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爸爸让儿子穿裙子去学校,即使有20000个人叫好,我也要说一声:不妥!

2021-08-04

关注

男孩能穿裙子吗?近日,知乎上的一篇文章《儿子今天被同学掀裙子了!怎么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文章里写的是作者儿子穿裙子的故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作者的儿子突然说要穿裙子,因为裙子又漂亮又凉快。


作者虽然有些诧异,但是还是尊重孩子,带他买了裙子。


只是孩子提出第二天想穿裙子上学,作者听到后有些犹豫。


他告诉儿子,穿裙子上学可能会面对很多嘲笑和奇怪的眼光,但是见儿子表示没关系,便同意了。


没想到,还是引来不少风波。



孩子穿裙子上学,引来了同学们的好奇和围观。


除了同学们的各种评论以外,还有男同学直接掀他的裙子。


更令孩子伤心的是,在道德与法制课上,50多岁的女老师,一整节课都在批评孩子的穿着。


话里话外都在教育儿子:


“男孩要有男孩的样子,怎么能穿裙子”。


最后孩子回家大哭了一场……



作者预想到儿子会伤心,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经历以后还是很心疼。


于是他通过念朋友圈的鼓励留言、一起看绘本、聊开心的事情去安慰孩子,结束了孩子穿裙子的一天。


虽然这篇文章下,有两万多人点赞,但我仍然要大煞风景地说一句:“不妥”。


在中国这样的国情文化下,把才上幼儿园的孩子推出去对抗固有的社会观念,让孩子去面对那么多的质疑和嘲笑,这样巨大的压力,孩子能承受得了吗


我特别想问这位爸爸三个问题:


第一,这么小的孩子,做出“想穿裙子去学校”的决定,究竟有多认真?


第二,孩子能够预判到“穿裙子去学校”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吗?他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这种压力?


第三,用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把孩子从自己的社交圈里孤立出来,那么你该如何给孩子补上“社交能力”这一课呢?


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理论中,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0-6岁的孩子,并没有好坏意识,他们的行为处事多是来源于对身边人的模仿,直到孩子6-12岁,他才开始形成道德感,能够区分好坏,并且最终会形成自己的社会感。


文章中穿裙子的男孩刚刚6岁,让他来当这个反抗社会固有观念的先锋军,未免太过牵强。


6岁左右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奇思妙想。


他们想变成奥特曼在天上飞,想跟孙悟空做好朋友,我还听一个朋友说,她儿子最近的想法是把脚拆下来,给枕头装上。


这时候的孩子,可能一天能提出100个要求。

“我想吃油焖大虾!” 

“我想买那个乐高!” 

“我想去游乐园玩!” 

“我想看3集动画片!”


为什么以上那些要求你都不当真,偏偏孩子“想穿裙子”的要求,你就当真了呢?


说到底,还是大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了。


这件事情的本质就是:大人对社会观念的不满由来已久,所以借孩子来“钓鱼执法”,孩子就是那尾被抛出去的鱼。


我们接触过很多案例,比如因为幼儿园换了厕所的位置,孩子就无法大小便,所以拒绝去幼儿园;


因为邻居的一句话,孩子就以为自己不是亲生的,所以离家出走……


这个穿裙子的孩子,在短短一天内,经历了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斥责、路人异样的眼光,你如果说他一会儿就把这些忘记了,我是不太相信的。


而且,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就被贴上了标签:“那个穿裙子的男孩”。


在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里,他都可能被指指点点,问上一句:


“你的裙子呢?”

“你今天怎么没穿裙子呀?”

“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大人不管说多少句:“你是对的”“我支持你”,这种挫败、自卑、自我质疑等等的负面情绪,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


而且,6到7岁,正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希望有稳定的同伴,来自同伴的认同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孩子发展交往意识和交往技巧的基础。


所以,有时候大人不愿意让孩子太“标新立异”,这不是不开明,而是一种理智的保护。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如果孩子真的想体验一下穿裙子的感觉,大人也想支持他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这位爸爸做的第一步是对的,可以带孩子去挑选他喜欢的裙子。


不过第二步,我们要帮孩子把控一下穿裙子的环境。


我们可以建议孩子在家中穿裙子,或者联系几个好朋友,举行一个小小的“变装晚会”。


孩子既可以闪亮出场,又能不受舆论的影响,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想告诉每一位爸爸妈妈:


孩子们的世界,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江湖。


在这里,有着属于孩子自己的一套道义法则、武林门派、英雄榜……


作为大人,正是因为孩子对我们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我们才更应该保持自律,不要插手破坏江湖规则,反而让孩子成为了江湖中的“异类”。


#兰海问答#

Q: 我孩子4岁了,害怕和陌生人说话,该怎么办呢?


A: 6 岁前的孩子,他们的大脑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父母需要有具体的语言、具体的示范,才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该怎么做,同时家庭中提供的练习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就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它最棒的是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在一个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的参与可以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演对手戏,既可以用行为来做示范,也可以观察到孩子的困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有趣的环境中反复练习。


具体可以和孩子这样来练习:


我们可以模拟一个能见到陌生人的场景:和爸爸妈妈去博物馆。


➁ 选定角色,一个人扮演博物馆的导览员,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小朋友。


模拟刚到博物馆,导览员要介绍展品,我们应该怎么和导览员交流。


可以交换角色,互相体验。

最后,分享彼此的感受。


这样的“过家家”就是在游戏中帮助孩子解决现实的问题。通过练习,然后慢慢形成新的习惯。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于书《兰海说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