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DSE数学科考情解密:考点重构、运算升级与理科趋势前瞻
2025年DSE数学科考试落下帷幕,硝烟未散,争议已起——"立体几何缩水?""离差概念从何而来?""中档题比例激增如何应对?"
圣士提芬书院理科组长Hio Paang亲历考场,从学生“时间告急”的呼声,到命题“多点开花”的布局,深度拆解这场“硬核较量”的底层逻辑。立体几何隐退、解析几何加码、运算技巧权重飙升……我们以一线视角,带您直击数学科变局下的破题关键与备考启示!
中山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
资深DSE数学,物理教师
资深数学竞赛指导教练
DSE理科教研组长
7日,2025 DSE 考试进行到数学科,这也是同学们本次考试中的第一门理科课程,我们的理科老师也参加了本次数学科考试,有一些心得体会或许对本次考试的后续科目备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首先是,学生的感受如何?
本次考试分成两段,第一段是简答卷卷一,考试结束后,很多同学就反馈:
1. 本次考试好难,根本没有时间做完所有题目
2. 好容易算错,好几个题都返工重算了
感慨之后一般伴随着一些疑问:
3. 立体几何怎么没考?圆和直线怎么考了两个题?
4. 离差是什么,怎么好像这个概念没有在书上见到过?
卷二的选择题卷,有同学反馈说难度再创新高,也有同学说不是特别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感受?以下我们借着这些感受,正好说一下本次考试的一些变化和特点。
二、 考点分布重构
• 难点集中程度加强:立体几何之前一般考大题 一 道中难题,选择两道简单题,今年只保留了一道简单选择题。概率统计大题卷今年仅保留基础题型,将这些题目所释放出的难度和计算量给到解析几何,首次在一张试卷上出了两道同知识点的中难题目。
• 重视基本概念:在立体几何部分出现了一个正四面体模型求棱和底面夹角的题目,是我们在讲解时重点注解过的基本模型,并且要求要求学生记忆过线面角和二面角的特殊值。在大题部分考到了“离差怎样变化”的解释题,而离差在书上没有讲过具体定义,而是讲解了“离差的度量”,需要将这两个概念打通,部分同学会怀疑自己。所以,未来的考生应更加重视基础概念,而非盲目刷题。
• 计算思维转型:演算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再次提高。如果说卷二之前大概有 30% 的题目需要用到巧算方法或运算技巧,现在这个比例提高到了50%-60%。如果在平时的过程中常常硬算解题而不注重积累计算技巧,那么这部分题目会变得相当耗时耗力。
三、运算能力考核升级
如果说要总结出一个出题趋势的话,我想应该是更“内地化”了。由于数学科有明显的大小年效应,我们与 24 年进行对比,今年应该称得上是“大年”(难)。
跟 24 年相比,总难度有提升,但是提升的比例不是特别大。但是与 24 年不同的是,之前的难度集中在少数几个题目上,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和调整策略,还是有比较好的方式可以完成试卷。但从今年的题目来看,多点开花,考察硬实力和基本功的题目变多了,也就是我们在高考中常说的“中档题”的比例提高了。
这个特点会使考试的区分度拉大,受影响最大的同学是数学成绩中游偏上(4-5)的同学。跟以往比起来,5 分的运气成分减少了,需要的练习量更大了。对于3-4成绩的同学来说,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确保自己能够在考试中完成所有基础题和基本的中档题即可,在新的考试趋势下,仍然是类似的备考策略。
26 年的数学科又会轮到“小年”(易),明年的数学会是一场精确度和速度的比拼。
四、 后续理科的展望
其实数学科的这几个考试特点,在其他的理科中早有体现。物理科本年度的简答题型改革,将短答题和长答题分开,同样会导致在单个考点上,出到了长答题的就考的很多,没出到长答题中的书占比会变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正如教研团队所言,未来的DSE战场将更重“硬实力"——扎实的概念理解、高效的计算思维、精准的策略调整,缺一不可。理科征途,道阻且长;关注我们,与名师共握破局密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