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导 语
第一次接触到卓校,跟她聊上几句,可能都会被她的热情和直爽所触动。这位在国际化教育圈从事了近35年的校长,平易近人且仍对教育充满着激情和理想。
▲ 苏州荟同学校创校执行校长 Jessie Toh
卓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就进到新加坡乃至全亚洲顶尖学校莱佛士书院持续工作了 28 年,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从一线老师成为教学管理者,她曾参与莱佛士书院的多项重大改革,历任学生事务部高级主任、语文部高级主任和国际交流部高级主任。
2015年,卓校离开新加坡来到中国,加入了中国名校北大附中成为特聘助理校长,负责评估与督导工作,同时兼任北大附中第一所分校的创校执行董事,全面负责创校所有事务等。
时间不短不长,这位新加坡华人校长现被亲切称为“卓校”,她来回往返于新加坡和中国,一晃过了7年。在这7年里,她对中国家长的教育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也有了更深度的体验。
临近苏州荟同9月开学,我们特别与苏州荟同创校执行校长 Jessie Toh 卓校长展开一次深度对话,聊聊她成为老师和管理者的过往,她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苏州荟同“荟萃中西,世界大同”愿景的落地畅想。
对话「从事教育35年」
从新加坡学校莱佛士,
到中国名校北大附中
“我们最看重孩子在学术之上所能获得的志趣发展,以及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的终身成就。”卓校回忆起足足待了28年的“老东家”莱佛士书院,依然为之自豪。
创办于1823年的莱佛士书院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新加坡学校之一。学术成绩卓越,据卓校介绍,每年一千多的毕业生里,一半学生可在A-level考试中考取所有科目满分。著名校友遍布全球,还出过新加坡两任总理、三任总统。
卓校就是在这样一所私校里,慢慢从一线老师成为学校管理层一员,几乎把所有办学环节都过了一遍。
所以在今天,当卓校参加校务活动或家长交流,任何问题她都能信手拈来,在她过去的经验中,都能找到具体可靠的案例。
当问及卓校为何离开莱佛士来到中国,天性爱挑战自我的卓校这样说道:
“近几年来,中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我作为一个华人,作为一个教育的终身工作者,如果我能参与其中,做出我的一点点贡献,那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过来到中国有一个重要原因,卓校曾是莱佛士国际交流部高级主任和国际生奖学金项目的招生官,从2004年开始,她就接触到很多来自中国名校优秀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所以她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了些初步的积累。
另外,卓校虽是新加坡籍,英语是她的第一母语,但她的中文、闽南话、广东话都很好,所以对中国文化也有着华人天然的联结。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在2015年应北大附中的邀请,成为北大附中的助理校长,同时兼任北大附中分校的创校执行校董,参与到了中国这所名校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进程里。
对卓校来说,这是一次对中国教育深刻体验的历程,她进而更加理解了中国的教育政策和中国教师的思维模式,也更加了解中国家长的迫切诉求。
就在去年,卓校又应荟同中国区总校长李茵邀请,加入了苏州荟同的创校团队,在荟同“荟萃中西,世界大同”的教育愿景下,领导团队将荟同全球第三所学校落地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
对话「现代教育」
成就现代教育
在于 “教学法”的变革
我们问卓校,既然她在名校工作过那么多年,又在全球不同国家走访过很多学校,那么如何在中国融合不同国家的教育优势?
卓校回答,其实教育无国界,教育的本质也没有改变。无论哪个国家,新加坡、芬兰、德国、以色列等,大家其实都是在讨论“教学法”的变革。
“融合”两字的落地,说到底,是我们要颠覆过去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一所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而言,就是需要研发多元的教学手段,让孩子拥有更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学习方式。
▲ 荟同学校课堂
教育在不同国家相通的地方还在于,孩子必须具备坚实的知识储备,去应对各种形式的测评或考试,在这基础之上,再给到孩子各种各样的机会、平台、资源,去激发出核心能力。
卓校深以为然。
在加入荟同之前,她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荟同的教育理念和框架,她发现荟同立志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正是遵循这样的底层逻辑。
荟同遵循中国国家课程标准,同时又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创新方法和优质教学实践,既强调基于基础核心学科的学习,也重视跨学科、项目式、体验式、探究式和调研式的学习。
并且多个荟同特色项目,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如学生发展中心、荟同工作室、荟同卓越中心。从基础到卓越,给孩子设计出了一条“个性化教育”和“进阶性培养”的学习之路。
▲ 荟同学校社区公共座椅设计与展览
另外,在这所现代学校里,也要落地学院制、导师制、寄宿制,真正做到“荟萃中西,世界大同”。
担任创校校长,意味着责任和重担,这是一个慎重的决定,卓校觉得自己跟荟同的教育价值观非常契合,深圳四年半的扎实成果也让她很有信心,在苏州创造一所充满当地城市特色的荟同学校。
说到创校管理团队,卓校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豪华配置。
卓校告诉我们,经常还有人会问她,既然拥有来自全球各地如此出色的名师,自己又在两所名校工作过,可以在苏州复制一所“名校”吗?
卓校坦言:“没有一所学校可以复制,但我们的办学经验完全可以迁移。”
眼下,她正和创校团队一起,有条不紊地攻克着开学前的一件一件筹备事项,对孩子们的到来充满着期待。
对话「成为老师」
基本功、爱心、变革的勇气,
缺一不可
自己成为老师的种种过往,卓校曾向外界分享过一些小故事。
卓校年轻时的志愿,原本是当一名军官,后来因为一部电影《爱的天地》改变了志向,电影里扮演老师的女主角深深打动了她,她向往起当老师,并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她第一次感受到做老师迷人之处,是在自己高中刚毕业那会儿去一家幼儿园做代课老师,孩子们带给她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让她记忆犹新,她对自己的教师从业生涯更加坚定不移。
第一份正式老师工作就是在莱佛士教高年级学生,她又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把她当朋友,无话不聊,如鱼得水般感受到自己好像“天生是块当老师的料”。
▲ 荟同学校课堂
“成为一名老师的起点,基本功外唯有‘爱心’”,卓校这样说道,而这也成为卓校之后招聘老师时一个重要的标准。
只是“爱心”很难衡量,好在阅“老师”无数的卓校,现在已经拥有相当深厚的识人慧眼。因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再宏伟的理念和课程设计,最终需要“老师”来落地。
考察老师的基本功,卓校信赖荟同严格的招募流程,一名老师需要勇闯5“关”才能加入。“但成就一所现代学校,基本功、爱心,还需要老师拥抱‘变革’的勇气。”
卓校说自己也曾面试过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开始他们很认同“教学法”的变革,但一进课堂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突破,所以在以往的创校过程中,教师培训卓校都是亲自上阵。
不仅支持老师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卓校还非常强调老师个人的幸福感。
“因为只有老师拥有了足够的幸福感,内心是充盈的,才能滋养到孩子。”
对话「孩子的教育规划」
未来不确定,
“最适合的规划”也在流动
在前不久的一次「荟同开讲」活动上,卓校跟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教授对谈,她提到她非常理解中国家长们的焦虑和不安,但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无论哪一条升学路径,家长们应该从最适合孩子的方向来进行规划。
▲ 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中)苏州荟同学校创校执行校长 Jessie Toh(右)
的确,当家长设定孩子的成长规划路径时,从宏观到微观,家长需要考量很多“是否”:
是否期待孩子成为具有强大本土根基的全球公民?
是否关注孩子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
……
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定会冒出来更多“是否”。所以延伸出另一个问题,即便是“最适合的规划”,到底是怎样的规划?
卓校举了个例子来回应,事关孩子的“升学指导”。
在大多数学校,升学指导老师一般在孩子的初三或者高一才介入,但是在荟同,选择初一就给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给到孩子科学的测评,介绍体验不同的职业,让孩子找到自己志趣方向。
▲ 荟同学校摄影项目
但卓校提醒,孩子的志趣是流动的,会随着阅历、学习生活体验不停改变,荟同之所提前介入,是可以跟随孩子的流动而做好更完善的引领。
所以,身为家长也需要认识到,所谓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规划,一样是个流动的形态。孩子成长这件事,未来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而具体到升学路上的“择校”,也是同样道理,我们一直都说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孩子的学校。
“你的孩子是适合荟同这样拥抱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学校,还是偏传统的学校,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 荟同学校亲子周活动
反过来,学校也在寻找最“适合”荟同气质的家庭。
此外,那些能够跟荟同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家庭,他们认同荟同的教育特色,认可荟同的教育愿景和育人目标,以及教育落地时的进阶式节奏,家长不慌不乱,不急不躁,给到学校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是最完美的合作关系。
“只有相互信任,孩子、家长、学校才能一起共生出荟同独特的社区文化。”
近期直播预告
荟同中小学如何全面赋能孩子未来?
2022年4月9日
嘉宾:苏州荟同学校副校长、中小学学部主任 王家骥
荟同与你聊升学
2022年4月10日
嘉宾:苏州荟同学校创校执行校长 Jessie Toh
苏州荟同学校升学指导老师 李游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