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天空、星星、山林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只是长时间生活在钢筋水泥浇灌的楼宇中,我们都忘了自己最自然的模样。
2024年盛夏,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广西北海考察海洋生态,又一次亲近了自然,找回了本真的自己。
随着高铁飞驰过岭南逶迤连绵的山脉,我们来到了这次海洋生态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地——广西北海。开营仪式上,自然老师们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他们的名字都很特别,有臭屁虫、野马、天空、花花、海螺、鲨鱼……自然名就是我们为自己起的、源自自然相关事物的名字,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天气现象,自然里所有能看到的东西都可以是你的自然名。一个自然名能让孩子更融洽、平等的亲近自然,它是我们走进大自然的第一步。
于是,孩子们和家长们也为自己取了自然名。猎豹、太阳花、海蜘蛛、茉莉、美人鱼……每一个名字都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向往。我们也在“自然名集会”的游戏中重新认识了彼此。
本次海洋生态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地是距离北海50公里的涠洲岛,这座火山喷发所造就的岛屿有着与众不同的地质地貌特质。随着自然老师的脚步,我们踏入了滴水丹屏这片神秘的无人海滩。在此,我们目睹了岩浆在遇到海水冷却后形成的黑色玄武岩;散落在海滩上大小各异的“火山弹”以及被海水侵蚀形成的海蚀洞……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当孩子们的双脚踏在如烟似雾般细腻的黄沙之上时,他们体内的挖沙DNA 瞬间活跃起来,迫不及待地开始用双手去感受海沙的柔软。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游戏闯关环节,他们必须独自战胜火山怪物,方可获取挖沙工具。孩子们纷纷化身为正义的勇士,持续向火山怪物发起激烈的挑战,最终每个人都成功地击败火山怪物,赢得了挖沙工具。
小朋友们的小小的脑袋瓜里,蕴藏着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沙子在他们的手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创意与形态。有的孩子用沙子为自己搭建起一座城堡;有的孩子为自己塑造出一条美丽的美人鱼尾巴。在这里,无需过多的言语,轻柔的海风徐徐拂过,仿佛也在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喝彩鼓掌。那细腻的沙粒,默默见证着他们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家长小分队也有着自己的冒险旅行,穿越一片火山岩和海蚀平台,来到位于涠洲岛最南端的灯塔。一个个被火山弹砸出的弹坑,在潮汐的交替中收藏了海葡萄、珊瑚、鱼等生物,就像一个个微型水族馆一样,诉说着岛屿的过去和现在。
在涠洲岛南湾港正对港口处,有一座翠绿的小岛好似一只可爱匍匐的小猪,因此得名猪仔岭;相隔几百米的东岬角伸出港湾的石洞里,有石头形似伸足昂首的海龟。两者在碧蓝的海面上涌现而出,因而得名龟豚拱碧。“龟豚”的豚即小猪,“碧”概指山海的翠色。我们在这一片碧海蓝天下赶海,去观察因潮汐褪去留在水坑里的潮间带微型海底奇观。
在自然老师们的带领下,每组家庭都拿到一个观察盒,孩子和家长们将在水坑里发现的寄居蟹、海蛞蝓还有各种各样的海螺放进观察盒。
寄居蟹会在海洋里面找到合适自己大小的海螺壳做自己的房子,随着自己身体的长大,还需要更换更大的房子。孩子们将自己捡到的不同尺寸的寄居蟹放在观察盒里仔细观察,耐心等候寄居蟹从壳里探出自己的身体,背着“房子”行走。
在一些火山石的缝隙里,还有很多行动缓慢的海螺,有尖尖长长的钉螺,还有一些颜色如猫眼般绚丽的猫眼螺。孩子们还惊喜地发现了很多活体珊瑚,有绿色黄色的纽扣珊瑚、橙色的脑珊瑚。
为了保护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我们提醒小朋友和家长们要爱护它们,不要将涂抹过防晒霜的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伸入海水中,也要及时把观察盒里面的小可爱们放回大海。赶海的目的是发现生物的多样性,而不是占有。
珊瑚博物馆里观察绚丽多姿的珊瑚。作为全国首个珊瑚礁科普公益馆,这里收录了35种1000余个珊瑚。在海滩上我们随处可见白色的已死亡珊瑚,对比于活体珊瑚的五彩缤纷、形状各异,孩子们不禁惊叹它们的美丽与神秘。“珊瑚如何保护海岸线?”“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呢?”“珊瑚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自然老师耐心地为孩子们一一解惑。同时,孩子们还了解了如何保护珊瑚,让这些海底的“热带雨林”继续保持生命的色彩!孩子们和家长们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直观地了解了珊瑚是如何阻挡海浪,保护海岸线和陆地植物的。一颗保护自然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孩子的心间。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幽秘神奇、倚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穿过红树林,孩子们来到一片广阔的滩涂地,蛏子、招潮蟹、沙虫甚至是蓝血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都栖息在这里。不同生物的和谐共存和彼此依赖在红树林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涠洲岛上还散布着一些古村落,村民们多从雷州半岛迁徙过来,世代繁衍成为原住岛民。岛民们在生活习俗上既保存了雷州半岛的民风,又因地制宜地衍生出新的智慧。因为岛上没有建材,只有到海边树林下去开采珊瑚石回来建房子才有房子住。珊瑚石是6-7000年前涠洲岛还处于海平面以下6-7米,生长了大量珊瑚,大风大浪破坏了珊瑚后珊瑚碎屑在北面大量堆积,经过1-2000年的挤压结晶成珊瑚石。涠洲岛先民们用珊瑚石做原料建的房子,不仅不惧海风侵蚀还透气吸潮!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触摸着斑驳的珊瑚石,仿佛是在和先民们对话,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涠洲岛北部的马拉港里风平浪静,像是母亲的臂弯保护着渔船。但是300多米的港口,200多万的大石块,无一不在诉说着建港的艰辛。村民陈伯用了40多年的时间,为渔民们保驾护航,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伟大的事。孩子们听愚公移山的故事总觉得不可思议。当亲眼目睹这个港口和往来络绎不绝的渔船,大家不禁佩服这位现代“愚公”的勇气和坚持。
人类产生的生活垃圾,给大自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各种塑料垃圾和化学物品都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同回顾了垃圾分类的种类。紧接着,自然老师又展示出海洋中被垃圾所伤的海鸟、海龟的照片,目睹海鸟那被垃圾填满的腹部,在场的成人都陷入了沉默。而孩子们更多的则是被激发了环保的热忱,纷纷化身为环保小勇士,想要为涠洲岛的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我们前往海滩,开启了垃圾收集之旅。平日里在海滩嬉戏时,我们很难察觉到原来海滩上存在着如此众多被我们忽视的垃圾,诸如随处可见的泡沫盒、空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牛奶盒等等。孩子们睁大眼睛,对垃圾的繁多数量和繁杂种类感到无比惊诧。
孩子们戴上手套,手持垃圾袋,一丝不苟地搜寻着每一处角落。即便天气酷热难耐,汗水浸湿了衣衫,孩子们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和退缩。他们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深切地领悟到,保护环境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口号,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去守护我们的家园。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