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简直在看我和我妈,心脏揪的疼!”那些被拒绝的孩子,原来这么疼!

2021-04-19

关注


 作者|张图图



那些被拒绝的情绪,

都变成了记忆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记忆是灵魂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记忆和情感体验对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记忆有时候会淡去,但情感体验永远不会。

 

这在心理学方面,有一个更专业的表达,就是“情绪记忆”。

 

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真实的记忆。我们哭的时候,对方做的事,说的话,我们可能早就记不清了,但我们能清楚地感应到我们的情绪、需求被一种不愉快、不温柔的方式拒绝了。

 


这就是我们的情绪记忆。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当自己想要表达情绪的时候,往往伴随地就是不安,因为在你的记忆里,这样的情绪带回来的反馈就是“抛弃感”。

 

这种抛弃感,就造成了我们原始安全感的缺失。

 

也就是说,在没有情绪反馈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讨好型人格,不敢表露自己丝毫的情绪波动,害怕影响别人,归根结底,是害怕伤害自己。

 

我们一直在拒绝孩子的情绪

 

生活中有无数个瞬间,我们都在拒绝着孩子的情绪,无论是行动上还是言语上。

 

《隐秘的角落》里有一个情节我印象非常深刻。

 

发生过争执后,妈妈端来牛奶,朱朝阳并不想喝。

 

面对孩子的抵抗,妈妈没有想过孩子有什么“心事”,而是比他更生气。

 

就像被点燃了一样,她一把拉下朱朝阳的耳机,瞪着眼睛恶狠狠地指责孩子,说他在怪妈妈没有照顾好自己。

 

而此刻被指责的这个孩子,他原本在想什么,他原本需要被照顾的情绪,是丝毫没有被妈妈看到的。

 

 

本来孩子是有情绪的,但此刻,孩子的情绪不再是问题,而成为了让父母生气的因子,不应该出现。

 

整个过程压抑窒息,女演员的刻画入木三分。

 

难怪在这个片段下,有很多网友感同身受,他们说“真实”,说“和我妈一模一样”,说“简直在看我和我妈,心脏揪的疼”。

 

这太像面对有情绪的孩子的时候的一些父母了。

 

孩子生气、伤心、哭闹,他们最拿手的,好像就是“威胁”孩子,孩子哭他也哭,孩子生气,他比孩子更生气。

 

然后孩子只能选择把自己的情绪压抑下去,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是“不应该存在的”,久而久之,他们真的成为了父母眼里“不让人操心”的孩子,却真的再也不敢在父母面前表达情绪了。

 

《心灵面具》里指出,父母拒绝孩子的情绪,本质上就是在否认。

 

是的,当父母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地去否认孩子情绪的存在。

 


就好像,孩子不应该不开心,不应该生气,不应该大声说话,不然就是孩子有问题,不懂事。

 

可是,再怎么不去看,孩子的情绪都真实的存在着。

 

你让孩子压抑着,它就消耗着孩子。

 

更好的情绪反馈,更优秀的孩子

 

不了解孩子的情绪,任何教育,都无异于买椟还珠,抓不住本质。

 

正如同罗伯特·马斯特斯所说:活着就是去感觉,感觉就是要感觉情绪,不了解情绪的本质,任何方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被感受到情绪的孩子,才是被看到的,才有可能被认真对待。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lucky不小心将自己从小带到大的化妆蛋落在了飞机上。尽管爸爸也很焦急,但看到lucky满脸的内疚与不知所措,他没有反复唠叨与质问,也没有说教,而是先去帮lucky把蛋找回来。

 

 

化妆蛋找回来后,lucky的情绪明显转好,丢东西的恐惧感瞬间被安抚。看到开心的lucky,爸爸才心平气和地教导她,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放好,不想拿的时候交给爸爸。

 

遇到问题,两个人都很焦急的情况下,爸爸首先做的就是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抓住孩子的问题。很明显,情绪转好后的孩子,更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能听进去教导。

 

在这种所有情绪不会被指责,而是被父母很好安抚的环境下长大的lucky,快乐又懂事。

 

因为敢在父母面前表露情绪,所以她快乐;而所有情绪都被父母用温柔的方式接纳,父母在帮助她转化情绪的时候也让她得到了成长,所以她很懂事。

 

小小年纪的lucky,情商高,表达能力强,懂得心疼父母,这些美好,绝对离不开父母积极的情绪反馈。

 

情绪被看到,所有的教育,才在孩子那里,有了实际意义。

 

所以说,一个懂得反馈情绪的父母,一定能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知道,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情绪的拒绝,只是因为我们我们不会处理情绪。

 

在那一瞬间,我们也孤立无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孩子面前,我们是超人,但其实,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有很多无奈,有很多硬着头皮上的瞬间。

 

但只要有机会,那就做得更好一点,是我们对孩子最真挚的爱了。

 

关于和孩子的情绪相处,耶鲁大学有一个“RULER”法则,推荐给大家。

 

五个字母,代表五个步骤,也就是:情感联结,读懂需求,积极引导,重复练习和正向强化。

 


实验里,也展现了一个很完整的,帮助孩子调节她的情绪的例子。

 

小女孩面对镜头很紧张,当她哭着来找老师时,老师是这样做的:

 

1、情感联结。她询问孩子,“你很紧张是吗?”然后拥抱孩子,就好像在告诉孩子,没有关系的,“紧张”不是你的问题。这个时候,孩子会感受到有个人在接纳自己的情绪,她没有被排斥在外。

 

2、读懂需求。接下来,老师温和地问她:想让我告诉你这里都有谁吗?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熟悉了这些陌生人,开始表现得不那么抗拒,那种想“哭”的情绪也在慢慢消散。

 

3、积极引导。在此基础上,老师开始引导她和这些陌生的事物熟悉起来,让她去摸“收音麦”,告诉她这摸起来就像小狗。积极地引导她,告诉她这些都不会伤害她。

 

4、重复练习。可是,孩子还是表现出来抗拒,老师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这样引导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让孩子感到这种陌生环境下舒服的感觉。

 

5、正向强化。最后,老师用别的方式转换孩子的注意力,让她忘掉这种“紧张感”。她用平静的语调,轻轻晃着孩子,让孩子去关注同学。

 

 

这样下来,孩子的情绪也被很好地化解了。

 

对于我们父母来说,其实只要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多一点耐心,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来自己的情绪,那就足够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