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08:50发布于北京
1
打破“沉默魔咒”
安全的环境比语法更重要
错误是成长的阶梯,不是羞耻的标签。
采访中,IB老师杰森反复强调:“低龄学生最大的挑战不是词汇量,而是心理障碍。”许多孩子刚入学时害怕犯错,宁愿沉默也不愿开口。对此,杰森的秘诀是「去批评化」——课堂上从不直接纠正错误,而是用鼓励替代否定。
例如,当一个学生说“I goed to park”,杰森会笑着回应:“哇,你用了过去式!正确的说法是「went」,但我已经听懂你的故事了!”这种先肯定,再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犯错是被允许的。正如杰森所说:“语言能力从「敢说」开始,而非「说对」。”
杰森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个能理解但是总回答「我不知道」的男孩,在一对一支持和鼓励下,最终在角色扮演中流畅地讲述了发明创造相关内容,甚至用出复合句。“当孩子相信「我能做到」,潜能就会爆发。”
2
把课堂变成“真人秀”
玩着学,才是最高级的学习
语言在真实应用中生根发芽,而非课本的背诵中。
为了让学生“无痛开口”,IB课堂设计充满巧思:
- “快速约会”游戏:两排学生面对面,用英语对话30秒后轮换搭档。杰森解释:“当所有人都在说话,犯错就「隐形」了。”
- TikTok式演出:学生用英语录制短剧,结合流行文化激发表达欲。比起「回答问题」,他们更享受「成为主角」。
他特别提到一个“阅读演员计划”:学生根据探究主题(如发明家),扮演角色并录制阅读视频。当学习变成一场冒险,坚持就不再是负担。
这些活动背后的逻辑是“用兴趣撬动表达”。正如 IB 课程的核心——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学生通过研究“土壤类型”学习英语后缀,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掌握语言工具。“语法不是目的,而是探索世界的钥匙。”
3
“强弱 CP”与差异化任务
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赛道
教育不是流水线,该如何完成语言学习的「量身定制」呢?
面对水平参差的学生,IB 老师有一套独特的“组合拳”:
-强弱学生结对:让英语流利的学生担任“小导师”,帮助同伴理解任务。杰森发现,“语言能力强的学生通过「教」巩固知识,语言能力弱的学生在同龄人面前更放松,更愿意表达。”
-差异化任务设计:同样是学习“发明”主题,基础弱的学生只需匹配图片与单词,而能力强的学生则需用新词造句,甚至创作小故事。这种分层挑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最近发展区」成长。
4
家长必看
每天 15 分钟,打造“迷你语言环境”
父母不是老师,而是孩子最好的“语言搭档”。家庭英语环境的营造也是十分有效的,对此杰森给出了一些简单而高效建议:
- “标签法”:在家具上贴英文标签,让语言自然融入生活。
- 每日15分钟阅读:哪怕只是读 15 分钟的英文睡前故事都可以,坚持比时长更重要。
- “犯错示范”:家长在孩子面前可以主动说英语,哪怕不标准。孩子看到你不怕错,才会敢开口。
语言自信,是孩子一生的礼物
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IB老师的秘诀,归根结底是“用安全感破除恐惧,用真实感激发热爱,用差异化守护成长”。正如杰森所说:“流利的口语从不靠「教」,而是在「我想说」的冲动中自然流淌。”
若每个孩子都能在支持中勇敢发声,在探索中爱上表达,那么“说英语”将不再是任务,而是通往世界的自由翅膀。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