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08:18发布于北京
BIBS
01
教育者的初心:
做一棵摇动生命的树
走进白辽玲校长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书桌上厚厚一摞的学生专属的"成长档案袋"。这位在教育战线深耕四十余年的"老将",谈起育人初心时,目光依然如青年般炽热:"教育是师生共同生长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树,才能让学生的生命枝干挺立。"
坚守教学一线40载,白校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教育工作的责任担当与教育使命。她曾带领班级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连续八年驻守高三教学一线,任职高三领导小组,两年挂帅年级组组长,培养出众多清北学子。
她的学生,人大附中2022届毕业生钟同学至今记得:"白老师的课堂像打开文学宝库的钥匙,她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答题技巧,更是如何成为'尚美、闪亮、纯粹、崇高'的人。"
毕业多年的人大附中平同学回忆说“我恍惚一瞬间又回到10年前的那个夏天,您不厌其烦的修改我粗糙、稚嫩的作文的日子。记得那时候您跟我说,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这些能力都是极为关键的。时至今日,我仿佛越来越能感受、理解您当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里藏着的,深刻的道理。”
笔记本的批语里藏着真情勉励,语文试卷批注里藏着的诗歌摘抄,在高考前夜亲手递上的银杏书签……这些教育细节里包裹的,是一位师者对"全人教育"的执着与坚守。
BIBS
02
结缘青苗:
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理想
白校长与青苗的缘分十分奇妙,白校长笑称是"被自己小外孙提前选择的缘分"。女儿给孩子找幼儿园,试了好几家,孩子最喜欢的就是青苗幼儿园。
而真正触动白校加入青苗的,是后来与创始人兼董事长施华校长的那场深谈:“从施华校长身上,我看到了青苗27年专注于品质教学的坚持,以及‘中西融合’的独特办学优势和充满‘爱、关心与支持’的办学理念与人文气息。”
2024年,白校长带着人大附中沉淀的教学智慧走进青苗海淀校区普高部。在这里,她与青苗教育集团总校长、教育研究院院长、原人大附中副校长高江涛校长组建起青苗普高的"梦之队":特高级教师占比超20%、硕博教师90%以及诸多海内外名校毕业的年轻优秀教师,共同构建起学科堡垒。
这支"黄金组合",以无限的教育热情、满腔的教育情怀、倾心投入的付出,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教学成绩:首届高三在高考英语听口第一次考试中人均长10分,海淀期末统考平均分提升近30分。
BIBS
03
海淀普高部的育人密码:
让每颗明珠都闪光
"我们要当教育的放大镜、显微镜,充满希望地放大倍数地激励每一个孩子,充满关怀细致入微地寻找每个孩子独特的光芒。"白校长这样定义青苗海淀校区的育人哲学。
学校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位教师深度参与学生成长,通过深入分析教育教学基本数据,并基于学情分层分类,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成长计划。
当传统高中还在"一刀切"时,青苗普高已经以“主科优先,强化根基,点对点个性化的精细辅导”的教育思路,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地精准滴灌及学生个人的多元成长。
走进普高部课堂,常会看见这样的场景:老师们正在认真投入地上课;学生正在深情地朗诵课文;学生正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解题思路;黑板旁贴着个性化"百词斩"进度墙;英语老师利用午休时间为学生逐句打磨作文;语文老师正用红笔圈出某位沉默男生周记里"野草般坚韧"的文字,在批注里写下"这是独属于你的生命力量";物理老师举着学生自制的"错题手账",逐页分析思维跃迁的轨迹;走廊文化墙上,"学习之星"荣誉榜记录着每个微小的进步……
在这里,教育不是流水线的打磨,而是匠人对璞玉的凝视。
BIBS
04
致未来:
打造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面对即将到来的首届高考,白校长的期待、清醒而笃定:"我们要用升学结果证明选择,用教育温度赢得信任。"在她勾勒的蓝图中,青苗海淀普高部将构建"名师磁场"效应,通过清北导师团、竞赛金牌教练、专家级名师的持续引进并带动青年教师持续成长发展,打造京城教育新高地。
采访尾声,白校长望向窗外葱郁茂盛、蓬勃向上的树木,意味深长地说道:"教育就像树与云的相遇,当我们自己成为足够美好的存在,自然能带动更多生命向上生长。"或许这就是青苗海淀校区的教育隐喻——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的根系交织,本土与国际的枝叶交融,让每一个孩子“由苗到藤,卓越一生,幸福一生”。
BIBS
后记
从人大附中到青苗教育,白辽玲校长始终践行着"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信仰。在青苗海淀普高部,这种信仰正转化为看得见的力量:
去年夏季新学期,有数百组家庭选择了青苗,其中最高分中考分数664。(注:2024年中考海淀区660分以上学生仅有71人,该生在海淀区中考模拟考试排名30+。)今年春季开学后,普高部咨询量已同比增长300%……
这所年轻而厚重的学校,正在成为新高考教育创新的生动范本,书写着每个学子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