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成立于1877年,在2023年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美国第1,是全美乃至全球顶尖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之一。
义格教育集团作为RISD在中国唯一的官方夏校合作方,自2022年起共同在上海赫贤学校落地了首届中国官方夏校——Summer Teen Art Institute(夏季青少年艺术学院,简称STAI)。
三年来,STAI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十余座城市的逾百位中学生,与RISD教授和校友进行技巧和思维的碰撞,亲身体验世界顶尖院校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理念,与优秀的同龄人、大学招办主任以及业界大咖对话。
2025年罗德岛中国夏校申请已开启,期待在上海赫贤校园与你相遇!
懂得“深度思考”和逻辑推理的DeepSeek,再次为AI带来了新的突破,许多人惊呼:当AI能系统思考,人类还能做什么呢?
也早有人研究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答案——艺术。
这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高等级的结晶之一,其背后所代表的思维,早早就成了刚需,也被更多人看见了:不仅艺术院校,就连综合性大学也很偏爱这类学生,不少被顶级名校录取的学生都会提交作品集,艺术爬藤早不是什么新鲜事。
更重要的是,未来AI时代所具备的四种能力——跨学科能力、链接性、情感韧性、创造力——最佳培养途径,就是艺术。
只不过,在我们传统所接触的艺术教育里,总是把艺术教得古板,直到被称为“艺术界哈佛”的RISD(罗德岛设计学院)广为人知,越来越多人才体悟到为什么“在未来,也许只有死磕艺术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在全球众多设计院校中,成立于1877年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是艺术与设计完美融合的典范,校园与藤校布朗大学相邻,学生可以共享两校的资源。
RISD每年录取率极低,被称为艺术界的哈佛,这不仅源于其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和众多知名校友,更因其对学生综合素养、人文内涵的要求之高,在艺术类院校里无出其右。
跟中国艺术教育看重临摹和技巧比起来,以罗德岛为代表的美式艺术教育不仅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一贯注重理念和作品背后的深度思考和个性。
这些能力,都是AI时代的刚需。
这些年来,RISD的录取率也持续走低,能真正走进这座艺术天花板大门的人少之又少。
为了给成千上万对艺术设计感兴趣的孩子们提供体验RISD大学教育的机会,其在50多年前,就开办了原汁原味课程的暑期学校。
而这所全球最知名的艺术夏校,对中国孩子来说,一直一位难求。
于是,在种种因素促成下,2022年,RISD终于在中国落地了官方夏校,把最王牌的课程搬了过来。夏校课程完全由RISD设计,只是授课地点从美国转至上海,课程信息均可在官网查询,申请在官网完成,教学团队由RISD在职教授以及RISD毕业的校友导师组成,完整保留其特色教学方式。
一位17岁的美国少年Truva Akarra,甚至放弃了就在家门口的RISD本土夏校,决定飞到中国来参加项目:“我父母都是RISD毕业生,对母校学术质量的信任无需多言,我又很喜欢中国文化,在RISD官网发现有个项目既能享受本校师资,还能来中国上夏校,就毫不犹豫报名了!”
三年来,已有超过100名海内外学生参加过RISD中国夏校,师从大师的影响显而易见,几乎所有人都提到:RISD改变了他们对于艺术的认知。
“你看看孩子们来之前的作品,肯定想不到他们在短短时间内有这么大的变化。”RISD中国夏校负责人Emily笑道。
作者从左到右为Sanyukta Shewakramani、Melody Liang、Enya Chen、Sarah Lin
除了思维上的提升外,近水楼台先得月,夏校也有升学优势。Emily介绍,RISD官方特别为中国夏校学生提供了作品集审阅(portfolio review)的机会和实时连线招办主任的招生说明会。众多学生在申请RISD时都会直接使用夏校期间创作的作品,且每年都有RISD中国夏校学生成功斩获offer。2024年,上海赫贤学校的Heidi,在早申轮便收获了罗德岛设计学院插画专业录取。
上海赫贤作为RISD中国唯一夏校合作伙伴
负责提供场地、后勤和学生支持
艺术所代表的感觉、链接、直觉、情感流动等,都是人之所以为人和机器的本质差异。而在AI时代,人要更像人,人不能像机器,才能“赢”。这也是孩子们在RISD学到最重要的一课。
究竟是怎么学到的呢?我总结了孩子提到最多的三个词,试图真实还原这次最独一无二的体验。
第一个词:评图Critique。
这是RISD大学最重要的“批判式学习”法,也被原汁原味搬到了夏校中。每位同学需展示作品,接受师生点评,每个学生也必须为同伴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杜绝一味夸赞或贬低。
Emily坦言,起初许多同学面对评图环节不知所措,他们几乎从没亲历过这样的课堂,尤其是不少孩子自我严格,内心细腻。然而,在这里,你必须接受来自教授、老师和同学的建议,有直面批评的勇气。
在RISD的老师与校友导师的耐心引导下,他们开始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建议,从细节入手分析创意构思、技术运用、色彩搭配和创作手法。学生们也从最初的畏惧,逐步转变为勇于接纳,进而学会正视自身的 “不完美”,而这也是他们认知自我与世界的必由之路。
夏校课堂上的critique环节
第二个词:自由感。
目睹孩子们全情投入,也看到他们在短短几周里破茧成蝶的Emily由衷感叹:
“RISD为孩子们带来的不只是顶级艺术课程,更是经由课程打破了原有刻板的艺术教育,在稀缺的、自由的艺术体验里,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认知。”
Alice自幼热爱绘画,家人2022年便关注了RISD夏校,但因年龄未达标,直至去年才得以成行。
虽然一开始她感到颇为吃力,但最终创作出了有趣味的插画作品:“在这里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从前,我犹如困于自己的狭小天地,可在这里我才惊觉创作竟有如此多的花样,彻底拓宽了我对插画的认知边界。”
像Alice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
Cody说,起初报名夏校时,他以为不过是又一个集训营,充斥着高压氛围。可第一节课程刚开场,他发现课堂自由随性:“我最大的感触是,相较于基本功,我们的创意以及对事物独特的见解更为关键。我们理应更畅快地表达自我。”
第三个词,全流程创作。
参加了三周项目的Sarah表示,与高中常规课程截然不同,RISD老师并非着重于传授技巧,而是教会学生真正的全流程创作。
以面具制作课程为例,老师将任务拆解为一系列阶段性课程。在第一周,学生们专注做五官的绘画训练;第二周,他们将创作巨幅自画像;到了第三周,则开始制作面具的模型。前两周看似不相关,但实则是最终创作的“调研”阶段,是最重要的根基。
每周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其实都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艺术教育的局限,将创作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掌握整个创作流程。老师并不追求学生画得多精致或多写实,而是希望通过创作激发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理解真实的透视和比例,以及更深刻地感受这个世界。
与作品合影的孩子们
左:Queenie Liu 右:Anabelle Su
艺术是不被象牙塔束缚的学科。艺术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它更需要与现实世界直接碰撞,产生真实的情感流动。而这也是高度机械化、虚拟化的AI时代,最为珍贵的能力之一。
所以,在RISD中国夏校里,课堂之外,Emily花了许多心思构建了一个艺术家们与未来准艺术家构成的独一无二的圈子。
除了原班师资人马外,中国夏校还特别邀请了RISD 的毕业生担任校友导师,他们成为了同学们最信赖的哥哥姐姐。他们与同学们吃住在一起,作为过来人,不仅能提供学业和技术的支持,还不断给陷入创作瓶颈期的孩子们提供“情绪价值”。
校友导师进行课后辅导
每年Emily还会邀请业内翘楚为学生分享前沿经验。诸如上海UCCA Edge总经理卞卡老师,从跨界艺术家的视角分享作品展示技巧和职业规划路径,而清华+哈佛毕业的青年建筑师覃斯之老师,则分享了很多实际工作中的挑战与收获。
此外,孩子们还会走出课堂,去看各大艺术展,逛美术馆。
在艺术展中,与大师巨作共鸣
“只有越早明白创造绝非仅靠一味的重复描摹,更在于捕捉世界、自我成长与自由想象,我们才离未来不被AI取代的人更近了一步。”Emily感叹道:“而这也就是RISD来到中国,只做最正宗的艺术教育的终极价值之所在。”
新一年的夏校会依然保留顶尖的RISD师资和王牌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在以下三类课程项目中选择一类进行报名。
项目一:3周基础体验
课程内容:RISD大一必修课程 绘画探索+设计精髓
项目时间:2025年7月6日—7月26日
满班人数:18人/班
项目二:2周专业强化
课程内容:RISD王牌专业 插画或动画二选一
项目时间:2025年7月27日—8月9日
满班人数:18人/班
项目三:5周经典夏校
课程内容:3周基础体验+2周专业强化
项目时间:2025年7月6日—8月9日
上述项目申请条件:
G8—12在读学生,需提供英语能力和艺术作品
期待在2025年夏天的上海赫贤校园里与你相见!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