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08:31发布于北京
手握威廉姆斯学院(全美文理第一)、哥伦比亚大学(常春藤名校)、帝国理工学院(全球Top2)等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康润璇的申请季堪称“大丰收”。
但比起亮眼的成绩,更令人动容的是她王府五年中对医学思考的温暖底色——
8年级第一次接触生物时惊叹人体的复杂;9年级给教授发邮件申请科研机会;10年级倡导环保,将几千个塑料瓶做成艺术品;11年级申请让TEDx Youth落地王府……
她是康润璇,她在科研和实践中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致力于为人类健康福祉做出贡献。她的故事里,藏着一位年轻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寻。
01 发现:
在微观世界中叩响生命之门
“我从未想象过原来我们的人体这么复杂。”回忆起八年级的IGCSE生物课,康润璇的眼中仍闪烁着光芒。那时的她刚转入王府学校,此前从未系统学习过生物、物理这类的理科课程,却在第一次解剖实验中找到了“命中注定”的悸动。
心中默念着老师说过的操作规范,润璇屏息凝神,划开表皮,观察面前这只鸡心脏的脉络、器官的排布。第一次“操刀”她并未有预想的害怕,反而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原来生命竟然如此精密, 每个细胞都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而这 几十万亿个系统,不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们。
▲润璇在学校实验室做各项实验
学校的前沿实验室资源和沉浸式教学模式,为润璇的探索提供了丰沃土壤。
在初中,老师很热衷于带我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将课本上的二维图谱转化为三维认知,让我们去观察乃至从中发现规律。
到了高中阶段,所有的实验也跟随知识的迭代进一步升级,在全新的科研实验室中,教授AP生物的张老师更鼓励学生们“试错即探索”。
当我们实验做错了时,张老师不会立马指出我们的错误,而是会让我们就这样‘错下去’。她说做错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在复盘时要去想,为什么做错,错了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而后又会有怎样的发现。
这样鼓励自我求知和对科研精神的培养,也让润璇逐渐享受着探索的乐趣。
从“生物小白”到AP满分,润璇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初入王府时,理科基础薄弱的她曾因数学考试不理想而焦虑,但那时王府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在定制化的课后辅导与自主学习下,她在之后的考试中一下进步到85分。
“这应该是我近几年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了。”润璇说,“王府让那个时候的我明白了自己是可以的,是值得的。”在10年级和11年级,润璇以10门AP满分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潜力。
02 实践:
在联结中构建医学的温度
润璇说,医学不仅是分子与基因,更是人与人的对话,而医学里的人文关怀更是来自医生本人的素养。在校多年的实践中,润璇始终贯穿着这一信念,她关注同学们和周围人的需求,在一次次实践中联结着人的温度与责任,也建立着自己跨学科的医学素养。
10年级,润璇作为学生会主席带领团队发起了“绿水青山、瓶水相逢”零碳艺术创意活动,带动幼小初高, 在全校范围内最终收集了几千个塑料瓶,她还邀请艺术与建筑方向的同学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由废弃水瓶组成的长凳装置,让环保在校园落地生根的同时也让每个人的光和热都能被看见;
11年级,润璇向TEDx Youth官方写了一封申请信,让TEDxBRS Youth落地王府,在这期间润璇作为决策者联动起学校多个重要部门,为同学们创造了发声的舞台,也让更多人见识到了王府学校的力量、王府学生的力量。
而最触动润璇的,是在王府中西结合医院安宁疗护科的一次实习经历。
在进行临终关怀服务时,她耐心倾听着每位患者的人生故事,并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而后交给其家人。在这过程中她愈发体会到医学跨学科的真正意义:
人的医疗选择往往深深植根于其文化背景与生命经历之中。医学不仅关乎药物的精准使用,更体现了对个体文化与情感需求的深切尊重。
正是因为如此,她发起了“同伴陪护(HandToHeart)”活动,带领王府的同学们去看望了那些需要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孩子们,并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们来到王府,通过科学小实验、非遗手工体验、手绘故事等小活动,让他们重温了梦寐以求的校园生活。
▲润璇与同学们陪伴小朋友开展剪影非遗体验活动
03 愿景:
在人文与科学的交汇处播种
润璇像一座桥,连接冰冷的医学数据与温热的人性需求。
在10年级的AP Seminar课堂上,老师以两篇关于疫苗的论文为例,讲述了“不同视角”的概念。
一篇是很科学、严谨的支持疫苗的研究,另一篇则是有些‘阴谋论’的说法,但写作手法却很有逻辑,让很多人相信。由此让我开始思考,尽管医学治疗的是身体,但要让人真正愿意接受或相信治疗,作为医生就必须理解人文、理解人的信念和情感。
于是她确立了未来生物和人文医学双专业发展的方向。润璇说,她希望能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为每位患者制定出有“温度”的治疗方案,而这也和威廉姆斯学院用所学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精神不谋而合。
▲润璇组织医学预科社团培训活动
回顾润璇在学校五年的成长,现在的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她曾在UCSB RMP和斯坦福SASI夏校中被一群仰望星空的同龄人所震撼;她也在和芝加哥大学的学姐、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长交流后,更加向往名校的人文脉络和学术光环;她更是在与老师一次次交流中体会到学科的意义乃至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她说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收获了很多医学和生活的知识,而知识真正的力量,在于让人们拥有选择如何生活的自由。
康润璇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写不下的是她实验室灯光下的认真,是她台前幕后筹划的忙碌,是她托福117、SAT1560的优秀,是她五年来在校园角角落落的身影,是老师们浓浓的不舍和祝福。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少时的理想终会与未来不期而遇。
今后长路,或有数据迷雾,或有学科荆棘,愿你如竹,既有破土问天的锐气,又有虚怀若谷的温润,在你喜爱的沃土上,长成一片能遮风挡雨、容百鸟栖息的森林。愿你前途璀璨,一切所得皆所愿。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admissions cycle for the class of 2025, Maggie Kang stood out as an exceptional scholar, securing coveted offers from the world's top universities, including William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and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his rising biomedical star aims to pioneer patient-centered care through a double major in biology and medical humanities, a visionary combination cultivated through her transformative five-year journey at BRS.
Her intellectual awakening dates back to an eighth-grade IGCSE anatomy lab that left her "awestruck by the intricate symphony of the human body.” That pivotal moment evolved into a disciplined scientific mindset through rigorous AP coursework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projects at BRS.
Maggie's leadership extends beyond academic excellence. As Student Council President in 10th grade, she spearheaded the Plastic Rebirth Initiative, mobilizing BRS students to collect thousands of plastic bottles throughout the school. Working with art and architecture students, she transformed thi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into a functional art installation - a bench that symbolizes sustainable innovation.
Her most ambitious project came in 11th grade, when she wrote a proposal for TEDx Youth. Through meticulous cross-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she curated a platform for our student speakers to deliver TED talks on campus.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during her palliative care internship at Beijing Royal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By archiving the life stories of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in "Legacy Portfolios," Maggie brought closure to families. This inspired her HandToHeart program, which has hosted many pediatric long-term care patients for a heartwarming campus experience on the BRS campus.
Maggie's vision aligns perfectly with the Williams ethos of using knowledge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As she prepares to embark on this journey, we expect her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passionate physicians of this generation. Her journey exemplifies how intellectual rigor and humanistic values can come together to redefine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校区宣传办公室
BRS Publicity Office
撰稿| 郭盈盈
封面摄影| 毛岸彬
翻译| 翟静
素材提供| 康润璇
审校| 高三年级组
*文中实验已通过伦理审查,所用活体生物来源合法,操作遵循动物福利及安全规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