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08:27发布于海南
“对话”张辉诚老师
“老师,你说得太好了,给他掌声。”11月2日,学校礼堂,FLA中小学全体教师参与了由张辉诚博士带来的“学思达教学法培训”。在长达七个小时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张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真诚、温暖、鼓励,面对老师们的答案,张老师无论对错,永远都是以这样的姿态来回应——而这恰恰也是“学思达”教学法中要求老师营造的一种课堂氛围。只有在“安全、包容、温暖”的环境中,学生们才不会畏惧回答问题。
张老师认为,好的课堂并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他开玩笑地和我们讲“老师你的口才怎么这么好?因为你牺牲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栽培了自己。”究竟怎么教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如何教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思达是如何在每一节课上都能训练学生的自学、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启了这场思维碰撞的学习旅程。
何为“学思达”
在华人世界,有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的情境下,学思达可以帮助老师改变填鸭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低效转为高效,从低阶认知目标:记忆、理解,实现向高阶认知目标:应用、分析、评鉴、创造的迁移,并且培养学生自「学」、「思」考、表「达」等多元能力。
在学思达教学成熟过程中,教师会逐渐进入深层自我成长,重新唤回教学热情、展现高度专业的教学、涌现创意,不断精进自我; 学生则在学思达学习过程中,逐渐进入深层自我成长,好奇心旺盛、学习热情高涨、探索欲与学习动力畅旺,创新与创造力大量涌现。
面对这种实现师生共同成长、释放潜能的教学方法,如何将理想“落地生根”便成了重中之重。张辉诚老师从细节入手,帮助FLA的老师们将“学思达”具象化。
“学”在细节——五环&讲义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所谓“学思达”即“学生自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学生表达”、“老师统整”这五环在课堂上的完成。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张老师在这里引入了“机制”的概念:面对不想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要问“谁来回答”而是采取抽签的方式;面对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将大家绑定在同一小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共同体”,大家互帮互助;面对担心答错的学生,不要让他感到“倒霉”而是采用赋分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就能逐渐形成真正高效能的课堂:深度思考、充分讨论、多元表达、相互合作。
同时,这五环是可以灵活变化的,老师的专业技能不仅体现在最后的统整上,更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与整个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而将“学思达”带入课堂的老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主持人。此时,师生的关系不再是从上到下的垄断,而是平等地对话。
更重要的是,学思达的五环的达成,是建立在老师精心准备的自学讲义之上的。学思达的“五环”与“讲义”共同支撑起了整个学思达的理念与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信息与指令的传递过程不再以老师“说”的方式来开启,而是学生通过“读”与“看”的方式来获取。因此,讲义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效率,讲义的制作尤为关键。那么,如何制作一篇能真正帮助到学生的讲义?张辉诚老师由一道问题的结构入手,告诉我们好的问题需要:学习指引、问题设计、教学形式、补充资料等内容。而这道问题该不该出现,或者在哪里出现,则需要考量:对应的认知目标、上课可用时间、学生的程度与能力等因素。
可见,一位教师学养的深厚、专业的精通、对学生是否足够了解,都决定了一篇讲义的质量。同时,相应的学习资料应该提前给到学生,而不是老师将知识“垄断”。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也愿意将已有的全部“学思达”讲义公开,“有些老师的存在是别人的天花板,学思达的老师愿意成为别人的阶梯。” 而如何把学思达的讲义与方法应用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思达”成为我们教学的常规模式,则成为了所有FLA教师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思”在变通——教师心得
“达”成所愿——未来可期
“我那么迫切地想让更多老师们认识学思达,或许就是希望老师们也能够生出这股内在丰沛之力,然后可以帮助自己、帮助学生、甚至帮助其他老师,最后大家一起汇聚起这些能量,一起努力,让教育变得愈来愈好,让下一代愈来愈好!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的确,我们想给后代留下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会给世界留下怎样的后代。我们相信,通过实践“学思达”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深度思考和善于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终生成长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石。这难道不是每一位教育者期望达成的愿景么?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