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08:33发布于广东
从英国辗转回到国内求学;从人生规划想学服装设计到对国际政治、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并不擅长社交到融入清澜大家庭,收获一群挚友;这些都是在宣萱同学身上发生的转变。
聊起未来,她说自己不确定未来会将一生奉献在哪个领域,因为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有太多的事情值得去发掘。她想让自己的羽翼更丰满一些,她关注男女平等、贫富差距、家园重建、自然灾害、全球变暖等问题,希望为人类事业做贡献。在她的身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清澜山始终坚持的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正直担当、追求卓越、探索创新、坚韧不拔、兼容并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领袖气质的清澜学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
*文章根据宣萱同学供稿和补充采访整理,为方便阅读,以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01
从英国回到中国,
我与清澜山互相陪伴成长
2021年,我的母亲决定带着我和妹妹从英国回到国内发展。当时我正就读于全英国排名前五的文法学校,刚刚选完IGCSE的11门课程,我其实是有些舍不得离开英国的,这时回国,意味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而另一边的清澜山学校,创校还不到4年,没有毕业生成绩可参考,可供选择的IGCSE课程也不多。但我妈妈坚定地牵着我的手,和我说,清澜山会是一所有潜力的黑马学校。
来到清澜山之后,一开始最吸引我的是清澜山宽敞亮堂的击剑馆和一切崭新的硬件设施。之后,我发觉清澜山有超多的宝藏之处。
清澜校园
校园击剑馆
记得当初的适应阶段,我时常抱怨,为什么没有继续留在英国的学校呢?虽然暖气经常失灵,走廊也太窄,为了扩招甚至还把停车场拆了……但是毕竟已经适应了那样的校园环境。现在,如果你问我后不后悔来到清澜山,我的答案是坚定的:不后悔。
首先,清澜山的小班制教学,能给到学生的关注很多,以前我在英国学校一个班有30多人,老师给到每个人的关注是有限的,所以在清澜山真的给到我特别多个性化的帮助。
其次,清澜山的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她们真正践行了“心里有爱,眼里有人,手中有法”的教师观,将“点燃、激发、爱生如子”落到每一处教学细节中。
虽然作为少数的英国方向文科生,但是清澜山从未停止帮助我们。到今天,我们A Level历史课,也只有四人而已。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私底下追着老师跑还是老师来给我们“开小灶”,每个人可以获得的关注和帮助都多得多。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在A率跌下2.3%的AS历史考试拿到A吧。我真的特别感谢清澜山独一无二的人文关怀。
同时还要感谢清澜山的语文老师们,尽管我是CSL(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语文组的,但我一直热爱着文学创作。
小学的时候我就拿过圣诞节短篇写作奖,还记得那年奖品是一本《霍比特人》, 英文版本真的很厚。刚上初中时我也有在一些小说网站上连载我的英文小说,现在回看我这几年的笔风变化还是蛮有趣的。甚至在回国前一两年,我还在微博上连载过中文小短篇。我也在不少中文网络文学小说平台上更新过长篇连载,虽然最后成就很微小,但还是很喜欢这一部分的体验(每天都需要码两三千字的存稿真的很累)。在英国中学的最后一年,我还一不小心赢了个诗词写作比赛校第一,怪不好意思的。
在清澜山,我得以重新捡起了自己的文学爱好,从十年级语文老师王朝霞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小说写作接龙” 到十一年级A Level中文老师吴颖欣Yanny Wu老师帮我一起打磨参赛诗词,我都觉得很快乐。最后参赛的三首诗也在“国际学校联校诗词比赛”中拿到了一个诗词奖和两个优秀诗词奖,很感谢吴老师。
02
充实的清澜生活,
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热爱击剑,在清澜山我加入了击剑校队。我是广播站社团元老级的人物了,还加入了英文辩论社团,最近我还在广东人社团学习粤语。
感情最深的就是广播站了,我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喜欢配音的人,而且我很享受创作的过程,所以当时我们也产出了一些配音节目、微信公众号文章、视频剪辑等作品。
在去年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我加入了由李文平校长发起并设立的“清翔计划”,跟着清华大学历史学系的倪玉平教授做研究。包括后来我的EPQ论文,研究土耳其历史因素对它目前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倪玉平教授及博士生团队也给了我挺多帮助的。
我还参加了巴黎政治学院夏校,这个夏校主要是上课,然后会分析专业论文,看完论文之后教授继续上大课,或者是导师给你上小班课,我还选择了一门博弈论与辩论的选修课,最后这门课拿到了平均分,我特别开心,发现学习原来这么有趣。
我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滑雪、滑冰、骑行等,虽然都不是特别擅长,但在忙碌之下这些爱好就像生活的调节器一样,充实又自在。清澜山也有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和体育活动可供参加,让同学们能够劳逸结合。
我参加清澜好声音
03
Tous vos efforts seront récompensés
(你的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
前年,我在我的书桌上贴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标题里的“Tous vos efforts seront récompensés”。意思是“你的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旁边一左一右像对联一样写着“和平”、“盛世”。正常A Level只需要3-4门,我却选了六门。热爱挑战自我的我,确实给自己立下了不少的挑战。
我的成长过程也算是比较波折的了。我的母亲很有想法,年少的我也比较乖巧听话。但在一件事上,我们经常无法彻底妥协。可以从我录取的院校和专业看出,我大学即将学的是政治和国际关系一类。我甚至“卷”上了2024年QS政治学排名世界第二的巴黎政治学院。也许看到这里的你会认为,我从小就有着某种“政治梦”。但其实在回国前我的梦校是伦敦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梦想专业和职业是服装设计。刚刚回国的时候,我真的很迷茫。由于处于种种原因,我意识到我大概是无法追逐这样的梦想了,一直以来的方向消失了,也迷茫了很久。那时的我甚至因为和自己赌气,把设计手稿全都丢掉了,现在想想,真的很可惜。
也许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总是复杂的吧。找到我新的人生目标的契机是因为我母亲带我去南京旅游的一次顿悟:我想要世界和平!如果这不可能实现的话,那么我想要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但在努力过程中她并不能算是给了我全部的支持。当然,并不是她不想给,只是因为我的想法确实不切实际且天马行空。作为父母,我想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我能够不愁吃喝,不愁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温暖的房子。作为父母,他们当然想要我可以去追逐梦想,但前提是,我的梦想能够为我带来面包。而我呢?我从小爱看各类书,也可以说,我是在书本与自己思想构建的理想主义的国度里长大的。我们就我专业选择和未来发展这一问题的争执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期望不同了。
但现在,我想我体会到了努力的意义。自从拿到了巴黎政治学院的Offer,家里人似乎理解了我一直以来“莫名其妙”的执着。也许,是我的毅力打败了他们?我不仅拿到了梦校的offer,甚至还收获了奖学金。哈哈,我朋友戏称我是“先天省钱圣体”,还说没见过像我性价比这么高的留学了。但我想,或许是巴黎政治学院的招生官,看到了申请季时努力的我。
我的家人他们也许没有想过我真的能够考上。因为其实一直以来,我在自己的眼里和他们的眼里,都是不够优秀和还不够优秀。缺乏自信也许也是我的一个缺点。但收到录取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凭借了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或多或少的帮助,站到了通往我理想的起点。
我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你自己需要什么和想要什么了。
所以我想,未来的我要少听外界不好的声音和不支持的声音。我很感谢自己一路以来的勇敢,能够在面对不被肯定时咬咬牙接着走。希望以后,我能够有颗更坚韧的心脏,面对不好的声音时也能情绪稳定地勇往直前。
敬我,也敬你。
毕业典礼上领唱校歌
后记
采访结束后,老师和我说,你得想一句文案作为文章标题。我在选择文案的时候想了很久,一开始定的是:“翻烂的书页是我坚定理想的底气”,但后面总觉得作为毕业留笔太过平淡与稀疏平常了。既然在成长途中经过了反鸡汤、反世俗、反主流的时期,那么自己不应该以这样俗套的话给高中生涯画下句号。
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很相像,却又截然不同。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像我们都喜欢法革/思想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但我更喜欢伏尔泰的那句:“I may detest what you write, but I will lay down my life for you to be able to write it.(我也许唾弃你所表达的,但为了你表达的权力,我愿付诸生命。)”而他却更喜欢卢梭的:“人生而自由,无往不在枷锁之中。(Man is born free but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这句话体现了卢梭的高道德标准,以及对于秩序重要性的强调。
可以看得出来,我的灵感来源是卢梭,但却又不同。
人看见旷野而知自身身处旷野,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更多的人被自身面前无形的屏障挡住,致力于解决身前的桎梏而忽视了四周的风景。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而更明显的第二层意思则是,在试图行走旷野的过程中人会发现自身行动受限,看得见自己无限的可能性和对未来的展望,但却在试图奔赴理想时发现被死死禁锢。这些阻拦的无形屏障很容易被世人认为是无法打破的,是大道规则。确实,想要肆无忌惮的在旷野上奔跑确实很难,但这就要看人在遇见屏障时是试图打破屏障,是绕着走,是原地不动,还是生怯倒退了。
“人生如旷野,无处不碰壁”这句文案可以说是浓缩了我最近的感受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也希望大家能找到旷野中通往自己理想的那条路。
谢师宴站在李文平校长旁边一起切蛋糕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