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看见”和尊重,是妈妈爱孩子的首要条件

02-18 08:16发布于山西

关注
妈妈,你每天“呕心沥血”,但你的眼里却没有我。


                                           ——嘉嘉心声


看见和尊重是任何关系中的首要条件,教育子女尤其如此。 


好妈妈和好女儿
为什么势如水火? 

初中女孩嘉嘉和妈妈的关系非常紧张,几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冷战更是成为常态。


妈妈很委屈:

我天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为你做吃的,送你上学;
自己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一件首饰,买一件好衣服好鞋,一切都紧着你,竟然换来你这样对待我!
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不懂体谅妈妈!




可是一提起这些,嘉嘉更委屈:你从来都不在乎我,你只在乎你自己的感受!你根本就是在“演”你对我的爱!


啪!气怒的妈妈狠狠打了嘉嘉一个耳光。


女儿口中的“演”字让妈妈愤怒,伤心,下不了台。


世界暂时安静了。


后来在嘉嘉的呜咽声里,辅导老师陆陆续续了解到了嘉嘉和妈妈的“死结”所在。


原来,在嘉嘉的心中,妈妈确实很辛苦,也很努力,甚至嘉嘉也能感受到妈妈“恨不得将心挖出来”给自己。


但嘉嘉对妈妈所作的一切却感到难以承受。


她觉得妈妈每天忙忙碌碌地似乎“围着自己转”,但实际上,妈妈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却视而不见。


“我妈妈的眼里根本没有我”,嘉嘉哭着说。


妈妈,请不要牺牲自己

我无法承受这样的沉重


嘉嘉的妈妈是个很传统的女性,她对自己的定位是:工作上尽心尽责,在家相夫教子。


这是她眼里的完美人生。


可是和嘉嘉的矛盾却打破了她精心“设计”的生活。


她将之归结为嘉嘉的“青春期的暴躁”和“孩子不懂事,还不知道体贴妈妈”。


可在嘉嘉眼里,事情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妈妈一年四季给自己买不了一件好看的衣服,都把钱省下来给我,可我并不想妈妈这样,我想让妈妈自己也打扮漂亮一点。”


“我也不想让妈妈起那么早给我做饭,学校的早餐和路边摊就可以,我有时也想吃吃小笼包油条,可妈妈说那些没营养,不卫生。”


“妈妈的付出让我说不出的憋闷,觉得有点对不起妈妈,有时候又挺愤怒。”


“我觉得我妈妈用她的辛苦来“要挟”我,让我听她的话”。


“我更愿意妈妈因为打扮自己而快乐,而不是把她的快乐建立在我身上。”


“我甚至偷偷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我才发现,这是妈妈潜意识里用我的“内疚感”来绑架我。”


“可我说了,我妈妈就是不听,还骂我没良心。”


嘉嘉的心声可能是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感受。这样的亲子关系在当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嘉嘉妈妈潜意识里通过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来达到“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但这样的“爱”里面隐含了极大的代价。

据精神科医生了解,很多青春期女孩的心理疾患与父母尤其是母亲过强的“付出感”或者说“控制欲”有关。


换言之,“付出”有时就是一种“控制”的手段。


在任何关系中,都天然包含平等的需求,母亲的“付出”,必然要求“回报”。


妈妈牺牲了自己的合理生活需求,一味“付出”,不仅会惯出“巨婴”和“妈宝孩”,还可能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债务”。


如同嘉嘉所说,这个“债务”太沉重,她承托不起妈妈的“付出和牺牲”背后的潜在要求。


她更不希望妈妈为了她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即使妈妈看起来“百分百的自愿,毫无怨言”。


妈妈,您做的一切

也许只是自我感动


嘉嘉说,妈妈的确很细心,也很讲究膳食搭配,甚至还会精心摆盘,但都是从妈妈所认为的营养的角度出发,但自己就是不想吃。


“无论那些精心搭配的食物,还是漂亮的摆盘,似乎都在对我说“吃下我!吃下我!否则对不起你妈妈”,我几乎每天一早都感受到这样的压力。


我真希望每天能轻轻松松地吃早餐,去路边摊喝一碗豆浆,吃个油条,而不是天天早上一睁眼,都感觉到妈妈‘沉甸甸的爱’”。


“每天看见妈妈精心做的早餐,我的脑袋都会瞬间变得沉重”。


嘉嘉哭着说,有一次,她特别想吃油泼面,和妈妈说了半天,妈妈才同意,到了餐馆,妈妈又说油泼面油太大,蔬菜少,非得给我点一碗牛肉面。


“我妈妈眼里没有我,只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觉得为了我费尽心思,可我感到她眼里根本没有真实的我”


“我其实不需要她这么做,可更多的时候,我不敢说,说了就会引发家庭大战”。


爸爸呢?辅导老师继续问。


“我妈妈做好了一切,几乎没有爸爸插话的余地,爸爸也经常不吃早饭,后来爸爸就不管了”。


相互理解很重要
尤其是妈妈一定要“看见”女儿



嘉嘉和妈妈的故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家庭中妈妈贤惠,女儿乖巧,但却埋藏着剧烈的风暴。


甚至孩子抑郁了,家长还觉得很无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的家庭里,即使是最年轻的一代,在孩子面前,也自觉地服从了传统妈妈集体无意识的“付出”。


邻居有一精致妹妹,生了孩子后,整个人简直大变活人。用她自己的话说,“除了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只用心做好一个好妈妈”。


然而这样的“专注”一定会让孩子幸福吗?


❊1.妈妈一定要真实地“看见”孩子。


从心理学上讲,“看见”孩子,是对孩子的积极回应,这种积极回应会给孩子带来“和他人连接、被接纳、被理解”的重要感受。

如果孩子缺少“被看见”,孩子就会产生失落、孤独、不被接纳、不被认可等负面感受,严重削弱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甚至会造成孩子的极度悲观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婴儿刚出生的1-3个月,如果孩子没有被重要扶养人充分地“看见”,这个婴儿长大后大多会形成各种人格障碍和人生问题。


孩子长大会,如果没有被充分“看见”,这个孩子在母爱中将收获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


嘉嘉的妈妈看似每一个细节里,都溢满了对孩子的爱,可是她的眼睛和心就是看不见嘉嘉的真实需求和真实感受。


可以说,不被看见的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冲突,是最轻的症状。


❊2.妈妈不要过分的付出和牺牲。


妈妈过分细致地安排干涉孩子的事,是潜意识里对孩子的不信任。


认为离开了自己,孩子没有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孩子甚至没有吃早饭的选择权,这不仅扼杀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还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情绪压力。长期下去,当一些孩子失去反抗意识的时候,就成了“妈宝女”“妈宝男”。


因为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独立探索世界的过程,如果任何事情都被妈妈包办,孩子就失去了探索、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还有一种情况,在妈妈的付出和牺牲里,寄托了妈妈自身生命的重量,这个重量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思想负担。


任何关系中,都暗含着“等价交换”付出与回报原则。当妈妈付出了很多的时候,意味着妈妈自身把自己不能实现或不愿意实现的那一部分自我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此时,孩子就承担上了妈妈生命的重量。


对上一辈的妈妈来讲,可能没有更多走上社会实现自我的机会,向孩子寄托是她们不多的选择。


但现在很多妈妈,对孩子的寄托,可能是一种潜意识中对自我实现过程的逃避。


如果把“寄托”换成一个词,就会感觉到它的可怕之处:寄生。


实际上,一些看似非常伟大的牺牲,背后是严重的精神寄生(我已经做好的被骂的准备,但真相也许就是这么残酷和不堪。有兴趣的网友可参考吴谢宇弑母案中部分律师提出的吴谢宇母子关系及“扩大性自杀”的观点)。


❊3.妈妈一定要真正地理解孩子。


什么叫“真正地”理解孩子?就是不仅要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表面需要,还要理解到孩子日常生活背后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有的妈妈认为,细心地照顾孩子,就是对孩子的理解,理解孩子时间紧,年龄小,生活管理能力差。


但是,孩子表面生活背后,还有孩子的成长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的妈妈对孩子细心的付出背后,是对孩子真实情况的“不接纳”。


任何一个“我为你”背后,都隐藏着“你不行”的评价。


确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父母照顾,但随着


孩子长大,父母应该逐渐“放权”,给与孩子越来越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有“自我实现”“自我掌控”的机会。


❊4.在人格平等基础上尊重孩子。


与其说家长不尊重孩子,不如说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文化。


现在很多家长能够具备管教孩子的意识,但却更多地停留在“管”和“教”上面,对孩子独立性和成长规律的尊重与理解远远不够。


从“大家长”观下初初解放出来的家长,实际上不理解父母与子女的“平等”到底是什么样,不懂如何尊重孩子。

在孩子成年以前,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完全的“平等”,因为至少从法律上来讲,8周岁和12周岁以下的孩子,是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行为能力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父母都是其法定监护人。


监护的意思就是监督、教育、管理,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下,要让父母尊重孩子意志,给孩子完全的平等与独立,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父母子女之间的“平等”和“尊重”给出了界定。


平等是父母与子女平等交流,对孩子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尊重孩子,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尊重孩子身心成长发育的规律,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格、情感以及个体特征。


许多控制欲过强的妈妈,潜意识中将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申,而非独立的个体。妈妈很爱孩子,但在妈妈那里,孩子丧失了独立的人格,缺失了与其年龄相称的生活的自主权。


或者用武志红老师的观点来说,控制欲强的妈妈,都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工具。


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少能体现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感觉不到自由,会成为很压抑的孩子。


所以,有时贤惠的妈妈和乖孩子背后的代价是孩子心灵的压抑和成长机会的被剥夺。


❊后记:孩子成长的任何一步,都需要“被看见”,看见并尊重孩子,是妈妈爱孩子的关键一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