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08:35发布于北京
最近看了一部特别棒的儿童纪录片《Becoming You》,中文译名为《成为你 / 呱呱坠地两千天》,强烈推荐大家观看。
这部纪录片由 Wall to Wall Media 制作,于 2020 年 11 月 13 日在 Apple TV+ 上全球首播。每集片长约 40 分钟左右,一共6集。
纪录片虽只有 6 集,但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令人惊叹的画质,在豆瓣上持续保持着高分。
如今四年过去,豆瓣评分涨到9分,热度丝毫不减。
从蒙古到尼泊尔,从日本到英国,从纽约到开普敦。
纪录片记录了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100 个小孩,从出生到 2000 天(约 5 岁)的成长历程。
内容包括孩子们如何学会思考、说话、运动、感受情绪、建立社交关系等。
比如,婴儿几个月大时对名字的反应、何时能认出镜中的自己、如何培养兴趣爱好、怎样掌握语言、如何理解和处理情绪、如何与他人交往。
透过镜头,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充满童真与奇迹的小世界。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婴儿们最初的懵懂与探索,他们用纯真的眼神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声音或光影,都能引发他们无尽的好奇。
那一声声啼哭,不仅仅是对需求的表达,更是他们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独特方式。
对于新手父母而言,它就像是一部超棒的育儿科普教育片,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秘密一一揭示,能够帮助你了解孩子、科学育儿。
宝宝不明缘由地大哭,你不再是手足无措,而是能从纪录片中汲取经验,通过观察宝宝的表情、肢体动作,分辨出这是饥饿、困倦还是身体不适导致的。
你会懂得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安抚方式。
对于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轻柔的摇晃、温暖的怀抱可能就是他们最需要的;而稍大一些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温柔的言语和耐心的倾听。
如果你是一位因为带娃而焦头烂额的老父亲或者老母亲,那么这部纪录片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那些混乱的日常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你会看到孩子那些令人抓狂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当你看到纪录片里的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那股执着劲儿,你会想起自家娃在堆积木、涂鸦时的认真模样,进而理解他们那些看似捣乱的行为不过是成长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你会发现,其实所有小朋友,都在用尽全力地长大。
希望看完这部纪录片的你,也可以从中获得能量,更好地陪伴自己宝宝长大。
成长之路,步步不易
你有没有意识到人类幼崽和其他动物宝宝相比,显得格外脆弱。
马驹出生后不久便能站立、奔跑,跟随母马觅食。
小狮子在几周大的时候就开始展现出一定的捕食本能,它们的身体机能和本能行为在短时间内就能为生存服务。
然而婴儿在刚出生时,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连最基本的翻身、坐立都无法完成,完全依赖于成人的照顾。
他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来逐步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但这种脆弱性背后,是人类幼崽大脑发育的高度先进性。
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后的早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每天高达 1% 的发育速度,使得他们在认知和学习能力上有着无限潜力。
你很难想象到,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动作,宝宝做起来有多困难。
就拿抓握这个动作来说,对于成年人而言,这不过是大脑下达指令后,手指自然弯曲的瞬间行为。
可对于宝宝而言,这需要他们调动尚不发达的神经系统、肌肉力量以及协调能力。
他们最初只能无意识地挥舞着小手,像是在空气中摸索着什么,每一次尝试让手指弯曲并抓住物品,都像是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再看抬头这个动作,大人轻松地就能将头抬起,保持稳定的视线。
但宝宝们的颈部肌肉还很柔弱,不足以支撑他们那看起来有些沉重的脑袋。
当他们试图抬起头时,就像在挑战一座难以逾越的小山。
还有翻身。对于宝宝来说,这是一场全身肌肉群参与的 “大工程”。
他们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扭动腰腹,协调四肢的力量。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将身体侧过来一点,就又因为无法控制而回到原位。
他们可能会因为反复的失败而着急得大哭,但哭完之后又会继续尝试。
学会了翻身和坐立,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开始解锁爬行。
据了解,全世界宝宝的爬行技巧超过 25 种,为了从 A 点抵达 B 点,“爬行专家”们用尽各种方法。
当不满足于四肢爬行后,他们便渴望像爸妈一样直立行走。
学习站立并非易事,需要 1000 多个小时的练习,经历 1 万多次的摔倒,数不清的泪水和疼痛。
每一次站起都是一次胜利,每一次摔倒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
当他们尝试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是长大成人的开始。
从此刻起,孩子们将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作为父母,更多地是站在孩子身后默默守护,为他们加油鼓劲,见证他们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把读懂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得以深入孩子内心的奇妙世界。
而语言、情绪和兴趣则是打开这个世界大门的三把关键钥匙。
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神秘而伟大的冒险。
他们从最初只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到逐渐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每一个模糊不清的音节都是他们努力与世界沟通的尝试。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都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开始语言启蒙。
有的孩子在父母温柔的呢喃和故事讲述中,慢慢理解词语的含义。
有的则在兄弟姐妹或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中捕捉语言的韵律。
一个牙牙学语的宝宝,当他第一次清晰地喊出“妈妈”或“爸爸”时,那不仅是简单的发音,更是情感与认知交织的突破。
他们像小海绵一样吸收着周围的语言信息,从单词到短语,再到完整的句子,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喜。
而且,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交流工具,更是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
当他们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后,便会迫不及待地向大人询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鸟儿为什么会飞”,展现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欲。
情绪,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晴雨表。
在纪录片中,我们目睹了孩子们情绪的丰富多样和瞬息万变。
婴儿时期,他们的情绪表达相对简单直接,饿了、渴了、不舒服了就会大哭,而满足了需求则会露出纯真的笑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加复杂。
在两岁左右,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的情绪就像暴风雨般难以捉摸。
一个小小的不如意,比如玩具被拿走或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可能引发一场大哭大闹。
这其实是他们在探索自我与周围环境关系时的困惑和挣扎。
当他们稍大一些,面对与小伙伴的分离、竞争中的失败等情况时,会出现诸如难过、嫉妒等更复杂的情绪。
这些情绪的出现并不是坏事,它们是孩子心理成长的标志。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细心观察,从他们涨红的小脸、紧握的拳头或者低落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情绪,进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情感。
兴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可以点燃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纪录片里,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对色彩斑斓的绘画着迷,他们会拿着画笔在纸上肆意涂抹,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想法。
有的孩子则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喜爱,听到节奏就会不自觉地舞动身体。
这些兴趣爱好往往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来,可能是孩子在一堆玩具中总是优先选择某个特定的玩具,或者在某个活动中表现出异于平常的专注。
了解孩子的兴趣,就等于找到了与他们沟通和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我们可以为喜欢绘画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和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为喜爱音乐的孩子创造聆听和学习音乐的环境,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快乐成长。
通过关注孩子的兴趣,我们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坚持的品质。
因为当孩子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在兴趣的指引下不断成长。
如何科学地与孩子相处?
1、理解孩子成长阶段特点,耐心陪伴
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性。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特点,然后给予耐心陪伴。
比如进入学步期和语言启蒙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他们在努力掌握新技能,可能会频繁摔倒或者发音不准确。
这时家长不要着急,要给予鼓励和示范。
当他们尝试说话时,即使说得含糊不清,也要耐心倾听,重复他们的发音,帮助他们矫正和学习。
2、尊重孩子的情绪,引导情感表达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每一种情绪,无论是快乐、悲伤、愤怒、难过还是恐惧。
在与孩子相处时,家长要时刻保持冷静,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交流和绘本故事等方式,教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例如,在看绘本时,和孩子一起讨论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和情绪。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逐渐学会用语言而不是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3、鼓励探索与发现,激发内在潜力
孩子就像小小的探险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家长要成为他们探索之旅的伙伴。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且富有探索性的环境。
我们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小小的探索角落,放上不同材质的物品、简单的科学小玩具等,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去触摸、摆弄和发现。
此外,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潜力并给予支持。
当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或天赋时,要精心培养。
也一定要鼓励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让他们在探索和发现中不断进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