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老师请回答》开播: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打回去”也要讲方法!

2019-12-19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作者 | 小花老师

本文原创首发于知子花家庭教育


前几天,《老师请回答》第二季温情回归,第一期节目关注的便是当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孩子在学校被嘲讽被孤立、无法融入集体怎么办?以及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应该如何应对?


本期节目请到明星家庭杜江和霍思燕一家作为嘉宾,同时有两个素人家庭来到现场,通过两个孩子的故事展开话题,并由多位老师进行现场问题解答。


其中一位主人公点点是个7岁的女孩、上二年级,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子十分可爱,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上台后,可爱的点点引得众多老师喜爱,但妈妈却对她忧心忡忡:


第一,点点在学校不合群没朋友、从不参加集体活动;

第二,存在暴力倾向、爱打人,有一次她用拳头把一个男孩的脸打肿了、胳膊也打的青紫了。


暴力、冲动、爱打人......作为家长,我们都不希望自己自己家孩子和这样的小孩一起玩耍。


那么为何这个可爱的女孩爱打人呢?她的行为算不算是校园欺凌?孩子暴力行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老师请回答》,老师到底说了啥?接下来就跟随小花一起来看看关于点点爱欺负人的问题,老师们怎么说。


教育我们的孩子,不欺负别人很重要


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在学校这个大集体环境中,老师少学生多,所以老师很难顾得全局,校园矛盾也时有发生,严重的还会变成校园霸凌。


所以,家长们大概都有告诉过孩子:“如果你欺负你,你不要太懦弱”;“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学会求助”等等之类的话,但是我们却很少告诉孩子,保证自己不被欺负的同时,你也不要欺负别人。


根据网络上调查栏目《看见校园霸凌》的公众调查数据得知:霸凌者对其行为认知低,认为偶尔几次不算欺凌。


调查结果显示,霸凌者很难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鼓动伙伴孤立同学、散布谣言毁坏他人名誉、说点不好听的话挖苦下同学、弄些恶作剧捉弄下别人——这在他们眼中很难被视为霸凌。


很显然,我们的孩子很有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属于霸凌,从而他们也成为校园霸凌施暴者的一员。


所以,如果每位家长都告诉孩子,不随便去欺负别人,不随便动手,或许校园矛盾、校园霸凌事件就会减少很多。



要让欺负人的孩子,知道打人的后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家长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当孩子被欺负了,父母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回答:“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防止孩子被欺负,也是父母要教会的问题。”


既然专家这样说,很多家长信以为然,坚决支持孩子打回去。


专家支持“打回去”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与其“死拼”,而是有勇气去回应,让欺凌者知道你并不是好欺负。



比如学会反抗,告诉老师、告诉家长,让欺负人的孩子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当他意识到自己欺负人要承担责任时,自然就会三思而后行了。


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对他人实施过校园暴力,请不要包庇你的孩子。孩子做错了,请和他一起承担;孩子没有错,请为他据理力争。


包庇、让孩子避免责任、逃脱惩罚,表面上看是帮孩子,但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我们必须及时纠正他,让他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更远的未来,更尊重规则,更适应社会,不至于为儿时的放纵付出更大的代价。


努力强大自己,但不是为了以暴制暴


其实无论我们父母怎样做,最后起作用的还是孩子自己。面对欺凌,没有什么比“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更重要的了,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一份调查,得出中国的校园霸凌的发生率为6.1%。调查显示,霸凌者主要是三类人,行为儿童(也称品行障碍)、学困生(个子高大、成绩差的男生居多)和适应障碍者(对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应有障碍)。 


至于被欺凌者,性格特征是:内向、胆怯,倾向于忍耐。对他们来说,如果超过半年时间被欺凌而没有得到有效干预,其人格发展将遭到破坏性的影响。“他们突出表现为自卑、自我否定,即使博士毕业,还是没自信。”


然而,对于上面这样的孩子,最好的办法便是家庭的正确干预。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和教育,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孩子解决行为问题以及心理障碍。


李玫瑾教授曾告诉家长,孩子被欺负,要“打回去”,但是“打回去”也要讲究方法,而不是以暴制暴。


点点的妈妈曾告诉点点,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去,直到打赢为止。


这样的观点,会让孩子以为打人是应该的,但是一旦她打人把人打坏了,或者一时失手,后果将难以想象。


所以如果真的被欺负了,老师建议孩子这样做:


第一,勇敢的反抗;第二,不吃眼前亏;第三,明辨是非。


首先,要先告诉孩子,学会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当遭到其他同学的欺负时,要勇敢的告诉对方小朋友“你不要这样了/我不喜欢这样/我现在不想玩,你先找别人玩吧”要教孩子学会拒绝。


如果真的遇到危险,一定要告诉家长和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明辨是非,避免以暴制暴,形成一个校园欺凌的恶循环。



孩子打人或者被打

家长都应该向内反思


回到点点的问题,一个7岁的小女孩为什么爱打人?


随着了解的深入,名师团渐渐挖掘出造成点点交不到朋友、存在暴力倾向的真正原因是来自于父母。


节目中总结了这三点:

妈妈常年施行棍棒教育,孩子有样学样,会习惯性地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爸爸只负责家里的经济、对孩子不闻不问,让女孩内心缺乏安全感;

点点曾被同学欺负,妈妈告诉她打回去,直到打赢为止......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模仿能力极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更大,所以父母的日常行为,多半会让孩子学了去,且这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伴随他们一生。


举个例子来说,在《带着爸爸去留学》的霸凌事件中,明显的是武丹丹是受害者,打人的朱露莎是施暴者,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艾米因为霸凌武丹丹,加之父亲跳楼自尽,导致她万念俱灰,一蹶不振。


朱露莎因为同样事件即将承担刑事责任后,一家老小跪求武瀚祥。


很显然,在霸凌事件中,看似是霸凌者的孩子或许都是受害者,而这种伤害更多来源于她们的家庭。


林飒在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很好:“我们应该研究事件的起因,而不是事件的结果。


每位孩子的家长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而不是单纯指责孩子,或者寻找外界的原因。


校园欺凌离我们并不遥远,或许我们也是其中某个角色,所以认识校园欺凌,应对校园欺凌、反抗校园欺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校园暴力的出现,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减少校园暴力也不能只靠一方努力。


孩子、家长、老师、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多方一起努力,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的远离校园暴力,不成为施暴者,也不成为受害者。


《少年的你》中,小北对陈念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那么对于家长而言,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如何保护我们的少年呢?


明晚19:30(本周五)

干货女王刘彬老师的直播来了

一起探讨赋能养育,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


教育孩子的道路难免曲折

但是一旦有人陪你一起探寻

这条路就会越来越平坦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坚决说“不”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