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14:00发布于北京
在全球教育界,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是:如何让语言教学更好地融入学术探究,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人类发展实验室2022年发布的《语言习得效率研究》揭示:在口语流利度与场景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仅为项目式学习的18-33%1。
剑桥大学考评院语言测评中心通过其创新教育追踪项目证实:沉浸式场景教学不仅能将语言进步速度提升127%,更显著增强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2。其2023年度报告显示,采用真实场景教学的学生在CEFR等级上的提升幅度是对照组的2.3倍。
*充满人文气息的教室一角
"语言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传授,而是思维工具的重构。" —— 剑桥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Michael Thompson(《语言教育范式转型》作者)
走进达罗捷派的英语课堂,你会发现这里的教学别具一格。走进Rolanda老师的英语课堂,您将看到PBL的项目实践无处不在:十年级的同学正在用英语开展一个关于校园无障碍设施的研究项目。他们不仅要进行实地调研、撰写分析报告,还要用专业的英语表达设计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不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而是转化为思考与研究的媒介,让学生在真实的学术探索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而在Ms. Faith的课堂里,她不仅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方法论巧妙融入语言教学。在这个创新性的教学项目中,我们看到学生们如何运用设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用专业的学术英语表达研究发现,展现了真正的国际化学术素养。
PART 01
从语言到行动:
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实践
在达罗捷派,我们始终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高中部Ms.Rolanda老师的这堂英语课,完美诠释了如何将SDG 10(减少不平等)与SDG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理念融入语言教学。
这个深具意义的教学项目源于多个契机的巧妙重叠。在研习Urban Planning(城市规划)单元时,学校两位老师因运动意外暂时行动不便,他们亲眼目睹了熟悉的老师在校园里遇到的种种不便,比如上下楼不便,学校的坡度是否适合轮椅行走等等,这些情况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校园环境的包容性。恰逢此时,十年级的同学们在Rolanda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无障碍设施展区,学生们的思考更进一步: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学校,是否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我们的校园环境是否已经准备好接纳行动不便的学生?
(照片来源: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由此,一个融合全球视野与本地行动的研究项目应运而生——"构建包容性校园:无障碍环境优化研究"。这个项目不仅关注物理环境的改善,更延伸至教育公平的深层议题:如何在招生政策中体现包容性?如何为行动不便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如何让每一个想要接受优质教育的学生都获得平等的机会?
这些思考完美呼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的理念。JPEDer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方案设计,不仅提升了学术英语能力,更深入理解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包容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不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同时也践行了学校呼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PART 02
研究性学习实践:
以专业视角探索校园包容性
“我们如何帮助行动不便的同学或者教职工?”带着这个核心问题,学生们开启了一场深度探索。
第一阶段:无障碍规划研究,学生们围绕无障碍规划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展开研究。他们利用在线资源和案例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并深入探讨无障碍环境如何影响校园和更广泛的社会群体。通过研究,学生们对无障碍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阶段:环境评估和实地调研,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识别校园中的无障碍问题,并记录相关数据,对解决无障碍设施问题有了初步的设想。他们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通过体验深入理解无障碍设施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学生们在校园里进行观察,记录行动不便的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教室之间的通行是否方便?
楼梯和电梯的设置是否合理?
餐厅、自习室等公共空间是否对所有人友好?
随后,学生们发现了校园设施的可及性差距:
校园内缺乏无障碍卫生间(Accessible Toilets)
现有洗手池高度仅适合健全人士使用
楼梯缺乏盲道及台阶数量标识
餐厅坡道的坡度不符合国际标准
第三阶段:采访调研,通过第一手的用户调研获得痛点,为了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学生们设计了一系列采访问题,并对学校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调研。
你在校园内行动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你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无障碍设施是否足够?
你希望学校增加哪些具体的便利措施?
作为教师/管理人员,你如何看待改善校园无障碍环境的必要性?
你认为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行动不便学生的校园体验?
通过实地的采访和沟通,学生们收集到了真实的数据和反馈,为后续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阶段,从理论到时间,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们不仅要提出方案,还要用英语制作详细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全英文演讲。其中,几个亮点方案包括:
“无障碍校园指南”:帮助行动不便的同学找到最优路径。
“无障碍设施优化”:提出具体建议,如坡道改造、增加设施等。
最终,学生们用流利的英语展现了他们深入的研究过程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他们专业而细致的思考不仅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提案已被学校行政团队采纳,并将在未来逐步落实。这不仅体现了项目的实际价值,更激励着学生们继续为建设更包容的校园环境贡献智慧与力量。
PART 03
超越课堂:让有意义的教学场景产生影响力
走进Ms. Faith 的设计与技术课堂,学生们正在准备新的设计案例。整个项目是围绕美化校园环境所展开的。去年经历过达罗捷派与北京BISS国际学校整合之后,我们的校园已作为一个统一的社区运作了一年。这一整合为加强共享环境、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提供了机会。为了继续巩固这种团结,Ms. Faith 设计了一个“挑战任务”(Student Challenge),鼓励学生通过创造反映集体身份的空间,提升达罗捷派校园的凝聚力。环境装饰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这也正是设计与技术课堂所带给学生们的影响。
学生们的任务是调查校园,识别那些功能不足、缺乏美学吸引力或社区参与机会的区域。基于他们的观察,他们需要设计一个环境装饰,满足特定需求,同时促进不同学生群体的团结。
在Jason和Windy的小组项目中,他们敏锐地观察到学校功能分区指引系统的不足,这不仅影响到日常访客的体验,也增加了校园内部的沟通成本。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开展了系统性的调研:
首先,他们对校园现有的指引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
分析了各个功能区域的标识效果
记录了访客和师生的日常困扰点
评估了现有指引系统与学校形象的匹配度
随后,他们采取了专业的研究方法:
与学校行政团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管理层视角
咨询市场品牌团队,把握学校的品牌定位和发展规划
收集内部师生的使用反馈
基于研究发现,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考虑了实用性需求,更与学校的组织文化相呼应。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提案与学校近期的校园提升计划不谋而合,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学生视角。这种将研究深度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展现了JPEDer的学术素养。
*校园导览图草案(初稿,优化中)
*学校近期的提升计划(逐项推进中)
而在Julie和Melika的项目中,她们敏锐地发现校园内某些“隐秘的角落”影响了整体美观,不仅削弱了学校的形象,还影响了教室的私密性。此外,她们还注意到师生间的课外交流时间无法同步,学生在课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老师深入沟通。针对以上问题,她们展开了系统性的调研:
首先,她们对校园现有的环境布局和沟通方式进行了深入评估:
分析了校园不同区域的视觉影响,识别出影响美观的关键因素
记录了师生在沟通过程中的不便之处,探索高效的交流方式
评估了现有校园环境与学校文化形象的契合度
随后,她们采取了专业的研究方法:
研究校园适合的色彩搭配、形状设计,以确保美学与功能性的平衡
调查环保材料的可行性,确保装饰方案的可持续性
访谈学校管理人员,了解对于校园美化和沟通提升的实际需求
有趣的是,她们的壁画设计融合了自然与现代艺术元素,同时融合学校的logo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心中的“达罗捷派”,而邮箱(Suggestion Box)交流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未来,他们希望利用教师办公室对面的墙壁作为邮箱的存放位置,学生们可以随时投递留言,从而优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语言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任何语言的学习,终究将回归本质,为交流而学,为享受学习过程,为获取新知、开拓视野而学。
正如我们今天分享的案例所展示的,这里的英语学习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语言课堂:当学生们运用英语开展无障碍设施研究时,他们掌握的不仅是专业词汇,更是研究方法与问题解决能力;当他们用英语撰写调研报告时,获得的不只是写作技巧,更是数据分析与学术表达的素养;当他们用英语展示研究成果时,展现的不仅是语言能力,更是专业的学术素养。
从校园无障碍设施的深入调研,到校园功能分区指引系统的创新提案,每一个项目都展现了学生们出色的研究能力。这些项目不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语言水平,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研究转化为实际价值。在达罗捷派,这样将研究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让语言真正成为探究世界的工具,让每一次学习都创造实质性的改变。
”
引用数据来源:
1.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2022). Efficiency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Human Development Lab
2. Cambridge Assessment English (2023). Impact Report on Contextualized Language Learning. Centre for Research in Language Learning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