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海外华人家长应该坚持孩子学习中文

2021-01-21

关注

        很多海外华人家长认为,孩子既然生长在西方的社会,懂当地的语言(如英文、法文)就够了。他们对孩子的中文教育并不是特别在意,尤其是在面临孩子高中课程是否选修中文时,所考虑的往往是这门科目能否给他们孩子带来好的分数,或者对考上好的大学科系是否有帮助。这本是无可厚非。考上好的专业的确是美好前途的踏脚石,但这样的想法却让他们的孩子可能失去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比如“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或是“多语言的能力”, 甚至“变得更聪明”的机会。

        撇开语言的功利价值 (比如更好的工作机会、赚更多的钱) 不谈,学习中文对我们的下一代是至关重要的。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单纯语言的技巧。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还包括文化的认知与影响,比如华人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交际规则或价值观念等。试想,你的孩子读了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科系,但没有了一颗中国心,思维方式像西方人,价值体系和华人(也可能包括做为父母的你我) 完全不同,或有很大的差距。难道这是华人家长当初叫孩子努力读书,上精英读医科,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在笔者的教书生涯中,听过很多华裔子弟不屑地说:“I am not Chinese”; “I don't like China”; “Chinese culture is suck”。这些都可能表示他们痛恨中文(也许是因为从小被父母逼去读中文)、 不满父母,或是不喜欢中国文化,至少对中国文化没有好感。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认同中国文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父母期待的孝顺,师长期待的尊师重道,社会期待的勤劳刻苦又怎么可能在这些ABC的内心生根呢?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传统的道德观念都落伍了,为什么要要求孩子孝顺、 尊师重道呢?这或许也有几分道理,但一个事实是:如果孩子不了解父母的价值观或动机,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必然会产生。所以,文化的认同是很重要的。而没有学习中文,这些在海外出生的孩子又怎能对父母的文化产生认同呢?

        此外,科学已经证明会双语的孩子更聪明。根据《时代周刊》最近的一篇报导The Power of the Bilingual Brain,会多种语言的人将会为他们的未来带来许多好处,因为他们推理、多重任务处理和协调观念冲突的能力会比较强。该篇文章还提到,会其他语言的人比单一语言的人更慢得到老人痴呆症 。这些都是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好处。


        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报导,“会说多种语言的人会有较高的收入”。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否可信,但很多的科学报告的确显示会两种/多种语言的人比较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头脑的发展比单一语言的人更灵活。这和传统的看法,认为孩子学习另一种语言会干扰到第一语言(对许多海外的孩子来说,当地的语言可能是第一语言)的学习是完全相反的结论。从我个人学习外语、教授外语、教自己孩子中文的经验来看,我完全赞同前者的观点。


        另外,有些华人父母有一种观念,觉得自己的孩子会说、会听中文就够了。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想法,试想,一个只会听和说英文的人如何在像澳洲这样的社会生存呢?更何况语言学习最大的意义在于文化的习得。而文化是什么?根据北京语言大学跨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毕继万教授的看法,“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狭义是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也就是说,文化不仅包括看得到的语言、生活方式、行为举止或交际方式,也包括看不见的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动机、态度和价值观念。而这些看不到的东西恰恰就是所有华人父母希望孩子从我们身上得到的。如果孩子看不懂父母写的书信,看不懂祖先留下来的文物,看不懂华人社会的文字报导,那又如何能够理解父母背后的价值观呢?

                                                

        中国文化当然有它腐朽的一面,要不然五四之后的知识份子也不至于如此强力地批判它。然而,文化毕竟是一个民族(包括我们这些在海外生根的第一代移民)安身立命的依靠。失去了它,我们又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里生存呢?难道我们希望孩子变成道道地地的“香蕉人”(外黄内白)吗?难道我们希望看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认同危机”吗?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