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08:38发布于四川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4月16日下午,学校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杰出教授吴青女士,她不仅是著名作家冰心(谢婉莹)的千金,更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心灵导师”。她莅临天禄阁,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术造诣,荣誉加身
吴青教授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
拥有四十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极为推崇的教师之一。她的著作,如《如何教初学者英语》和《学校英语》,已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然而,她所获得的众多荣誉更是令人钦佩:从“北京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到“拉蒙•马格赛赛奖”,从“世界杰出社会事业家”到“亚洲最佳十位社会企业家”,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她教育成就实至名归的肯定。
吴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在教育的沃土上播撒了希望的种子,唤醒了每个生命深处的潜能,为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教育的原点:把人当“人”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在天禄阁,吴青教授的讲座现场,她的声音里蕴含着冰心先生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温暖。她反复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人”,不由得使在场的老师们笔尖颤动。这看似常识的几个字,在分数和指标的喧嚣中,竟成为了最容易被遗忘的教育初衷。教育,不应是制造标准件的机床,而应是唤醒种子的春风。
倾听:用十五颗心听见沉默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吴教授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了繁体字“聽”字, “耳听为王,十目观心。”这个藏着古老智慧的中国字,吴教授阐述了教育人对它的新理解,那就是要带着十五颗心去聆听,认真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教育工作者的修炼,就是要让耳朵成为心灵的桥梁。
教室中最动听的声音,往往隐藏在低垂的眼帘、攥紧的拳头之中。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听到整齐划一的“老师好”,那便错过无数生命的独白。“班级公约”不应仅是墙上的装饰,而是师生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吴青教授说:“人要做动词,不要做名词、形容词。”在师生共同解题时的兴奋与激动,以及为某个观点争辩后达成共识的微笑,都是教育最真实的状态。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教室内外、师生之间生动的“进行时”。
爱的拆解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引导老师们领悟了汉字“聽”所蕴含的智慧后,吴教授进一步引导老师将“爱”字拆解为“用心感受”。她总结自己超过四十年的教育经历,认为“教育者的爱”,体现在三个细节之中:
敢沉默:面对学生的错误,留一片自省的留白
会弯腰:批改作业时,把红笔化作连接情绪的针脚
能等待:允许一朵花在属于自己的季节绽放
教育的终极考场:生活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吴青教授进一步强调,最伟大的课堂不受围墙限制,教育的终极考验在于生活本身。她分享了自己的母亲对她的教育故事,也列举了生活中的教育事例,如带孩子走在道路上他才能切实懂得行人靠右,走路要过斑马线;也包括在食堂里与孩子们讨论蛋白质搭配的午餐时光;放学路上关于流浪动物的对话;以及暴雨中师生共用一把伞的尴尬与温馨……
吴教授说“社会学的核心在于人”,当我们把“教育”回归到生活中,知识才真正拥有了生命力。
吴青教授的教育理念宛如一股清泉,滋养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她以自己的实践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含义。她的演讲,让每位教师深刻体会到教育家的力量与伟大。一些教师被吴教授所散发的教育家精神所折服,一些教师被她的教育故事所触动,还有教师们动情地写道:
教育不是一场单方面的奔赴,
而是师生互相照亮的过程。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塑造”,而是学会“相遇”,
那些曾被成绩单遮蔽的星空,
终将在真诚对视的瞬间,
绽放出震撼灵魂的光芒。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像吴青教授那样,以爱为名,唤醒教育的种子,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世间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