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08:18发布于上海
作者 | 静夜听风
01
前几天,闺蜜向我抱怨:6岁的儿子,最近总是会把“随便”挂在嘴边。问孩子什么,他都只会说“随便”、“都行”。
她带孩子去挑衣服,给孩子拿了一件白色的和一件黑色的,问孩子喜欢哪个颜色的?要选哪个?谁知孩子看都没看,竟然说:“随便”。
吃饭的时候,她问孩子:吃米饭,还是吃面条?孩子却回答说:“随便”
周末她问孩子去哪玩?“随便”。
新年礼物有什么想要的?“都可以。”
刚开始以为她还有点欣慰,以为孩子的反应是听话,但时间长了,总觉得不对劲。
相信,有很多的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
孩子越大却越难沟通,问他什么,总是回答“随便”,你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却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没一点自己的想法,问啥都是“随便”,“都行”,真把人能急死。
孩子经常说“随便”两个字,其实,隐藏着一个重要信息,说明你和孩子相处出现了问题。
不是孩子叛逆,也不是孩子佛系,很可能是孩子在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
02 孩子经常说“随便”背后竟是这3个原因
孩子爱说:“随便”“都行”“算了”“无所谓”,不是孩子没想法,而是孩子的选择权一次次被剥夺了。我们要通过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去寻找原因。
1.父母经常否定孩子
教育学者李崇建老师曾在TED上分享的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女儿出门用餐,告诉女儿:“今天中午吃什么都可以。”
女儿听了非常开心,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要吃“盐酥鸡”。
听到女儿的答案后,妈妈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对女儿说:“盐酥鸡很油,不健康,我们换一个别的吧?”
见妈妈不同意,女儿只得换成了要吃“布丁”。
女儿刚说完,妈妈就发火了:“大中午吃什么布丁!”
图片来源:微博TED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父母用自己的经验左右孩子的选择,但是孩子并没有做出他们预期选择的时候,孩子的想法就会被否定,被驳回。
而孩子呢,觉得自己说了也没有用,最后还得听父母的。
父母替孩子选择了,孩子就不敢选择了,自然就承担不起风险了。
2.父母给的问题太“大”了
比如:让孩子选择去哪里玩,但是孩子年龄限制,有的地方叫不出名字来,只能说“随便”。
很多父母让孩子选择的时候,给出的问题不符合孩子的实际,超过了孩子的认知,孩子没有办法去回答,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3.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需求
《不好说,特想听》中有对母子,交谈的时候,儿子总是说算了。
原来,儿子每次向妈妈倾诉心事的时候,妈妈总是教育他。
孩子想通过节目,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却选择忽视,轻描淡写地说:“可以翻篇吗”。
说了几次之后,他就不想和妈妈沟通了。
父母的忽视,让孩子习惯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慢慢地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孩子说“算了”,“随便”只是用口头禅来做消极的回应,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
孩子的想法被经常忽视,就会陷入负面思维,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没有存在的价值,内心有“不配得”感,还会在心理上远离父母。
孩子一次次地被拒绝、否定之后,孩子就只能用“随便”来掩饰内心的无力感,一个被剥夺自主权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创伤。
03 好的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
当孩子经常说“随便”,我们需要解读孩子言语中的密码,调整下我们的教养方式。
1. 给孩子反驳的机会
网上一个小女孩反驳爸爸的视频,被无数网友圈粉。
原来,小女孩被爸爸批评之后,对爸爸进行了高能反驳,女孩先是指出大人对孩子大喊大叫是不对的,然后,她还指出这种教育方式的后果,容易把孩子骂笨。最后,她还提出了建议:批评孩子时,要用文明用语。
这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逻辑清晰,论据有力!尽管被女儿教训,但是父母没有生气,也没有制止,而是给了女儿争辩的机会。
当孩子提出反驳的意见时,少否定打击孩子,要多给孩子积极的回应,敢说“不”的孩子才有棱有角,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2.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经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做决定。
当女儿有了审美意识后,她专门给女儿在衣柜里腾出一个格子,让女儿决定穿什么衣服。上学,谈恋爱,出国,工作,都是女儿自己说了算。
女儿向她寻求意见的时候,她都把决策权交给女儿,只是在一旁提供指导。
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才能体会到自主感和掌控感,孩子才会发展出自我认可和信任,哪怕是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去体验所做选择的自然后果,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3.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AB两组被测试者选择买哪种巧克力。A组在6种巧克力里做选择,B组在24—30种巧克力里做选择。结果显示,B组因为选择太多,无法取舍,反而造成了困扰。
这个实验说明,太多的选择,专注力被分散,反而会无从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给孩子提问的时候,尽量具体化,细化一些,不妨提供具体的答案,引导孩子做选择,比如:让孩子去哪里玩,换成去公园或者去游乐场。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孩子反而更容易给出答案,也不会因为不知道而敷衍,说“随便”了。
4.给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读懂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孩子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爱。
多给予孩子支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长处,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和孩子建立好情感链接,孩子感觉被父母接纳,就会感觉自己很重要,孩子被安全感包裹,才能告别假“随便”。
孩子经常说“随便”往往是我们忽略了孩子的真实声音,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
《园丁与木匠》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好的父母,是成为孩子的脚手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孩子提供帮助,在孩子做出选择时,减少干涉。
好的亲子关系,是清清爽爽的,放下焦虑,孩子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