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一个高中生和她拍下的117根手指:老茧、大包、骨头变形,看哭了千万家长!

09-09 08:35发布于北京

关注

看哭了!一组令人心痛的照片,是117名中学生的“手指证件照”。



在一场名为“塑形”的主题艺术展览上,这些手指的特写被放大展出。照片过于真实,第一眼都不敢相信,这是正值花季的中学生的手指。




这些照片是来自西安的18岁普通高中女学生——乔飞尔。她花了一年时间,拍摄了88位初中生和29位高中生的手指。学生年龄从13岁到18岁之间。

从照片上来看,这些手指因为长期握笔,指关节处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和死皮,有的甚至破裂、变形、扭曲。

如果不是看展览的介绍,观众会误以为这是中老年人的手,但哪里知道,这是刚刚十几岁的中学生的手,他们正青春,正年少,这些与实际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手指带给人太多的震撼与思考。

中国学生有多卷

中指上的包永远记得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独属于中国学生的“特殊印记”。

有读者留言说:“我四十岁了,中指左侧的这个疙瘩还在呢。”

还有人观察得更为仔细:“有些是写字写的,有的是焦虑啃的。”

“我居然看哭了,心疼孩子们…… 大部分的指甲都是秃的,像是啃的…… 我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小学六年级,想到他(她)们以后也要经历这些,有点难受,也许我该给孩子们多点拥抱。”


这不禁让我想到前段时间上热搜的“没有中指不变形的中国人”话题,评论区,很多年轻人热火朝天地晒起了中指。

有还在复习的大一新生,晒出她沧桑的中指,并配文“哪个中国学生中指不变形”,甚至能看见她的背景是刚出炉还热乎着的语法笔记。

一位高三生借着台灯发白的灯光随手一拍,中指上的大包和背后的练习册力压群雄。

还有很多工作了的女孩子,即时有精致修长的美甲点缀,也遮掩不住关节的扭曲形态与厚重老茧所散发出的“独特印记”。


让人看后不禁感慨,这一根根变形的手指背后,可是无数学生夜以继日挑灯夜读的求学血泪史啊。

现在初中生、高中生普遍都睡眠不足,课业和升学压力特别大,又缺乏运动锻炼、还被限制娱乐。

特别是长期伏案做题,使得握笔的手指都磨出了茧子。这些茧子,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见证,也是他们承受压力的痕迹。

这些无形的压力,被以不同方式烙刻在孩子们的年轻躯体上,留下了“被塑造的痕迹”。

从来没有一代孩子
要负担这么沉重的压力

我老家的侄子,正在上高中二年级。有一次,他妈妈在朋友圈晒出他的一个手工作品,是一个用空笔芯做成的房屋模型。

妈妈配文说:“一年用过的笔芯,搭建了一座城堡,这背后的汗水更美!”

这些笔芯的背后,是孩子一笔一划写过的作业,这其中有多少时间是应该属于孩子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也只有好像自己知道了。

去年一则“学生边打吊瓶边写作业”的新闻引发热议,很多家长留言说:“不是家长想卷,是因为落下的课和作业不会因为你生病而等你。”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在老家做检查,看到一个扭了脚的小姑娘,她在排队拍片子的时候,嘴里还在一直背着课文。看到她校服上的标志,原来是当地重点高中的一名学生。


据说,这所高中的孩子个个都是时间管理大师,早晨锻炼的时候,手里拿着小纸条背书,食堂打饭的时候在背书,上厕所的时候都有在背书,宿舍熄灯以后,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写作业的人大有人在。



不要再说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不就只要搞好学习吗?
事实是,单单就学习,就已经压弯了孩子的“脊梁”。
学得多是一方面,学习的内容,也是难度特别大。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在一次演讲中说,他10岁的孙子,在学习奥数时,遇到了一题比较难的奥数题去问他。
他看了下,结果发现这个知识点是高二数学才能学到的知识。
大学副教授蔡先生说,他三年级外甥女的一套语文作业,远远超出三年级教材的难易程度:

“如果不查资料,我百分之三四十的题都答不上来。”

可想而知,这一代孩子的学业压力有多大。



《环球时报》曾写过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说:


在中国,最累的是孩子,因为他们很小就已经懂得要强了。


一个孩子懂得进取,有上进心,乍听起来,这是一件好事。


但让人心疼的是,这是孩子被压力「催熟」的无奈心理。


他们从上学开始,就要面对一重又一重的心理压力。


第一重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之前看过一组数据:2019 年,全国初中毕业生是 1454.09 万,普通高中招生是 839.49 万。


算下来,全国普高录取率只有 57% 左右。


复读不行,择校无路,民办清退……在残酷的现实下,孩子们已经没有后路可退,只能选择背水一战。


第二重是,来自同龄人的社交压力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为没有在学校交到朋友,曾这样对妈妈说:


妈妈,我宁愿多 100 倍作业,也不希望没有朋友。


你看,被同龄人抛弃的孤独感,就足以让人寝食难安了。
第三重,是来自父母长辈的情感压力

我们说,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们会有一种无条件满足父母的本能。


另一方面,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却少了。每个孩子都是被父母、长辈,精心呵护长大的。


因为被承载了太多的心血、精力和资源,孩子们不愿辜负,也不敢辜负这份心意。


如果父母有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孩子就会不断压抑自己,来迎合父母。


从来没有一代人,像我们的孩子这样,还没长成,就要承担来自社会、同辈、家人的三重压力。



有远见的父母
都懂得做好这三件事


面对负重前行的孩子,我们首先要看见他的苦,知道他的累,再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一起疏解来自世界的压力。

1. 考不好没关系,你努力了就好

现在的孩子,不怕失败,也不怕压力。

就怕父母不喜欢他、老师看不上他、同学们疏远他。

让孩子感到绝望的,是父母的态度。

一位爸爸,曾这样对女儿说:

“爸爸是从云南出来的孩子,到今天为止,你爸没考过一次轻松的试。


我深知考不好的压力,而我这一生中,无比期待一句‘考不好没关系’。”

考砸了,最难受的是孩子。

父母理解,宽容孩子,不把学业的失败和对他们的人格绑在一起,孩子就能从容地应对,重拾信心,从失败和压力中获得积极的能量,重新出发。

2. 放下高期待

这个时代的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家庭就不要再成为压垮他们的那根稻草了。

父母放下高期待,孩子才能轻装上阵。

有一次,俞敏洪的女儿考试考了班级第15名,妈妈很生气,女儿也很崩溃。

而他非但没有指责,反而安慰女儿:

“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在第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

正因为他这样一次次的接纳和鼓励,让女儿乐观又自信,最后顺利考取名校。

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快乐,乐观,健康的孩子。

3. 给孩子留一个“树洞”

给孩子一个“树洞”,就是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休息一下,娱乐一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耗电的过程,让孩子适当放松,就是在充电。

《大脑的规则》就从脑科学角度揭示:

“勤奋的鸡娃”大法,会毒害孩子的大脑,让他的成绩变得更差。

交替使用左右脑,转换活动才可以使大脑各个区域得到休息,提高脑工作效率。

让孩子沉浸在快乐的事情之中,把压力抛到九霄云外。

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孩子,才能铆足了精力向前奔跑。

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容易,既然父母子女一场,是我们莫大的缘分。

有爱,有理解,有体谅,我们才能相互支撑继续走下去。

希望所有的父母,不是压垮孩子的那根稻草,而是支撑孩子前行的力量。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