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育观察:改革过度功利化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2021-03-09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教育观察:改革过度功利化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王营(特约评论员)2020-09-14 17:03

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近期发布。报告显示:“班主任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非教育教学性事务干扰大,减负愿望强烈。”

从各地实地调查来看,这个结果不仅限于语文、艺术类的班主任群体,也是整个教师群体的写照。不少教师反映,正是让教师自主权受限的管理、对教师过度功利化的评价等原因,加重了教师负担,将教育推到急功近利的漩涡之中。

目前,各地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量化为主,容易加重教师负担。笔者曾深入学校,研究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的“教师量化考评方案”,发现大多数都是从德、能、勤、绩四大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价。“德”,通常依据教师和学生的评教结果量化;“勤”,主要依据教师的工作量和考勤结果量化;“能”,主要依据教师在各类荣誉评比中的获奖结果量化;“绩”,主要依据学生考试成绩量化。无论什么工作都要用数据说话,即使是“师德”这种需要定性评价的项目,也要转化成分数,排出个一二三。

教育观察:改革过度功利化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这样的评价办法就像高悬于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为了在评价中获得较高分数,许多教师生病不敢请假,加班加点抄写、补齐学校检查时需要的各种笔记和材料,削尖脑袋争取各类荣誉。同时,还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反复刷题,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教师即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量化方案设定的项目中,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这种评价和管理方式过度形式化、功利化,看似科学合理,实则简单粗暴,会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创新活力不足,从而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停滞不前。

为改变这种现状,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未来一段时间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纲领性文件。

“改进结果评价”,要求学校在评价教师时,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还要看教师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强化过程评价”,要求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通过评价为教师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升课程执行力,而不是仅仅通过检查量化教师的书面材料。

“探索增值评价”,要求学校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在准确测定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而不是不问基础、不看进步、不关注教师的努力。

“健全综合评价”,要求学校全方位、多主体、立体化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注重数据量化,也要注重对教师的定性评价。通过评价,让教师认清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克服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就是要探索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让学校、教师回归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