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穷孩子和富孩子交换学校会怎样?BBC纪录片全程跟拍,揭秘好教育的样子

2020-10-20

关注

作者

家长“专家”:海归爸爸,美国 Top10 大学工科硕士,两个孩子已辗转踏上了国际教育之路。经历了 K12 阶段的国际学校幼小初高的转学、升学和择校,走过N多弯路,总结了很多实战经验,乐于分享自己和身边朋友在国际教育上的点滴积

在英国,仅有7%的人接受过私立教育。


可这凤毛麟角般的7%,却不成比例地主导着英国的上流社会与精英行业。


最好的教育就意味着最好的人生吗?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大多数父母对于最大的投入是否有匹配的最大化产出,都不确定,但依然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


于是当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时候,难免心态失衡,焦虑烦躁,把所有压力都施加在孩子身上……


“我那么辛苦,为什么你却不努力……”


图片来自:unsplash


其实,在我们把孩子的未来希望寄托于学区房、名校、留学等“拼爹优势”时,更应该了解,真正拉开孩子未来人生差距的,不是贫富阶层,不是经济实力,而是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就应该让孩子学会和养成的良好性格品质。


前几年,有一部发人深省的BBC纪录片《学校交换:阶级划分》,将英国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教育制度,英国贫富阶层的家庭教育赤裸裸摊开在公众面前,为我们带来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新思考。


纪录片里,两组分别就读于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孩子,与对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换,通过学生们的视角,来看看这两类学校之间到底孰优孰劣,有什么不同。


当然,与其说“学校交换”,还不如说富人家的孩子与穷人家的孩子短暂地交换了人生。


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三大主体,家庭、学校和自身,顺着纪录片,文章就这三大主体进行阐述。

1

家庭VS家庭

在英国,仅有7%的人接受过私立教育。


可凤毛麟角般的7%,却不成比例地主导着英国的上流社会与精英行业。


有钱人会绞尽脑汁把孩子送进又好又贵的私校,让孩子在接受精英教育之后,继续成为同一阶层乃至更高阶层的精英;


而工薪家庭,唯有让孩子就近入读公立学校,至于下一代的未来会怎样,听天由命。


纪录片的两个主人公,来自私立学校的桑德,和来自公立学校的布瑞特,就是两个在不同家庭条件下成长的孩子。


私立学校的桑德,拥有一座府邸,家里有五十多辆私家车,是一个从托儿所开始就常驻私立机构的学生。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公立学校的布瑞特,还在为温饱担忧,就读于被英国教育部点名的“失败学校”,在公立学校中排名垫底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2

学生VS学生

在我们的印象中,英国私立学校的学生应该迈着放松又冷静的牛津步,漫步在校园中。每天松散地坐在教室中学习,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名校的offer,毕业后成功进去大企业。


但实际上,私立学校这些上层阶级的孩子比公立学校的孩子更加辛苦。


就算在顶级私立学校中,也没有一个孩子的成功是偶然的,相反他们比公立学校的孩子学习更加刻苦,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在私立学校学生看似顺理成章的成功背后,是比公立学生多付出了几倍的辛苦。


相比于贝姆罗兹无差别的接收学生来说,能考进沃明斯特的孩子成绩基本都是A,在顶级教育资源和高昂的学费背后,是这些孩子们一直以来为了进入顶尖私立学校所做出的努力,让他们成为一只脚迈进上流社会成功大门的人。


在富人子弟桑德的世界里,勤奋刻苦地学习与严守纪律、时刻保持得体的教养,是私立学校与家庭一再灌输的事。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可是,他发现,在公立学校的课堂上,除了爱捣蛋的布瑞特,周围都是将哄闹、捣蛋视为彰显自由的同学,安静听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这样的环境下,桑德依然能高标准要求自己,尊重老师,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


在学校只有5年,走上社会要待60年,我知道自己怎么选择。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日常作息上,桑德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下午五点回家,每一刻都安排得井然有序。


就如我们常说的:“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穷,而是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


而公立学校的布瑞特呢,他出生于普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布瑞特对自己的家庭环境非常清楚,也知道如果不认真学习,将来必定没有好的工作,买不起食物,连家人都养不起。


但是,他依然熬夜玩游戏,上课不时捣乱甚至辱骂老师,下午2:50放学后就回家,要么打游戏,要么无所事事。


桑德和布瑞特,两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日常行为的“自律”与“散漫”。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陶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我们希望孩子有自由,就一定要让孩子有自律。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比传授知识更有益。而自律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


3

学校VS学校

一提到公立私立,避免不了会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比较,甚至很多人会认为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差很多。


其实不然。


当英国公立、私立两所学校的校长各自带着三名学生代表,到对方学校交换一星期后,双方学校校长的认知都发生了改变:从最初认为对方的教学质量不如自己,到明白了公立、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当。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真正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其实是两所学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式。


在公立学校贝姆罗兹,上课聊天是一种常态,学生一般下午3点就放学了。在放学之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也有作业,但很多孩子都选择不做作业,而是打一下午的游戏。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在私立学校沃明斯特,课堂纪律对学生更高的要求,只要说话就会被赶出教室。学校也对学生有很多要求,下午5点放学要做很多的作业,每天要穿校服,不可以散头发,不可以带大的耳环,要按时起床等等,这些在公立校学生看来难以接受的规则,都是沃明斯特学生每天要做的事情。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如果说,尊重、规矩让孩子们获得了自律、自信的品格,那么,孩子们在课堂之外学到的,远远超过这些,因为这些体验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我能行”的认知。


在沃明斯特私立中学,学生们会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建立自信。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沃明斯特拥有多达12个网球场,能让学生畅快地运动。全校有多达42个兴趣小组,古典唱歌班、步兵见习队、天文社团、车辆组装……甚至还有看上去非常高端的社交晚宴。



学校和教练明白,“体育锻炼可以让缺乏自尊的同学建立起自信,让他们下课后有事可做。孩子的自信和自律紧密联系着社交灵活性,明白自己实际能做到、能坚持是很重要的一课,改变孩子看待事物的方式:即使这件事我以前没做过,但不是躲得远远的,而是我要去试一试。


图片来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最重要的是,私立学校学生的家长们,也大多和学校站在同一战线,他们大多十分重视教育,在家庭范围内,学生在学校内获得的正向信息,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这是一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良性循环。


4

写在结尾

让阶级固化的,常常不是已经固化的教育资源,而是人们已经固化的思维。


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并不代表就要一辈子贫穷,没有进入私立学校也不代表最后不能考进最好的大学,但是如果自己选择了随波逐流,自己放弃了自己,就真的失去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就好像布瑞特和桑德,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楚的认知,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已经身处困境的布瑞特还在放纵自己时,家境富裕的桑德抓住了自己在学校的时间,不管别人做什么都认真读书。抛开家世等等因素,桑德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上层的7%,但就算是成为了93%的孩子也有努力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毕竟最上层7%的孩子更加努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对父母而言,与其纠结于到底该不该、要不要“砸钱”买学位房、送孩子去留学,不如先从性格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精彩看点



国际学校

深国交爱文国王MEIYI英皇南山国际万科梅沙

深圳外国语蛇口国际讯得达南山中英文贝赛思

哈罗曼彻斯通城市绿洲荟同科爱赛曦城协同

选校攻略
师资校园课程家长面试国际竞赛
公立PK私立留学国家招生幼小衔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