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发布于云南
在结束了“奥林匹克”主题月之后,我校又迎来了“中国”主题月。今年,我们以月为单位设定主题,每个教学部门以各种形式来融入关于这个主题的知识,或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校内外活动,进行跨学科探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学科组在中国月都做了些什么吧!
走进西南联大旧址,仿佛回到了那一排低矮的校舍和教室,听到了下雨时教室铁皮屋顶乒乒乓乓的响声。这是一座战时、临时性的大学,却聚集了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大师们,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诞生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家科技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以及上百位历史、文学、外语的人文大师。昆明世青的同学们在西南联大旧址和西南联大博物馆看到了许多当时留下的资料,了解到当时在那的老师和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那一段时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感动于身在战火中的年轻人仍然坚持学习的精神,感动于前辈们舍身为国的爱国情怀。
回到学校之后,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探究,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看待问题,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发展个人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更能帮助同学们克服偏见,学会从不同科目、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有效发展批判性思维。最后,各组将探究成果向大家做了展示。
从同学们展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多种视角:有的同学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除了了解到中国那一段战争的历史,还去研究战争发动的背景、原因,以及战争是如何结束的,结束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会去研究中国的地理,思考当时为什么会把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转移到云南昆明。还有对文学、诗词、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则研究了当时任教于西南联大的闻一多、冯友兰、朱自清、沈从文等大师的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对科学感兴趣的同学关注到了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守恒定律不等式理论,沉浸于自然科学的世界;对建筑设计感兴趣的同学了解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给西南联大校舍设计的过程,研究他们在建筑设计上的成就,专注于建筑的设计图纸中。
语文组这次带学生外出实地参观学习,无疑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次跨学科学习的好机会。跨学科教学是贯穿IB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发现、探索不同学科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跨学科教学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解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即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学科组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方法产生理解,对它们加以整合,从而生成新的理解。
除了语文组,其它学科组也围绕着“中国”主题,在课堂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英语组的老师们在阅读课中,让学生阅读了关于中国汉字、中国造纸术、云南少数民族等英文文章。同学们既学到了英文对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的表达,又提高了自己的英文水平。
艺术课上,受中国当代绝版木刻名家贺昆的启发,老师带学生们一起学习了木刻版画和油刻版画的技法。探索了艺术与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过去的艺术作品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和生活。
科学课上,老师让孩子们计算一天中他们所吃的常见的中国菜的热量,并与其它国家的菜做对比,最后合理科学地规划自己的饮食。不仅了解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学习到了如何健康饮食。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状态。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能是孤立的。我们需要打破学科的边界,来面对现实的挑战,解决现实的问题。IB课程包括多个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我校主题月的设计,在结合课程内容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整合来自不同参与者、不同学科和不同视角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孩子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努力让每个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更有意义且参与度更高的学习。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每天限50个名额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