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08:15发布于上海
孩子写作业拖拉,你会怎么办?
浙江温州,一位三年级男孩在家写作业太拖拉,于是妈妈直接帮他请了一天假。
在家做家务。
刷马桶、洗衣服、洗碗、擦地板……
忙活一圈下来,孩子直接躲进房间,哭着要读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的作业变成了父母的一场劫难。
坐不住:一会要上厕所,一会偷玩手机。
拖拉磨蹭:明明8点就能写完,硬是拖到10点。
出错率高:刚教过的题型,换道题立马又不会,仿佛失忆了一般。
孩子不省心,父母自然不省力。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超过1亿的小学生,超过7成的父母,每天下班后辅导孩子作业时间超过2小时。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不自觉,不催着、不盯着就更不会去做作业。
可是天天催着作业,只会令孩子越烦,越逃避作业。
“监工式”催促,越加重孩子心理负荷
知乎上,一位网友坦言道:“妈妈陪在我身边做作业的那段日子,就是我的噩梦。”
因为妈妈陪在身边,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妈妈叹一口气、“哎”一声,他就开始忐忑不安,是不是哪里又错了,不敢再轻易动笔。
妈妈的脸拉下来,他会想:是不是我哪里写得不好?
妈妈的嗓门突然大了,他会很害怕:是不是我写错了?
孩子阅历不深,察言观色的能力却很敏锐。
父母情绪稍有不对劲,敏感的孩子就立马提心吊胆。
他本该投入全部心思在作业上,却频频分神去观察父母的脸色,想着应对之策,自然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效率也就变低。
这就是《心流》中,所提及的“精神熵”。
这个“熵”其实就好比我们所说的垃圾,同样一个房子,如果堆满垃圾,你一进去就会觉得空气堵塞,呼吸不顺畅。反之,如果房子窗明几净,进去便是神清气爽。
心灵也是如此。如果里面堆满了想法、念头,未解开的情绪,同样会导致孩子内存不足,能量堵塞,精神涣散。
不管是监工式父母,拿着戒尺,逮到孩子走神就要惩罚,还是直升机式父母,一直盘旋在孩子头上,不断告诉孩子要这样写,不能那样做,都极容易导致孩子迅速熵增。
这就像唐僧与孙悟空,不断的催促唠叨,那只猴子都得头疼得满地打滚。
父母的初衷是想帮孩子打好基础,让孩子在学习上做得更好。
却不想,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了很多干扰,反而不利于孩子学习。
越催越干涉,
越磨灭孩子自我教育的潜能
早前,看过这么一个主题讲座“如何让孩子爱上英语”。
这位经验丰富的美国老师,提出来很多不错的建议:让孩子在生活中多接触英语,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或尝试与孩子用英文交流等。
讲座的最后,她郑重其事提醒父母:
“孩子开始学英语,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发音含糊、不标准,表达不通顺……
但请切记,千万不要急着去纠正他们。”
不纠正,难道就放任孩子一错再错吗?
当时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
这位老师平静而肯定地回答:
“不用担心,通过日常的持续接触,他们会自己改正过来。
如果被纠正得太多,他们很有可能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再也不肯学了。”
后来,在4岁儿子学英语的过程中,这个说法慢慢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儿子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兴致很高,整天在家咿咿呀呀说不停。
但大多数时候,没人能听懂他在讲什么。
那会我们总担心他会习惯错误发音,总想着去纠正他,他都会很不耐烦地和我“抬杠”:
“不对,你说的不对,我说的才是对的。”
即便我当场打开音频向他证明,他也不接受,照样我行我素。
显然,他非常不喜欢被我随意干涉和纠正。
神奇的是,过段时间,他的发音慢慢变得清晰、标准了。
这样的情况,不仅在学英语,其他学习问题也是如此。
每次我们试着去纠正他,即使是温柔、善意地提醒,他都是一脸抗拒。
可当我放弃干涉,任由他自由发展以后,他反而是持续进步的。
诚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都是内在生命力自然展开的结果。
当他们准备好获取语言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吸收在周围环境中听到的语言;他们想要发展某项技能时,就会自然而然在环境中学习。
也就是说,在学习上,孩子生来就具备一种自我教育的天赋潜能。
作为父母的我们,只需要提供“恰到好处”的参与。
应对拖拉写作业的最好办法,
是孩子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一个典型的心理案例:
7岁的小乐,在父母的描述里,是个既骄傲又脆弱的孩子。
总喊着要拿第一,可却不肯写作业,只有父母一味夸他,他才肯动笔。
一旦指出他的错误,就发脾气不愿意写。
所以,在学习上,他很难坚持,经常因为一点小挫折就逃避、放弃。
追溯到他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问题。
4岁他因为兴趣报了一个少儿街舞。他想当明星,渴望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于是,妈妈全程陪练,一遍遍地帮他纠正动作,力求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
可临到上台,却因为一句批评,他大发脾气,死活不肯上台,从而错过表演。
那以后,他开始抗拒学习,一直到小学。
其实不止舞蹈,一个小小的手工作业,妈妈都力求孩子做到最好,甚至小学以后,妈妈都是提前帮孩子把知识研究透了,总结出最优学习方法,教给孩子。
妈妈无孔不入的帮扶,让小乐从来没有机会独立、完整地表现过自己,也没有机会发展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上一遇到挫折他立马退缩,自暴自弃。
后来妈妈尝试换了一个方法:把孩子的课题还给孩子。
妈妈不再去纠错,而是允许孩子去犯错。
做错题目,没关系。那就在重新自我改正一遍,如果对了,就肯定他的进步,邀请他分享解题思路;如果还是错了,就让他去学校想办法弄懂,在回家分享学习成果。
慢慢的,孩子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总努力尽自己一切所能,去帮助孩子。却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
在父母干涉和帮扶下获得的成就,也许能给孩子带来一瞬间的满足。
但却无法抵消他们内心真正的无力与脆弱,也无法带来长久的成就感。
所以,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父母应该尽量把自己抽离出来。
教育部推荐教育专家张敏说: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体验历程,大人是不可以替代孩子去成长、去体验、去规划。”
从成人的视角看,孩子在学习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写得慢、算数总是算错,书写潦草不规范等。
但这些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他或许会在起点跑得慢,甚至还会时不时走一些弯路。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只有通过一次次试错,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突破,才能最终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拖沓未完成作业带来的苦,也让孩子去享受克服惰性写作业的满足感。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