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正面管教》研读与分享(五)——积极的暂停,启发式问题......

2020-12-19

关注

11.19日Ms Dai 教育社群分享:积极的暂停
 
今天早上看到这样一段话:非常赞同:
 
如果你的配偶或同事把你逼得“走投无路”,并且说:“我不喜欢你刚才的所作所为。你去‘暂停’一下,想想你都做了些什么。”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你是会感激人家的帮助,还是会愤愤不平?你想的会是“哎呀,这真是太有帮助、太鼓舞人了”,还是“这太侮辱人了。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会觉得因为这个人是在帮助你,因而决定把你所有的问题都告诉这个人,还是会与这个人拉开情感距离,甚至去另找一个伴侣?
 
既然这种做法对大人来说既是不尊重的也是不奏效的,为什么我们却认为这对孩子就会有效呢?
 
那些被送去“暂停”的孩子不大可能在那里想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更可能想的是你做了些什么,以及你对他们多么不尊重、不公平。有些孩子可能会满腔愤怒和怨恨,想的是要怎样才能扯平,或者下次怎样才能不再被你抓到。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因此而把自己想成是“坏蛋”或“不够好”的孩子。
 
积极的“暂停”则完全不同.它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这样他们才能接通理性大脑),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这是一种错误的激励),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们需要冷静到联通理性大脑,专注于解决问题才会有效。
 
 
11.20

如何实施积极的“暂停”?
 
1.    花时间训练:


a.     在使用之前,要和孩子谈谈它的好处。要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在解决冲突之前要等待每个人的感觉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b.    自己要能积极暂停(父母和老师们经常承认,更需要“暂停”的是自己,哪怕是几次深呼吸。)


2.     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和孩子们一起头脑风暴,提出一些在“积极的暂停”时能帮助孩子们心情好转的互动,比如读书、玩玩具、休息或听音乐。因为只有当孩子感觉好时才能做得好,而不是惩罚(感觉更糟)才能做得更好。


3.     如何引导孩子去“暂停区”:给孩子选择,比如:“你觉得现在怎样才能对你最有帮助?是去‘冷静角’,还是把问题放到班会(或家庭会议)的议程上?”


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可以说:“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如果孩子因为过于生气而说“不”,可以说:“你愿意我陪你去吗?"为什么不呢。也许我们像孩子一样需要一些“暂停”。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感觉好起来,这样孩子才能做得更好。如果孩子还是说“不”,可以说:“好吧,我想我要去。”这样,会给孩子做出榜样,表明“暂停”并不是什么坏事。


4.     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这点非常重要。


通过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并利用自己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后续分享如何使用“启发式问题”。
 
11.21分享:启发式问题
 
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
 
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问这些问题时,不要预设答案,且语气很重要(不要是指责的腔调),表达出自己的同情和接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书中的一个例子,觉得很受启发:

我(作者)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
 
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
 
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
 
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作者)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11.22
 
用鼓励对待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的!
 
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在让我们知道,他们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而且他们对于如何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抱有错误的信念。如果能记住,在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失望的信念,在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时就会更有效。
 
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接受了这一前提,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当失望感被消除的时候,不良行为的动机也就不存在了。
 
尽管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对一个正在做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况且许多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鼓励;有时候,鼓励并不容易,因为大人们很容易习惯性地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而不是处理隐藏在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我们都有一些“穴位”,孩子们知道怎么去点中。当我们被点中“穴位”时,我们就转向了原始的“爬行动物脑”。我们不会像爬行动物那样“吃掉”孩子,但当我们生着气做出反应时,我们肯定是在“啃掉”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发生冲突的时刻,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回应。毫不奇怪,此时没有谁能够倾听。这不是一个教给孩子任何建设性的事情的好时间,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大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处理冲突。
 
如果他们不处理,就是“让那个孩子得逞”了。这正是需要“积极的暂停”的一个原因——这样,大人和孩子才能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冷静下来,并且感觉好起来(并接通他们的理性大脑)。
 
要退出冲突,大人可以这样说:“我想我们两个人现在心情都很糟,无法讨论这个问题,但我愿意在你我都冷静下来之后,再和你讨论。”
 
11.24

当我们把 85 %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 15 %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我们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另一方面,如果把 85 %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 100 % ,因为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全部。当我们关注积极方面时,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11.25如何处理不良行为?
 
1.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要从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有好的领导能力。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时,要帮助孩子并且将其不良行为向有贡献的方向就不那么困难了。

一个幼儿园老师掌握了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的概念,多次加以运用。黛比不愿意在做完手工之后收拾起自己留下的乱糟糟的东西。老师就让她负责并教给她如何教其他孩子像她那样收拾起东西。肖恩总把其他孩子搭的积木打翻。老师就让他负责教给其他孩子在玩儿积木时如何合作,并在该收起积木时,帮助其他孩子。
 
2.作出弥补
 
这与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非常接近,但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当孩子们做出了什么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作为弥补。

当阿尔贝托扰乱课堂或不尊重别人时,他就要做出有贡献的事情做出弥补,比如替老师做一些事情,辅导班上需要帮助的同学或者在某堂课上讲一个片段。
 
如果大人的态度是惩罚性的,这就不会有效。在大人的态度友善而尊重的时候,而且当孩子参与决定该如何弥补的时候,这样做会特别有效。

11.26 安排特别时光: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按计划陪孩子享受特别时光。我们可能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时间。然而,“计划好的特别时间”,与“不得已的时间”、“随意的时间”相比,大不一样。
 
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大量时间,而且他们还没到能够理解“特别时光”的年龄。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你和他们在一起的乐趣,就没必要安排特别时光。在 2—6 岁之间,孩子需要保证每天至少有 10 分钟的特别时光。尽管时间越多越好,但是哪怕你每天只能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 10 分钟来,你都会惊讶地发现其效果有多么神奇。
 
在 6—12 岁期间,孩子们可能不需要每天都有特别时光(由你判断),但他们仍希望至少能保障每周半小时。不同家庭的特别时光的时段和时间长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特别时光可以是在孩子放学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些小点心和牛奶,也可以是每星期六的一个小时。重要的是,孩子们要确切地知道,这段时间是特别为他们设立的。
 
当孩子们很期待特别时光时,他们会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会感觉到他们对你很重要;
 
如有特别时光,那当你我们太忙而孩子希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时,让他们接受当时没有时间的事实会容易得多:“宝宝,我现在不行,但我盼望着我们四点半的特别时光。”
 
 
11.27 鼓励与赞扬: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去表扬孩子,但正面管教强调鼓励,因为表扬,看起来我们能“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可能会使孩子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
 
请看两者的区别:



如果对要对孩子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感到困惑,想想下面的问题可能会有帮助:

· 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