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PBL项目制学习 |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日晷绘制

11-25 09:23发布于广东

关注



最近,同学们的英语课堂迎来了一次

别开生面的活动——日晷的原理学习与实地观测


同学们不仅学习了日晷这一古老计时工具的形成原理,更在校园操场上,用一根普通的电线杆,开启了一场关于时间与光影的奇妙实验。






这是一节英语,地理,历史,多学科连接跨学科学习的课堂,Ferry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英语课要联系生活,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才更有趣。


地理老师带同学们学习,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同学们自主走近古文明,了解日晷的发明发展。


这一次,将课程内容聚焦于日晷——这一古老而智慧的计时工具。通过Ferry老师的讲解和生动的例句,学生们掌握了日晷的基本定义、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英语词汇,如sundial(日晷)、flat circle(平圆)和squares(平方)等。





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对日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加深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光影关系,学生决定利用校园资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


操场上的一根电线杆成为了我们的

“天然日晷”

学生们制定了详细的观察计划,并准备了必要的记录工具。





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缓缓移动,

学生们认真地观察着电线杆影子的变化,

利用课间记录下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互相讨论、协作解决问题。

当天气变化或着记录被毁坏的时候,他们能迅速调整策略,重新制定计划,不慌不忙的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展现了同学们出色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经过几天的观察记录,学生们得到了丰富的实验数据。他们用照片记录了每个时间点的电线杆“日晷”的影子状态。


通过对比理论预期与实际观察结果,他们发现电线杆影子的变化确实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实验结束后,


学生们手工绘制了日晷形成轨迹图,全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日晷



   中国最早的日晷可以追溯到周朝,大约3000年前


   中国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


   中国古代使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日晷,如圆形日晷、悬挂日晷、竖直日晷等。


我们这次实践的就是竖直日晷



轨迹图制作与原理:

晷面平行于赤道面,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日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观测日影的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垂直式日晷:刻度不均匀,日晷的表面朝向不同,刻度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历史意义:

古代中国的日晷是古代天文学和计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测量的精确要求,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


为了学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背诵记忆,可以刷题。


为了学好一个知识点,我们把一个个知识点,变成了一个个任务,通过探索的过程,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先,能够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来划分一天的时间,知道了天文学和几何学的重要性。

懂得了古人选择使用日晷的原因,利用太阳的投影来测定时刻,是一种多么简单而有效的计时工具。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用英语的方式去表达中国的智慧,传达中华民族的骄傲。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云顶梦途书院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云顶学校双语优才初中部

课程设置:双语国际

学费区间:12.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