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一个孩子越过越好,从父母学会闭嘴开始

2023-10-10发布于北京

关注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义:
有位妈妈喉咙发炎,嗓子哑了。
这天,儿子放学回来说:
“妈妈,今天老师批评我了,我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这位妈妈很想批评孩子,可是因为说不出话,只好干瞪眼。
儿子接着说:
“老师说我的作业是抄同桌的,其实真的没有,都是我自己写的,为什么老师都看不到我的努力。”
说着说着儿子委屈地哭了,妈妈默默地抱了抱儿子。
儿子哭完,突然说了一句,“妈妈谢谢你。”
她愣了一下,儿子又说:
“谢谢你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故事里,妈妈全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倾听,却让孩子表达了情绪、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家长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不听话,亲子之间的矛盾更多,距离越来越远。
在恰当的时候,学会闭嘴,也是一种智慧,对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发展更有利。

当孩子专注时,请闭嘴

别让陪伴变成了“干扰”


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常常会忍不住说两嘴;
看见他坐姿不端正,也会说两句;
他专心打游戏的时候,更是频频打断;
孩子在幼年时期,是开发智力、培养专注力的绝佳时期,父母如果经常性的打断,这是会影响孩子智力与专注力发展的。

孩子的成长,最忌讳的就是“唠叨不休”与“催促”。
脑科学家林成之就曾证实:
“快点”是培育聪明大脑与培养专注力的禁语。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就少跟孩子说“快点”,少唠叨。
因为0-12岁,是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大脑里各种活动十分频繁。
我们的催促,会让孩子的大脑收到干扰,慌乱之中,大脑只收到这样的指示:
“现在正在做的事,不要花太多时间去做,赶紧把它搞完才最重要。”
大脑收到指令后,就会仓促结束这件事,转而去做其他事情,孩子也就失去了专注于探索的机会。

记得一位校长说过:
“孩子只要有这两项能力学习就不会差:一个是专注力,一个是记忆力。”
但大多数时候,孩子的专注力不是靠培养的,而是需要我们保护出来的。
而保护孩子专注力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我们学会闭嘴,做到不打扰。
适当闭嘴,才是父母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当孩子想尝试时,请闭嘴

别让担心变成“诅咒”


知乎一位网友曾说过自己的经历。
从小到大,她听过最多的话就是“不行、不可以、不安全”。
18岁那年,她想和朋友们去爬山,可妈妈却说:“你知道某某山上每年摔死了多少人吗?”
到了大学,她每次外出都得和妈妈报备,并且必须每隔1-2小时就打电话或者发定位报平安,否则就会收到连环炮轰。
家里的微信群里,妈妈也总是会发一些“跳楼、自杀、女大学生被欺骗、被谋财”相关的文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这种关心愈发反感和厌恶。
每天在这种氛围下,她甚至觉得世界都是灰暗的,整个人也开始变得提心吊胆、疑神疑鬼,最后开始经常失眠。

正如心理专家曾奇峰所说:
“一定程度的担心如果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
妈妈的过度担心和害怕,把一个生命本来的力量削弱了,让孩子麻烦不断,渐渐变得脆弱和无能。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位妈妈说,她家孩子学数学的时候,总会把分子分母弄混,她就老跟孩子强调:“分子分母别弄反了!”
谁想孩子单元测的时候,只考了25分,整个试卷分子分母都弄反了。孩子都没敢从学校正门出去,都怕同学嘲笑她。
事后她问孩子:“分子分母怎么还弄不明白呢?”
孩子就说:
“妈,其实我也觉得分子分母很简单,但你每次跟我强调‘别弄反’,我考试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就记得‘弄反’,最后就考了25分。”
我们每强调一次负面结果,都加深了孩子对负面结果的印象,恶性循环,越强调越出错,这便是消极暗示会毁掉一个孩子的原因。
消极暗示就像一个“诅咒”,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应验。
想成就孩子,还是毁掉孩子,全看父母的嘴。

当孩子犯错时,请闭嘴

别让焦虑阻碍了成长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来找我们咨询,她说:
“我现在看女儿哪哪都不顺眼,只要看到她出错就气不打一处来,甚至想动手打她。有一次检查女儿的数学作业,有道题以前给她讲过不止一遍,还是写错了,我立马就火来了,伸手就往她头上打了一巴掌,她就大哭起来。

我看她哭就更气,严肃地说:‘这道题讲了这么多遍了还写错,你怎么这么笨呢!哭哭,就知道哭!’孩子哭着不敢说话,我气得扔下她就走了。

现在女儿数学越学越差,写作业磨蹭,拖拉,甚至开始厌学,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父母,他们特别希望帮助孩子去进步,所以总是习惯性地去纠正孩子的各种小习惯、小错误。
可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不能感受到学习和游戏的乐趣,反而充满了被父母监控和指责的紧张感、挫败感。
“为什么人家都会,就你不懂,你就不能用心点吗?”
“这道题昨天才跟你讲的,今天你又错,你没长脑子吗?你总是这样!”
“你看人家能考100分,为什么你偏偏要扣个2分?”
……
APzWYW0Ios2UQR2HoILtkoWSDGqE.gif"/>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到这些家长们对孩子犯错似乎有很多的担心,显得过于焦虑。适度的焦虑是有好处的,但过度焦虑则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成长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如果替孩子屏蔽掉了所有困难,其实也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不急于替孩子纠错,允许孩子试错。

当孩子想倾诉时,请闭嘴

别让说教封闭了亲子沟通的路


之前有位高三的学生来找我们咨询,她因为学习压力大,出现了抑郁的症状,不得不休学。


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女孩说,她的父母令她很失望。


原来,当女孩在家抱怨学习太累,睡眠不足的时候,爸爸说:
“那怎么办,大家不都是这样吗?”
当女孩说经常失眠的时候,妈妈说:
“小孩子失什么眠,还不是因为玩手机玩的。”


女孩感觉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可她刚说出“抑郁”二字,就被妈妈的呵斥打断了:
“有什么好抱怨的,现在吃不了读书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慢慢地,孩子就不再愿意向父母表露想法。既然你们不愿听,还总是误解、指责我,那我就不说了,有事自己扛。
生活中,习惯了对着孩子碎碎念的父母不少,愿意坐下来安静听孩子说话的父母,则少之又少。
孩子需要一颗苹果,父母却给了他们一车的香蕉;孩子需要倾听,父母却给了他们一大堆的说教,还说这都是父母的爱。
这样的爱,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
“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睿智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面前先听后说、多听少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说:
“爱是易碎品,用力过猛,易酿成悲剧。用错了方式,你的爱可能变成了孩子最大的受伤来源。”
有些话,父母说得越多,孩子离你越远。
为人父母,我们注定要学会闭嘴和放手。
我们放下焦虑,孩子才有时间成长。
我们退后一步,孩子才有空间发展。
毕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三分教,七分等”的过程。
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只有跌跌撞撞的成长。
点个“在看”,与各位家长共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