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09:12发布于山东
进入隆冬季节,我校初中部的同学们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工实践活动。为期三天的学工之旅不仅让同学们走出了书本知识的海洋,还亲身体验了陶艺的制作与马头琴的魅力。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乐趣的双重滋养,也提升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头琴鉴赏与制作的课堂中,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一源自蒙古族的古老乐器。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马头琴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马头琴的独特造型——琴头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马头,象征着草原的自由与辽阔,激发了同学们无限的遐想。
随后,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尝试制作简易版的马头琴模型。从选材、切割、打磨到组装,每一步都凝聚着同学们的用心与创意。虽然成品可能略显粗糙,但那份亲手创造出的成就感和对马头琴文化的深刻理解,却是无价的。当第一缕琴音从同学们自制的小马头琴中流淌而出时,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了一种温馨而又庄严的氛围中。
在陶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首先从最基础的拉坯技巧学起,感受泥土在手中旋转、变形的奇妙过程。从最初的笨拙到逐渐熟练,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让同学们欢呼雀跃。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自由发挥,有的选择了制作传统的陶瓷杯碗,有的则大胆尝试创作动物、人物等雕塑作品。在指尖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同学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独特的情感与故事。
庄寒朔(初三学生)
在这三天的学工过程中,我担任“铁锚志愿者”,通过服务老师和同学们,我也体悟到了坚韧的“铁锚精神”。这次研学中我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如何和同学们一起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共同担当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在马头琴和陶瓷的制作过程中,我更加认识到古老且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我们青少年更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让非遗能够持续绽放光彩。
吴尚爱(初三学生)
我在学工中最享受的就是马头琴的制作与鉴赏。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马头琴背后的故事和传说,而且它的“双非遗”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们震撼。这些非遗的手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魅力,它们让我看到所有的学科和职业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桂锬渲(初二学生)
韩友香(初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马头琴的制作,根据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步步自己加工,变成了独一无二的非遗作品。也通过了解这种乐器的历史,知道了它背后的故事,知道了齐宝力高大师,也从马头琴的琴声中感受到了非遗的宝贵。这次学工扩大了我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了成长的经验。
侯恩溢(初二)
张文博(初二)
这次的学工实践也充满了很多的挑战,同学们需要在风格各异的小组中团队合作,大家一起沟通工作进度,召开小组会议,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商讨进度和分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很多同学在这次的学工经历中,深刻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在学工的过程中,老师们协助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好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学工的手工操作。学校后勤人员为学生运送餐食,并及时将每天学生的作业和任务及时送回学校。这些为同学们这三天的学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们的辛勤付出,让这次学工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午餐时间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