去了什么?


正如在讲座课末尾我们关于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讨论中所呈现的那样,其实二者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艺术不会被技术取代,技术也会推动艺术创作。



曾经,人类用简单的工具、一双手就能打磨出越来越精细的工具,直至后来实用功能减弱,出现了审美意识。现在的我们,拥有了技术,更能打开我们对美的认识和推动美的创作


当我们拿起画笔、弹响琴键,我们用指尖完成了千年前人类在尼罗河畔垒砌金字塔、新石器时代人类捏、烧制陶器过程的联结,这是一场文明的重新碰撞与对话。愿同学们的指尖,在敲下电脑键盘时,能用技术为美带来新的思考。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北京赫德学校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课程设置:IB,Alevel,IGCSE

学费区间:23~26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