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幼教专题 | 宝贝是否需要进行“图式”探索?(生成课程案例分享)

11-01 08:27发布于广东

关注



-YWIES Guangzhou-

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K1生成课程案例分享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和家长分享了广州耀华幼教部不同年龄段的“生成课程”案例,例如K1/2班的“面粉之旅”、K3/4班的“迷宫探索”、K5班“耀华酒店”等等。


有的家长朋友提出了疑问:“生成课程”总是周期很长,很复杂的吗?


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案例都是长期和复杂的。只要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跟着他们一起建构学习,激发孩子的进一步探索,任何一个瞬间都是值得观察、计划和记录的,它是对孩子们兴趣的回应。


今天,我们以K1班小朋友们在“抽拉”这种常见的动作中所进行的学习和探索为例,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分享“生成课程”在幼儿阶段是如何展开的。







孩子的探索模式:重复


作为成年人,在观察到孩子在重复做一个动作或者一件事情时,您会如何解读这种现象呢?


实际上,当孩子在重复地做一件事情时,很可能代表着他们正在通过图式进行学习和探索,然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个特定的行为或技能。例如,反复堆积和推倒积木的行为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平衡和重力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精细运动技能。


那么在孩子出现一些重复性行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观察以及提供帮助呢?让我们一起来根据K1班孩子们近期的案例,看看在班里老师怎样通过孩子的行为来提供支持、助力孩子的发展。


K1班

耀华幼教部开设专为一岁至两岁儿童设计的亲子学习课程,该年龄段儿童所在的班级即为K1班。


K1班的课程通过耀中耀华“以儿童为本”和“在游戏中学习”的核心幼儿教育理念的践行,为1-2岁幼儿提供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早期教育支持,并为幼儿照顾者分享有效回应幼儿需要的互动策略。



“抽拉”图式探索


在近期的班级生活中,我们观察到Yaoyao和Hong两位小朋友喜欢抽教室的纸巾,并且在进行这个活动时,他们非常专注,向我们展示了“抽”的图式。



婴幼儿经常会进行重复动作,比如一遍又一遍地扔东西、抽纸巾、倒玩具等,这种重复的动作帮助婴幼儿在大脑中建立内部的认知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式”。


“图式”一词通常用来描述重复的行为模式,是婴幼儿探究和表达他们发展中的想法和思考的方式。抽、拉、拖正是K1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爱重复的动作,是经典的图式之一。通过抽、拉、拖等动作,孩子不断锻炼他的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刺激大脑神经末梢的发育。


 图式(Schema)

图式(schema)‌是一种认知结构,用于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在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中,它通常指的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经过对同一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反复感知而形成的、储存在记忆中的概括的心理结构或框架。这种心理结构或框架是主体对外部世界进行主动组织和再加工的过程与结果,它代表了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基本认识方式。


  • 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而不是某一个体的特征。

  • 图式可以帮助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

  • 图式在个体遇到新情境时,能够为其提供预测和解释的依据,指导个体的行为。



从场景设置到自主游戏


为了支持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探索,我们在教室中设置了各种可以进行抽、拉或拖的材料,并重点突出语言的学习:抽、拉、pull



很快,Yaoyao发现了这些材料,他开始探索这些材料,好奇地拉动绳子,并将纸巾盒的丝巾抽出来。



Max也发现了丝巾,他将丝巾从洞洞盖里面抽出来,然后将丝巾盖在头上,发起了一个新的游戏-躲猫猫。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看到抽拉游戏场景-背景的设置,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探索,并加入自己的想法,创造游戏的不同方式。



孩子在既定场景中主动发起新的游戏


而Yiheng小朋友则发现了一旁的鳄鱼拖车,他拖着鳄鱼在教室行走,一会来到光影区,一会来到地毯。在这个过程中,Yiheng会边走边回头看,观察鳄鱼是如何前进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重复的动作,但它激发了孩子的观察和思考,也帮助Yiheng协调知觉和运动系统。



 场景设置

在教室中创建具体的场景,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产生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促进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具有丰富元素和细节的场景里,孩子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角色,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场景探索中,孩子们需要与同伴合作、交流和分享,这有助于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如沟通、协商、妥协,同时孩子们经历的各种情绪体验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在游戏中进行交往和学习


当Yaoyao观察到Max的做法后,他也把丝巾盖在了自己的头上进行模仿。一旁的Sizheng看到大部分的小朋友在探索抽拉材料,他选择了钓鱼游戏加入到群体当中一起玩。


我们所设置的场景并不限制孩子的探索和行为,而是鼓励孩子们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和伙伴们的合作游戏,孩子从同伴身上学习和社交的欲望得到激发,社交安全感也有所增强。



 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交往与合作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例如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场景-背景的调整


在孩子们进行了更多探索之后,我们对场景-背景的设置也做了调整,加入了思维可视化的场景——把孩子们的探究过程进行了记录并在原有场景旁进行了展示。



Hong看到后拿起了点点笔,在上面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这帮助他进行初步的符号表征。虽然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记录意味着什么,但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会指认,或者拿起笔在上面涂画,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这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理解并支持孩子的探索


抽、拉、拖等动作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行为,但K1班的孩子们正在通过这些重复的动作,让我们理解他们正在探索的想法和概念;也在通过这些动作将他们现有的知识、理解和经验融入新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尝试错误、做出选择。


作为家长或教师,当我们理解了图式行为是幼儿探索世界、认知发展的方式,通过适当观察,我们或许就可以理解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图,并进一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环境,满足他们探索的需求,鼓励、引导他们尝试新的方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下面是婴幼儿游戏和探索常见的一些图式,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和适当的引导:


 婴幼儿常见图式

轨迹:喜欢从高脚凳或者从床上往下扔东西,或者爬上跳下。

旋转:对旋转着迷,包括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荡秋千或骑旋转木马。

包裹:完全盖住自己或物品,将物品包起来或放入袋子里。

搬运:自己在不同的地方移动,把物品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如把物品拿给成人,或用袋子和容器来回搬运物品。

连接:如连接或拆分火车轨道,使用建构材料,用胶带把材料粘起来。

定位:喜欢把玩具、书籍、鞋子等排成一排,或者把它们分组。

定向:喜欢在不同的地方摆出不同的姿势,比如倒立、侧身等,或把物品放在不同的地方。



 结 语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和兴趣也各不相同。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们的图式行为,接纳他们不同的发展速度和方式,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注以支持他们健康成长。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兴趣和行为,广州耀华幼教部开展了丰富的“生成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发展,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的学习者。欢迎各位家长朋友们持续关注,一起探索孩子们的发展之路。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课程设置:Alevel,IGCSE

学费区间:18-26.6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