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那些踩坑教我的事

03-17 08:48发布于北京

关注



有些道理要很长时间才能想明白。

九年前的今天,在加州硅谷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可汗实验学校楼门口的木凳上,我们几个人踌躇满志开启了一土学校。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场景还历历在目,只是我逐渐意识到在那斗志昂扬准备大展拳脚改变教育的时候,我们正不经意迈入一个深坑。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寓言故事。


 掉坑里的驴



有一只驴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很深的坑里,它摔伤了很痛苦,拼命地嘶喊着要人来救它。驴的主人带着一群人来到坑边上,想把驴救出来。他们试着用绳子把驴吊上来,可是因为这个坑太深了,无论怎么努力,总是半途而废。驴很难受地蹲在坑里,等人们想办法。驴的主人觉得没有希望了,不得不对大伙说:“算了,也就是一只驴,没了就没了吧,干脆把它埋了,减轻它的痛苦。”人们虽然觉得这个办法很残忍,但是似乎也是唯一的结果。于是人们就开始动手把泥土往坑里填……

驴发现人们往坑里填土了,非常伤心,明白了主人要放弃它了,悲惨地向着洞口嘶叫。主人也只能忍痛往里头继续填土。可是填着填着,驴不叫了……

人们好奇地往坑里看,只见驴抖掉了身上的泥土,然后站在这些泥土上。

众人恍然大悟,驴竟然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人们使劲往里填土,驴不断地把泥土抖落,然后站到这些泥土上。

最后这只驴顺利地从坑里出来了,主人高兴地带着驴回家了。

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知道严肃写作的阅读量只会越来越低,我需要让文章好玩,好读。这是悲哀还是机会,我不知道。



当我谈论一土时,

我到底在谈论什么

这篇文章特别难写,为什么?因为现在写文章不讨巧,AI 写作能力已经这么强了,我还想用百分之百的人工写这篇文章。而且今天是一土九周年的校庆日。一土从创校那天起,不管经历多少坎坷,都是国内创新学校的一个标杆。外界对我们的态度,也一直在高大上和接地气之间来回摇摆。而我今天恰恰想写个接地气的主题,尺度把握不好影响了品牌后果就严重了哈哈。

我想写什么接地气的主题呢,那就是关于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和踩过的坑给我带来了什么。很多人踩了坑都是静悄悄的,自己不管吃了多少亏,在外人面前总是光鲜亮丽,从来不讲,往事不堪回首,更不可能分享经验。但久而久之,多少总会显得有点装,如果一个人内外不合一,日子过得就有点累。一土做了九年,我也越来越有些感悟,那就是说话做事真实第一,不能假,也别装,谁不知道对方几斤几两。下面这张图显示了我们经历过的校区,你看这北京市东北方向的星星点点,其中过程欢迎自行脑补。



我每次分享的时候,听众都特别喜欢八卦,讲八卦也是提升听众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这几天我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直在播放这九年来的各种记忆碎片,我在想哪一段适合拿出来给大家也播放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些新的感悟,关于别人的都不太方便讲,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每个人也都要面子。拿不上台面的事情讲出来不好听也没必要。坑太小显得没有诚意听起来不过瘾。如果你能意识到哪个是大坑,它应该已经完成了反转,成了某个励志故事的一部分。

我曾经是个执念很重的人,做一土之前做了很多年的互联网,虽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但有了自己一套很强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执念。一土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自己开发一个软件平台晨犀,产品做的是真不错,理念也超前,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稳定使用。不过是真花钱,也是中间一度资金紧张的部分原因。我到现在还记得 2020 年初很多技术小伙伴离开,大家在一起吃饭,好多人都哭了。



后来学乖了,知道技术需求该如何用性价比高的方式实现,不过也没忘了当初自己研发的初心,那就是从使用者需求出发,系统提升效率。算是慢慢从坑里面爬出来了吧。

我一直是理工男,之前说话速度比一诺慢三倍,而且关键是,张嘴的频率还低十倍哈哈(目前差距在靠近)。刚开始做一土的时候我们搞过不少大活动,最热闹的就是一土嘉年华,一个没有资质的学校,搞个活动一下子能来 500 人,现在想想也挺神奇的。那时候讲的理念很先进很理想,但平心而论我们都做到了吗?并没有。

我还记得有一场希望我讲讲 IT 平台,可我那时候只有一个可能覆盖了学校十分之一需求的产品,而且,那时候公开演讲还是会让我非常紧张。我还记得当时如何把我们的产品包装到一个宏大的概念里面,一个可能再花十倍的钱都未必能完成的目标。一上台,舞台灯光照向我,面前几百人期待的眼光就看不太清楚了,那场演讲是完成了,可是对一土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


▲2019 年在 ETUx 论坛上我的演讲 PPT

现在看我们那时候用影响力起步也没问题,如果大家都不知道一土,我们哪里可以聚起这一批可爱的老师团队和家长呢?凡事都有两面性,看起来是好事其实潜藏危机,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机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很多人用 PPT 开公司,用白皮书发币,但是做学校不能靠讲概念讲故事,靠搞活动做秀。每个学校的网站上讲教育理念都特别好,就像现在所有校长都在讲 AI,但最重要的是学校里面到底都做了什么,校园文化是怎样的,学生的体验如何。

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坑,到了今天。

不过坑踩得多了倒也有个好处,那就是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如何踩好坑,如何好好踩坑,如何选择未来踩什么坑,以及如何把踩坑变成一套方法论,并且能带着大家一起踩,而且还能在踩坑中收获乐趣,进而可以挖好坑,让更多的人踩,快乐地踩。总之这就是连环坑。

首先我来说说为什么要主动踩坑,以及踩坑是怎样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你不管早晚都是要踩坑的,而且你现在大概率已经在一个甚至多个坑里面,与其未来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你没有看见的坑,还不如现在主动踩坑,这样多少也能提高一些分辨能力和积攒一些经验。

关于“踩坑学”的方法论,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


No.1

  如何选坑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有时候不是你选择了坑,而是坑选择了你。比如说感情,我们往往在不懂感情的时候进入一段感情,然后又追悔莫及。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也都是没有选择权的结果。当然,有选择权的时候,第一步还是要看到坑的本质。好坑,都是有教育意义的,或者说,是教育视角或教育思维让一个原本平凡的坑成为好坑。人生处处都是选择,我曾在我的文章《如何选择》里分享过:选择的前提是找到多个坑... ... 借用那篇文章里的观点,选择的前提是找到多个坑,只有一个,有时候硬着头皮也得跳。


No.2

  踩坑的姿势

这个问题和坑的大小和形状高度相关。有的人面对还没有鞋大的坑,还要端详半天,考虑再三才敢踏进去,仿佛和尚在路上遇到一只蚂蚁。不过如果这坑比较大,里面也比较陡,这就真的成了一个技术活,最好仔细观察一下地形找相对安全的地方下脚,如果有装备就更好了。同样的坑不同的下法,有的人能安全落地,有的人就会摔得很惨。


No.3

  踩坑/误入坑以后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意识到坑的普遍性,不要总认为“为什么又是我?我怎么这么倒霉?”当你可以看到,其实每个人都在坑里,就不会那么难受。补充一点,不管你进了多大的坑,既然已经进去了,就在里面好好待着,想明白了,充分体验了再出来。因为以后你还会遇到更大的,这次没看明白想明白,以后可能还会主动跳。


No.4

  在坑里面可以做些什么?

上一个话题我建议在坑里面应该待一会儿想一会儿不用着急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坑的理解更多是来自于体感,如果在里面待的时间太短,体感就不够深。我对所有的事情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在每个坑里面都要仔细把它彻底研究明白。而且,如果看到了遍地皆坑的真相,在一个坑里面安心待着,也不见得是一个坏的选择,你不小心误入另外一个坑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No.5

  如何优雅出坑?

从一个坑里出来,如果不想搞得很狼狈,很灰头土脸,最好还带点优雅的姿态,那一定是要做好准备的。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真的想出来吗?因为很多坑进去容易出来难,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可能还有很多双手在下面拽着你。像弘一法师那样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No.6

  如何对这个坑心怀感激?

我最不喜欢讨论的一个概念就是成功与失败,太单一视角了。人生不过是一段无意义的旅程,如何在每一段经历中找到意义,那就是真诚对每一个坑心怀感恩。当你看见它跳进它享受它研究它,再放过它,那它就会成为我们人生记忆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可能是因为这些年踩的坑太多,导致我对此已经脱敏了。敏感很好,让我们对看不见的坑提高风险意识,脱敏也很好,让我们接纳可能命中也躲不过的一切。一路走来一路坑,我们最初起“一土”这个名字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土堆起来可以是一座山,可挖下去就是一个坑啊!

过了今天一土就要进入第10年了,最近和朋友聊天谈起教育的本质,我说教育中所有的内容包括框架其实都不重要,甚至都可以开源,因为教育最重要的是人,而且不是一个一个单个的人,而是一群人,是一群人如何在一起好好生活。

如果说我在第10年有什么心愿,那就是把我们这么多年的“踩坑心学”、“踩坑智慧”、“踩坑方法论”都分享给大家,当然也不能只有踩坑系列,还有挖坑系列。具体怎么分享?最近会对外发布,敬请关注我们。


结论,踩坑大法最重要的就是:早踩,多踩,主动踩,用心踩,快乐踩。

呼应一下开头,在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改变认知。

你在坑里面吗?你进我的坑了吗?面对茫茫踩坑路,你做好准备了吗?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北京致知学校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北京致知学校

课程设置:香港DSE,IB,AP,Alevel,英式,加拿大

学费区间:10-23.8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