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08:19发布于广东
暑假期间,家长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陪孩子过假期,本来是件温馨甜蜜的事情,没想到一不留神家庭就成了“战场”。
不少亲子矛盾在假期中频发,关系紧张指数直线上升,这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
各位家长,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烦恼?
下面为大家分享假期家长和孩子和平相处的一些建议,给各位家长提供参考。
假期也要“定规矩”
假期一到,很多孩子的作息时间全都乱了套。
偶尔熬个夜、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每天都是凌晨才入睡,中午才起床,那就成问题了。
“都放假了,多睡会吧,玩一玩吧。”不少父母抱着这样的心态,纵容孩子“发泄式”的放松方式。
然而这种作息的紊乱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有害,更容易让孩子放任自己,不能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开学时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既折腾又影响学习。
建议:
要有“假期的规矩”
放假期间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稍微宽松一些也没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可以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
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能任由孩子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和孩子“约法三章”
假期里,有的父母每天都要冲孩子吼上好几次,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父母发现孩子在家里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刚关了电脑就打开电视,刚关掉电视又捧起了平板。电子产品无时无刻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网络的虚拟世界填满。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电子产品上,都是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对孩子而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影响视力,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甚至还有一些孩子因为上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
建议:
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想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要学会给孩子立规矩,同时帮孩子发现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情。
首先,和孩子“约法三章”,明确约定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时长。父母在执行规矩时必须立场坚定,不可动摇和妥协。
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如果孩子在学习,爸妈却在玩手机,孩子一定是不服气的。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更有意义的事情替换“玩手机”这件事,比如陪孩子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绘本,带孩子出去爬山、踢球、逛博物馆等,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爱好,接触更好玩的事情。
限定晚归时间
孩子中午睡醒,刚从床上爬起来就风风火火出门去找同伴玩,很晚了也不见回家。
父母一遍遍打电话催,电话那头每次传来的都是:“到了到了”“楼下了楼下了”。结果直到晚上十一点多,孩子才鬼鬼祟祟溜进家门,一开灯,爸妈怒气冲冲坐在客厅,又是一场家庭大战一触即发……
建议:
限定孩子晚归时间
对于孩子的晚归时间必须设限,并且要执行彻底。
假期间,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但一定要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了解孩子的去向。
家长可以向孩子坦白,了解去向不是为了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而是为了保证如果有突发情况,爸妈能及时提供帮助,保护孩子的安全。
规划学习
学校会在假期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假期作业,总有很多孩子喜欢把作业拖到最后,在假期最后几天才慌忙地做作业,甚至熬夜狂补。
暑假是拉开孩子差距的关键期,和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但也要注意,学习计划不宜安排得过满,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接受能力。
建议:
番茄钟作业管理 法治疗拖延症
“番茄钟作业管理”方法指的是把作业分解成15分钟(小学生)或30分钟(中学生)左右。当孩子集中精力写作业15或30分钟后,可以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种一个“番茄”。哪怕作业没有做完,也要定时休息,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待收获4个“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钟。
对大量作业的恐惧和抗拒是导致拖延的重要原因,“番茄钟”的设定就是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而种番茄期间的休息安排,这种小激励,也能使下一个“番茄”时段更有动力。
保持阅读的习惯
每次放假回家,孩子们做的最自信的事情就是:拿了一堆书回家,以为自己会好好学习。可结果有多少人是拿回来的书又原封不动的拿回去?
阅读是孩子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是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的。一个经常思考的孩子,大脑细胞必定处于活跃状态。
可如果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学习,长期不动脑,就会加速大脑衰退,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迟钝了。
建议:
榜样示范+奖励制
首先,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一个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看报的父母,一定会有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反之,如果父母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孩子也一定不喜欢阅读。
其次,不妨和孩子商量假期阅读计划,让孩子把想读的书一一写在表格里,贴在房间的墙上,每读完一本,自己打上“√”。
孩子坚持阅读不容易,有时候还需要家长来点奖励刺激。家长可以设置孩子完成多少阅读量,则奖励一顿大餐、一个玩具或是一次旅行。
假期饮食要均衡
很多熬夜的孩子,通常第二天都不吃早餐。而早餐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不吃早餐,体内将无法供应身体需要消耗的血糖,孩子就会出现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也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吃过饭后,不断往孩子嘴里塞饭,要多吃点、再吃点,生怕孩子少吃会饿着。殊不知,吃太饱非常伤大脑!长期饱食,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现象。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除了饮食不规律,还会“狂”吃零食,暴饮暴食,油腻生冷食物摄入量严重超标。
建议:
假期更要注意孩子的健康
家长一定要叮嘱孩子每天按时吃早饭,维持正常的身体运行节奏。同时还要给孩子合理安排饮食,以清淡为主,蔬果搭配,均衡营养。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在家还是出去玩,都不要因为某样食品或者特色小吃好吃,就让孩子吃得太饱!
开展“亲子活动”
假期,很多孩子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玩手机,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待在家里放空。
他们仿佛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说好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学想学的知识,到头来,没有一件事是能坚持下来的。
如此一来,孩子不仅缺乏身体锻炼,也容易变得内向、怕生、不懂得和人交流和沟通。
建议:
把握假期,开展“亲子活动”
父母周末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
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
孩子眼睛看得多了,耳朵听得多了,不仅眼界开阔了,心态也会越来越好。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一下,于是便一味放纵孩子,为他们操办好一切,不让其吃一点苦,受一点累。结果孩子们在家个个都成了王子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还有些家长甚至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没有规律,玩耍没有节制。
家长们总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孩子稍微放纵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殊不知,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一种“伤害”,因为它剥夺了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
建议:
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仅会让孩子生活能力变差,还会使孩子缺乏一定的责任心。
尽管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但哺育子女的目的是让他们成长,而不是让他们躲在父母的翅膀下面,坐享其成。
所以,家长要“狠点心”,不能太溺爱,有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要吩咐他去做。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也可以让孩子管理自己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家庭归属感就会越来越强。
柔性处理“亲子冲突”
有些孩子平时住在学校宿舍,很少和家长见面。父母本想利用假期好好补偿一下孩子,可没想到,等来的竟是没完没了的吵架。
最后,家长不高兴,孩子也委屈。
孩子觉得爸妈条条框框管太多,还啰啰嗦嗦没完没了;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为人父母的一片苦心。
建议:
尽量不唠叨
假期里,父母与孩子有“深度接触”的机会。但不少家庭恰是在这“深度接触”期暴露了问题,假期成了亲子冲突的高发期。
当家长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父母不可太强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意见和需求,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家长们可以学着通过“我觉得”“我认为”“也许”“可能”等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当你柔软起来,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