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孩子,我要求你做个好人,但别做老好人

03-07 08:44发布于上海

关注

作者 / 天涯海角


知乎上,一位家长曾发帖求助:面对性格强势的玩伴,孩子担心对方不和自己玩,总是顺从。




这种社交方式有问题吗?该怎样改变讨好型性格?







(图片来源:知乎)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家长的女儿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往往是迁就的一方。





比如她其中的2个玩伴,因为是同班同学,对她特别排外,总把她晾在一边。





但女儿非要跟着她们,即使她们不理她。





但是当她们不在一起时,其中的任意一个就又会找女儿玩。





小区里还有一个很强势的孩子,要求别人听自己的,还动不动就把:“我不和你玩了”这句话挂嘴边。





结果,女儿害怕失去这个朋友,大多情况下会选择顺从。







(图片来源:知乎)




看完帖子,突然感觉这届孩子交朋友竟然会这么难。





虽然孩子的交友之路出现问题很正常,孩子会从中慢慢积累经验。





但是,孩子到了交朋友的阶段,父母们还是会有一些忧心忡忡。





我们教育孩子分享、谦让,却没想过孩子有如此卑微和小心翼翼的一面。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中说:“很多人对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认为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因为表面看来,被当作好人总是不错的。





可实际上,很多讨好者不再只是简单去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去讨好他人。





宁可牺牲自己,对他人的赞赏和认可甚至达到了上瘾的程度。”





孩子即使不情愿,也要委屈自己让别人开心。可是越是不停地讨好,别人越是觉得他们有利可图。





这无疑让孩子越陷越深,最后成了“友谊脑”、“老好人”,被所谓的朋友“榨干”,直到“抛弃”。






01



讨好,是最廉价的社交



电视剧《加油妈妈》里的小阳,因为家境不算优越,又没有爸爸陪伴,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排挤。





但老师告诉小阳妈妈,小阳在班里很受“欢迎”。





因为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小阳都第一个抢着去做。





有一次,老师为幼儿园园庆挑选小朋友表演节目。





小文和伊莎贝尔被选为王子和公主,但伊莎贝尔提出了骑驯鹿的要求。





当时,小阳看到没有人愿意演驯鹿,他主动举起了手。







(图片来源:电视剧《加油妈妈》)




最终,小阳扮演了驯鹿。





小阳这种讨好看似自愿,实际上只是为了让其他小朋友开心。





这种牺牲自己满足别人的社交是最廉价的,看似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生活中,有这种“老好人”特质的孩子不少。





他们心地善良,懂得为他人着想,对别人有求必应,不懂拒绝他人。





别人威胁听话才能入伙,他们立马答应。





别人抢他们心爱的玩具,他们就怯怯地拱手送人。





别人抢他们的功劳,他们就违心地说没事。





然而,过度讨好别人让自己失去自我,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





有时候,孩子太考虑别人的想法,不但让自己很累,还容易被性格里的这个短板操纵。





心理学上,这叫“取悦症”。简单说就是不懂拒绝,有很深的“好人情结”。





取悦别人或许能获得短期收益,但时间长了,孩子的自尊心、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会大打折扣。





就像用“讨好”换来的友情,只怕是不牢固的地基终有一天会坍塌。





友情脑的杀伤力,真是一点也不亚于恋爱脑。






02



讨好的背后,反映的是孩子的内心



19楼论坛一位网友,讲述了儿子被××同学pua的经历。





原本两个孩子从小就一起玩,打打闹闹很正常。





但儿子很委屈地说:××同学说我的玩具不给他玩,就是小气鬼,小气鬼是没有朋友跟你玩的。





这个同学控制欲比较强,专门使唤他,各种恐吓威胁,玩游戏也要找机会多打他几下。







(图片来源:19楼论坛曦曦00么么)




更过分的是,这个同学邀请他去家里玩,也会欺负他,拿笔戳他的腿。





他虽然疼,也没敢和同学打起来。





网友坦言自己一直在教育,但效果不理想。





但想想以后这条路是他自己走的,终归希望他可以坚定自己的想法,遵从自己的内心。





那么,当孩子讨好别人时,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有的孩子缺少安全感,通过为他人付出获取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一是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不懂社交规则。





在外面,他们渴望朋友,但见得世面少,容易胆小自卑。





所以,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二是被父母忽视,寻求关注和成就感。





比如送别人东西,让别人先玩玩具,给别人抄作业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交到朋友、融入集体。





只要别人不开心,他就会自责: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有的孩子在意别人的情绪,讨别人开心,虽然不情愿,但不懂得如何拒绝。





有的孩子面对性格比较强势的玩伴,担心对方不和自己玩,总是选择顺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讨好”行为的出现意味着孩子到了社交敏感期。





父母一味责怪孩子,或者对孩子承受的压力忍气吞声,只会让孩子一根筋,或者认为忍让才是处世之道。





很多时候,父母也要觉察到,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受自己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03



改变“讨好”心态



拒绝做“老好人”


蒋方舟说:“通过讨好,你吸引来的人,并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真正的友情无需讨好,瞧不上你的人,讨好也不会改变他的傲慢,你只会自降身价。





对于孩子交朋友,尽量不干涉,但要让他知道平等是最重要的。





那如何帮助孩子改变“讨好”心态呢?






1. 肯定孩子的善良和爱心





善良是做人基本的品质之一,也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虽然也有阴暗面,但社会需要善良的人。





父母要对孩子善良的行为作出积极的回应,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和肯定。





同时,指出别人针对自己做出的不合适行为,不能一味忍让。





这样,也是一种善良。





但如何找到这之间的平衡点,需要依靠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智慧。





父母可以复述一下孩子的经历,表扬孩子善良的部分。





接着问孩子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讨好别人。然后,让孩子从中得到启发。





这远比直接切断孩子与别人的联系要好得多,毕竟孩子都有叛逆心理。






2.明确底线,“自私”一点





在社交中,边界感很重要。





父母守住孩子的社交边界,帮助孩子设置底线。





只有这样,孩子在社交中才不是被动的一方,既保护自己,又温暖他人。





简单说,如果自己能做到,又不会伤害自己的情感,则是可以的。





否则,即使自己情愿,也突破了底线。





抖音里有一个视频,妈妈得知儿子被同学要钱时说了一番话。





(图片来源:抖音小鸡哆哆妈妈)





她拿着一个包子皮,告诉儿子:假如包子皮就是妈妈赚的钱,可以给全家人花,包子能完美地包上。





假如是他赚的钱,同时给家人、同学、同事花,包子馅出来了,包子皮就包不住了。







(图片来源:抖音小鸡哆哆妈妈)




妈妈说如果跟小朋友玩玩具、买零食,自己是支持的。





如果平白无故地借给别人,是不懂金钱界限。





视频的最后,这个小男孩明白要怎么做了。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好人”与“老好人”的区别。





“老好人”没有底线和原则,而“好人”是有原则、懂得拒绝的。





底线以内的可以尽己所能去做,超越了底线的,就应当果断拒绝。





孩子只有分辨是非,对别人提出的请求过滤一下,才才不会被当软柿子捏。






3.学会察觉情绪,优先取悦自己





有的孩子常常因为别人不高兴,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绪。





这个情绪,就是孩子面对别人请求时的心理状态。





如果让自己不舒服或者为难,就遵从自己的内心,首先取悦自己。





在小红书里,看到一篇文章。





小男孩在幼儿园终于融入了一个“奥特曼”小团体,扮演“怪兽”角色。





他说自己其实很无助,因为只有扮演“怪兽”,小朋友才肯带他玩。





妈妈意识到了问题后,告诉他小朋友不是非要他做怪兽,只是没人做出更好更公平的游戏规则。





他可以建议大家轮流扮演奥特曼和怪兽,看看效果怎么样。





如果提议不成功,他可以退出,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别人玩。





(图片来源:小红书Seven妈妈)




一周后,儿子主动分享结果。他的提议被拒绝了,当时很想哭但忍住了。





他想到妈妈的话,自己选择退出,然后找了2个朋友一起玩,轮流扮演奥特曼和怪兽。





因为很受欢迎,他们的团体已经有5个人了。





村上春树说:“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绝,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强,不喜欢的话假装没听见。





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所有人,而是善待自己。”





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友谊,即使别人不喜欢你,你也要先喜欢自己,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





别人因为你的决定,不和你做朋友了,也不要自责。





好的友谊,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04




杨绛说:“你有不伤别人的教养,却缺少一种不被人伤害的气场,若没有人护你周全,就请以后善良中带点锋芒,为自己保驾护航。





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坏到肆无忌惮。”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但有时候如果善良泛滥,就会不小心伤害到自己。





所以,我们要叮嘱孩子:如果被别人伤害,这样的友谊不要也罢。





我们既要保持善良的本心,也要亮出自己的底线,适时露出自己的锋芒。





不主动惹事,也不怕事。察觉情绪,善待自己。





作为父母,唯愿孩子能保护好自己,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