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如何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深爱?这5句话记得要常说

04-27 08:28发布于北京

关注

父母的爱从不需要惊天动地,而是藏在每一句简单的话里:可能是一句耐心的回应,一个真诚的肯定,或是在他犯错时依然坚定的“我在这里”。

那些在童年时期被反复确认过“我值得被爱”的孩子,终会带着这份底气,勇敢面对世界的风雨。

而父母的话语,恰恰是塑造这份安全感的关键——它们像一把无形的刻刀,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或温暖或冰冷的痕迹。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对爱的感知并不取决于父母“做了多少”,而在于他们是否从细节中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

如果语言能化作一座桥,我们该如何用它连接彼此的心?或许,答案就藏在日常对话里那些真诚的瞬间。让我们从五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话语开始,探寻如何用声音的温度,让孩子听见爱的回声。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你。”

这句话承载着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深知无论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成绩是优是劣、情绪是喜是悲,父母的爱始终坚定不移。

心理学研究证实,当孩子感受到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时,能够逐步构建稳固的 “安全依恋” 关系。拥有安全依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更具力量,焦虑情绪大幅减少,也不会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可而陷入过度的讨好之中,他们能更自信地去探索世界、面对挑战。


在日常相处中,当孩子犯错,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或者孩子情绪崩溃,像在参加重要比赛前因紧张而大哭大闹时,父母不要急着指责或纠正,先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用肢体语言安抚孩子的情绪。

接着用温和且充满爱意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无论是考试没考好,或是比赛前紧张,这都没关系呀,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但你要永远记住,我永远支持你,无论发生什么,我的爱都不会改变。” 通过这样的举动与话语,将无条件的爱切实地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你今天最开心/最难过的时刻是什么?我想听你说。"

这句话向孩子传递出深切的关注与尊重。

它打破了传统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交流模式,比如常见的 “作业写完了吗?” 这类聚焦任务完成情况的询问。

主动探寻孩子的内心感受,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经历都被父母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进而产生一种被 “看见” 的归属感。

依据儿童发展研究,经常被如此倾听的孩子,就像在情绪管理方面得到了专业训练,能更好地识别、调节自身情绪,遇到开心事懂得享受,面对难过事也能妥善化解。

而且,这种被尊重的交流氛围,会促使孩子逐渐卸下心防,更愿意主动与父母分享生活点滴,为建立深度、稳固的亲子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为保证孩子能充分感受到被倾听,父母可以每天精心设定固定的 “谈心时间”,哪怕仅有短短10分钟,也要全身心投入。

在这期间,排除手机、电视等一切干扰源,用专注的眼神、微微前倾的坐姿,营造出温暖且专注的交流场域。当孩子讲述开心事时,给予积极反馈,如 “哇,当时你一定特别自豪吧!”;若是倾诉难过经历,就用共情的语气回应,像 “听起来你当时有点委屈,对吗?” 

这样的回应方式能让孩子意识到,无论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父母都在用心陪伴,久而久之,孩子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共享成长的酸甜苦辣。

 "你努力的过程让我很骄傲。"

此话聚焦于孩子付出的努力,而非单纯看重结果,关乎培养孩子至关重要的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Carol Dweck 研究指出,当关注点落在过程、投入、坚持等要素上,而非单纯依赖天赋,孩子会逐渐养成不畏惧困难,敢于迎接挑战的品质。

就好比攀登陡峭山峰,孩子知道自己即使无法每次都抵达山顶(达成完美结果),但每一步向上挪动(努力过程)都能收获父母的肯定,便会更有动力去尝试多样化的活动,不断拓展自身能力边界,坚信通过持续努力可达成进步与改变。

在日常向孩子传达肯定之际,着重关注细节。设想孩子正投身绘画创作,他反复斟酌色彩搭配、一笔一划勾勒轮廓,即便最后画面稍显稚嫩。你可以语气温和地说:“宝贝,你看这幅画的线条,从最初有些歪斜到现在越画越稳,你为了调出想要的蓝色,试了好几种颜料搭配呢,这整个努力的过程让我特别骄傲!” 

也可是在目睹孩子认真写作业时,蹲下身子,微笑注视作业本:“你为了解这道数学题,把草稿纸写得满满的,尝试了好几种解法,这种努力太棒啦!” 这样具象化的表达,能让孩子切实感知自己付出的汗水被看见、被珍视。

 "你的想法很有趣!能多告诉我一些吗?"

这句话直指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给予其充分肯定,如同在孩子心灵的土壤中播撒自信的种子。

在孩子眼中,自己的独特想法被父母捕捉并珍视,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拥有价值。

相关研究也表明,当孩子被鼓励自主决策、自由表达时,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被激发,长大后更容易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拥有坚定的主见和出众的创造力,不被他人轻易左右,能在复杂的情境中探寻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场景中,父母可巧妙地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尤其是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比如周末规划时,可以和颜悦色地询问孩子:“宝贝,这个周末我们是去爬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还是去逛博物馆,探寻历史的奥秘呢?你来做决定!” 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满足了孩子渴望主导生活的需求,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决策能力。

又如在选购文具时,引导孩子考虑实用性、美观性、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后,自主挑选心仪款式。通过这些实践,孩子能逐渐学会权衡利弊,对自己的想法更具信心,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好铺垫。

"和你在一起,我也很开心。"

对孩子而言,获得这种反馈犹如发现了一颗珍贵的宝石。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存在能为他人,尤其是至亲的父母,带来积极影响,产生正向的价值涟漪。

当孩子确信自己被需要、被珍视,自我价值感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迅速膨胀,内在力量被激发。

这种情感体验会深深植入孩子心底,成为抵御孤独的坚固盾牌。孤独感常源于 “我不重要” 的错觉,而父母的这句真诚表达,如同驱散阴霾的阳光,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温暖位置,从而减少孤独情绪的侵袭。

父母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能共同参与、创造美好回忆的活动。比如在某个慵懒午后,拿出画具,和孩子一起涂鸦,画面或许稚嫩但满是欢乐,事后指着孩子独创的色彩搭配说:“今天你教我用这么独特的颜色搭配画画,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或者在家庭聚餐时,让孩子主导设计菜谱,尝试新菜品,品尝后竖起大拇指:“宝贝,跟着你设计的菜谱做菜,这顿饭格外美味,和你在一起的时光真是太幸福啦!” 这样,通过实际互动与言语强化,让孩子切身感受自己的付出能为父母带来快乐,进一步夯实自我价值感。

爱不仅是语言,更是日复一日的耐心与理解。当孩子从你的态度中感受到“我值得被爱”,他们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同。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