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国际学校老师应知道的那些事儿(一)

2019-08-24

关注



 K12谈:   距离王老师的音频微课节目推出已快两月《第二期微课重磅来袭:国际学校中方教师如何活得风生水起-IB教师专业及职业发展规划》,报名者众多,但提问的不多,我悄悄看了一下后面几期的听课人数,果然,如预料中的所有微课一样,越到后面,人数越少。我也没好意思一遍遍提醒已经买了课的读者,毕竟我自己也不是一口气就听完所有内容。今天借此和大家稍微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听课感悟,不一定和你们有共鸣,但却是我的真实体会。音频做的很认真,越到后面,细节点更多,大家记得抽空去听完,一定会有收获。


第一节:《选择IB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金句一:“如果学校的环境不适合你个人的发展,你能改变它吗?能改变,就留下来;不能改变,就不要抱怨,可以离开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土壤。


小感悟:别否认,我们都是红尘中有贪恋的人。新老师或想转行进入国际学校的其他人群,初衷只是希望可以先进入国际学校这个圈里,不知名的国际学校可以,助教也可以,只要能先进去,再寻找合适机会跳槽,而这通常也是我建议咨询者采取的一般做法,再碰上学校理念与你看重的东西又恰好吻合的,乃最好。


可是,再到后来,就会听到有人抱怨新学校的各种不好,教学管理漏洞明显,课程体系不完善,职业发展机会不公等等,可是,别忘了,这当初,是你的选择。


选择了没那么有名气的学校或新学校,对方给了你进入贵圈的机会,现在你要做的,就像王老师说的,不完美意味着太多可以改进的机会,如果你自己无法改变,那么就离开,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环境。此刻,回过头去,你的跳槽顺利与否,仍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前被你嫌弃的这块跳板


国际学校的工作很诱人,体面的薪资,相对开放的工作环境,可从来没有人说过,它就是完美的。任何一个工作环境,都有不如意,你得面对,鸵鸟政策或一昧的抱怨,只能是对自己时间的巨大浪费


王老师在第三节音频《职业化与专业化意味着什么?》里其实对此有更多涉及,可看成是此节的细节升级版。分别提到了国际学校的着装,学校风格与自己择校的契合考虑,社交工具的职业及专业化使用(有时,并非你想发学校或学生照片就可以发的,这里涉及学校隐私的部分内容),认真阅读学校handbook的重要性,不要对比学校,懂得适时切割等等,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先不剧透,记得一定要去听!


金句二:“如果IB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是与应试教育没有差别,那么教育的庸俗化是必然的倾向。


小感悟:如果读IB最终只是为了进那个所谓的常春藤TOP30/50,那么我们追求的全人教育则只是个美丽的幌子。多少人盯着各个学校的放榜日,颇有古时状元揭榜的热闹,我却觉得莫名的担忧,我们关于孩子的教育就只能到这儿了吗?那些关乎他们可以继续成长的能力,幸福的能力,我们要如何去评价及量化?


IB鼓励孩子们找到最适合自己(best fit)的那个学校,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或学校整个社区,我们都需要从行动上给予他们支持及坚定的勇气。


金句三:“经验如果仅与时间挂钩,不与真知灼见相伴,真有可能是负经验,负经验不过就是负担而已,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夸赞的。


“教授IB课程不能只羡慕顺从权威。因为要做终身的学习者,就不能局限在有限的认知领域里。我们当然需要向有真才实学的同行学习,但真的不需要去膜拜权威。”


小感悟王老师主要提到了这个词:“素人”心态,即需要学会与过去的辉煌及时说再见。


抱手臂交叉姿态的前辈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培训的各种场合,并不少见。对于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师,我们应当怀有敬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同意他们所说的每句话或每个观点。


从前,资历可以是一个人的护城河,可放到现在,它越来越变成一个伪命题


有读者在上次我作客师兄平台的微课里问到:“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MYP/DP老师,到底要多少年?”你说呢?


答案其实在你自己,没有定论。你愿意努力成长,两三年便可刮目相看,若安于现状,给你十年,也未必能长成大树。


之前的同事兼好友,我辞职当起全职老母亲后,他南下去到另一所国际学校,两三年的功夫,阅卷员,出题员,各工作坊主讲老师及主旨发言人,忙到爆,这些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走出来,当其他人可能还在原地踏步时,他已经成长为令很多人仰望的一棵大树。也就两三年,你说快不快?


这里唯一一次不谦虚地拿自己举个例吧,也算是现身说法:多年前我被提拔为中文主管时,部门里的所有同事全都比我年龄大,忐忑吗?当然啊,换你,每天面对一帮比你大的学姐及长辈老师们,你还得告诉人家要这样做,那样做,要指派工作任务,能不紧张吗?


因为职场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你经验少,资历浅,当然能力也更弱啊!”这其实是一个很可笑的强盗逻辑,对不对?但我能怎么办?既然选择留在帝都,暂时不去澳洲,接受这份突如其来的荣耀及信任,那就只能一遍遍告诉自己,我资历浅,经验少,唯一能靠的也就只有一件一件事情做成的能力。


后来,五年过去,回头看看那个成长得众人口中还算不错的主管,离职时同事们每个人给我自发录好的一段段感人话语视频,说那是后来其他同事再也没有过的荣誉。那是我走过的职场路,夹杂着无数的青春回忆,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再后来,无数个困惑的夜晚,便会想起,我曾有过那么勇敢的时刻,现在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不是吗?


所以,你看,资历,年龄啊,在国际学校,虽然会在一开始的薪资榜上会稍有所区别,但年轻的你,完全不用怕,国际学校,最讲究快速更迭的能力,看看IBO自己,每几年大纲一修改,每年数不清的各种教师工作坊培训,你只需关注学习本身,其他的,自然会来。 


第二节《IB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金句:“我对那些能留在一所学校为之奋斗终身的人报以由衷的尊重与敬佩。成长型思维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离开去收获成长,如果能在同一所学校持之以恒地贡献才智、在每一年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踏踏实实的专业成长,这样既忠诚又不断学习的员工必然是学校的中坚力量。确实,爱一所学校就不是闲在那里偷懒混日子。”


小感悟成长型思维及固定型思维,这两个词,近几年很火,跟“批判性思维”的热度有得一拼,提出者是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想来,好多年前,去哥大参加过一个为期三周的教师培训,其中之一的讲座就是这位鼎鼎有名的教授,主题恰好是成长型思维及固定型思维。


可那会儿,国内提这个的还很少,彼时我每天晕乎于浩如烟海的阅读书目当中,讲座内容,这么多年下来,也就记得那两个词了,但Carol教授的激情及讲到关键处神采飞扬,眼睛里似有星星的场景仍仿佛昨天。


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很多人看来,很简单的两个概念,不就是类似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吗?为何反响就如此之大?因为人家教授从心理学,科学的角度给出大量证据及案例研究,最终将这个玄之又玄,类似心灵鸡汤的东西,愣是给学术化,可视化了。


我们作为教师,掌握了很多反思工具,引导学生去反思,但我们自己,又是否真正好好做过反思?亦或仅停留于填写完教案中涉及反思的那几个空格?


在各种排行榜盛行的年代,老师们能静下心来专注于深耕自己的一亩田,此专注既指教学本身,也指工作环境,二者同时兼顾,得摒弃很多世俗诱惑,而这,并不容易。毕竟,我们太容易听到,某学校又挖了另一个学校的墙角,某老师又被提升了等等这样的故事。


成长,可以离开,也可以在原地扎根,越扎越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你可以跳槽,但永远谨记,能让你真正成长的,绝不是那些可量化的薪水,头衔,任何让你觉得有奔跑动力的因素,才是成长的关键。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听课感受,我才写了个上篇,期待一下感悟的下篇吧。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昆明国际学校(KIA)

课程设置:美式

无锡狄邦文理学校(原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

课程设置:IB,Alevel,IGCSE

学费区间:11-18万/年

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国际高中

课程设置:AP,Alevel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