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孩子频繁吃手咬指甲,一个月后,他得了这种病……

2021-01-22

关注

作者| 斜阳 


前段时间,我三岁的娃爱上了啃手指头,特别是手指上的倒刺,是一定要自己咬掉的,有时还会咔咔咬指甲……


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右手大拇指甲下有一小块紫色,像是淤血,指甲旁边的肉下边也有类似的一小块“淤血”,并且一碰就疼……


接下来两三天的时间,娃的大拇指指甲下、皮下“淤血”的范围在扩大,并且泛白,有脓肿的感觉;整个大拇指肚也红肿了起来;疼痛也加剧了。看起来实在是惨不忍睹,仿佛整个大拇指要由内而外的烂掉。


被吓坏的我,立刻带孩子挂了皮肤科,医生一看就给出了结果:甲沟炎


“甲沟炎”,这是让人光看这三个字就能产生痛觉的疾病,以治疗手段“残忍”而闻名,可能需要生生拔掉整片指甲治疗。


由于孩子太小,医生建议先不考虑拔指甲,保守治疗,口服抗生素、敷莫匹罗星软膏并用纱布包扎好。


大约三天之后,娃的大拇指慢慢消肿、脓肿消失、痛疼消失了。但是痊愈后,大拇指的指甲仍然慢慢翘起,到最后整片脱落了。


而甲沟炎的诱发因素正是吃手、咬指甲、撕倒刺等……


医生提醒我,要想甲沟炎不复发,最好给孩子改掉上面这些习惯。


其实,孩子沉迷吃手、咬指甲,不但可能诱发甲沟炎,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如:


胃肠疾病

手上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可能进入口中,造成胃肠道感染,腹痛腹泻。


手疱疹

当小朋友患有患有口腔疱疹时,可能通过吃手感染手指,造成手疱疹。


牙齿问题

当吃手的习惯持续过长时间,如数年时,可能会导致牙列变形,影响咀嚼健康和美观度。还可能造成口腔疾病如牙龈炎。


指甲畸形

长期咬指甲可能损伤指甲生成层,导致指甲畸形,甚至指甲脱落。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频繁吃手导致的疾病入侵呢?


实际上,吃手这个动作,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0~1岁的婴幼儿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口欲期,有的孩子甚至会延长到2岁,在此期间,尽量不要限制他们吃手。


初生婴儿会通过延续子宫中的吃手行为来收获如同处于母体中一般的安全感;


小婴儿还会通过吃手来感受自己对于小手的掌控能力;


同时,吃手还是婴儿感知觉发展和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是婴儿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


再大一点的婴儿则通过嘴巴来感知和探索世界,他们不但会把自己的小手、小脚放入口中,还试图把自己能接触到的一切东西放入口中。


这一时期,吃手是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并且对于婴幼儿安全感的建立、智力的发展等都是有益的。


因此,在保证没有窒息风险和卫生隐患的前提下,尽量不要干涉0~2岁的婴幼儿用嘴巴探索世界。


对于比较重视卫生、担心细菌侵入的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给宝宝勤洗手、勤剪指甲,并多注意周围环境卫生,但不要阻止宝宝吃手。


心理学家认为,口欲期得不到满足,也就是在婴幼儿早期不被允许吃手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口欲期延长甚至固结的情况


也就是大一点后,一旦遇到焦虑不安、孤独无聊的情况,就会不自觉地进行一些上瘾行为。如很多成年人的暴饮暴食,其心理根源就可以追溯到口欲期。这是一种“过度补偿”的心理现象。


但是,当宝宝吃手过于频繁,甚至出现手指红肿、破损、变形时,就应该制止了。


此时,可以尝试给婴幼儿使用安抚奶嘴,替代手指的安抚作用。



2岁以上的儿童


2岁以上的孩子频繁吃手,家长应帮助改正。


美国儿科学会提到,2~4岁的孩子还频繁吃手,很可能会影响口腔和手部健康,造成健康风险。此时,应纠正这一不良习惯。


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通过吃手发展感知觉、通过嘴巴探索世界的意味会变淡很多。此时,儿童沉迷于吃手多是为了安抚自己、获得安全感。


比如,三岁多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开始频繁吃手,就可能是因为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导致孩子出现了情绪问题,这些情绪无法排解,孩子们就转而通过吃手来寻求安慰。


甚至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在不安时,也会借助啃手指来缓解。比如明星王一博,多次被拍到啃手指,他坦言这是在年少离家到异国他乡求学期间养成的习惯。



针对这些寻求安全感的“吃手成瘾”,不要试图通过紧迫盯人、训斥打骂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改正,这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而应该对症下药:


01

满足安全感


无条件的爱和高质量的陪伴会令孩子内心天然生长出安全感;


在孩子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


比如上面提到的我的孩子频繁啃手指导致甲沟炎,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在此之前我给他断奶了。


他看似平静地接受了断奶这个事实,完全没有哭闹,也没有不高兴。但实际上内心里充满了不安,性格敏感、内向的他却没有表现出来,转而从啃手指中寻求心理安慰。


在意识到这些之后,我花更多的时间陪他玩耍,更多地拥抱他,接受他更多的依恋。很快地,啃手指这个不良习惯就消失了。


02

转移注意力


带孩子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多姿多彩的户外活动能牢牢地攫住孩子们的心神和注意力,让他们无暇啃手指。


带孩子结交更多的小伙伴。孩子们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堆积木,捏橡皮泥,画画,这些双手操作的游戏也能让他们忘记将手指放进嘴巴里。


给孩子提供更多样的美食。此时,孩子们更愿意做的是把美味的食物放进嘴里,而不是手指。


03

寻找替代物


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孩子,比如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通过嚼口香糖替代吃手;


也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姿势,比如把手指竖在嘴边做一个“嘘”的手势,当看到这个手势时,就要停止吃手。


最后,孩子很多“不良行为”并不是偶然产生的,其背后可能藏着孩子的需求。


《儿科神经病学研讨》中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多达70%的发育期儿童都会有一些看似无意义的重复行为,如咬指甲、抖腿、挤眼睛……


这些小动作的出现是有原因的:它们是一种感官的自我调节方式。


当儿童不安或焦虑时,吃手、咬东西等重复行为,可能释放一种能产生舒缓感觉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让他们感到平静和专注。


此时,我们只有觉察到孩子们的不安、读懂孩子们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真正地解决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