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08:36
回到家中,我安顿好母亲后,便步行前往街角那座公共图书馆。我对温哥华的图书馆情有独钟。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中文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类别的书籍:经典文学、实用生活指南,还有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记和色彩斑斓的儿童读物。不同类别的书籍被整齐地标注,让人一目了然。那种淡淡的墨香,仿佛将我带入了一片静谧而富饶的知识海洋。我随意翻阅时,竟看到自己的作品也在其中展示,不禁感到一阵欣慰和惊喜。
小时候,由于父母因各种原因被下放改造,直到我十岁,我们才得以团聚。然而,即使条件有限,他们也竭尽所能地给予我陪伴与支持。当时我们住在保姆家,那是一间低矮的小屋二楼,各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一家三口,再加上我们兄妹三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每次转身都可能碰到彼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大人们为生计忧愁,而孩子们则用简单的方法寻找乐趣,比如用废纸叠成纸角拍打,或者玩自制沙包游戏。墙壁斑驳且潮湿,昏暗的小屋只有一盏微弱灯泡时而闪烁。然而,我们总能从有限的空间中找到乐趣,比如白天蹲在阳台上观察路人的来往,又或者因为天气炎热而在天台仰望星空。保姆家坐落于珠江河南岸,从天台可以看到河北璀璨灯光,而我们的父母就住在那里。在这里,我常常幻想着河北那些人生过着怎样的生活。
那时候,我特别喜爱小人书,但经济拮据无法购买。因此,我常常步行至新华书店“蹭”书看。这条从河南穿越人民大桥到河北之路充满车马喧嚣、街头叫卖声。我会停下来凝视桥下江水,想象着那些未读完故事中的情节。对于没有一本藏书可看的我们,这段旅程既艰辛又充满期待。不去新华书店时,小人书摊成了我的乐园,没有钱只能旁观其他孩子阅读,一有机会就抓紧时间多翻阅几页。
直到有一天,她从五七干校回来,将几枚硬币交给我,同时露出疲惫却慈爱的笑容:“去吧,看你喜欢的小人书。” 那一刻,这些硬币似乎比黄金更珍贵。我终于可以安心地坐在小人书摊前阅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精彩故事让我如痴如醉。从《红岩》到其他扣人心弦的内容,每一本都让我沉浸不已。这些小人书不仅带来了无尽乐趣,也点燃了我对知识探索的不懈渴望。
母亲常提起,那段经济困难时期,全家连温饱都是问题,更别提买本新书。但她始终明白读物对孩子的重要性。“再难也要让孩子接触知识,” 她总是这样说。
而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一切都不一样。
有一次,一位年轻妈妈告诉我,她孩子整日沉迷平板电脑上的短视频与游戏,被鲜艳动画吸引,无暇顾及手头的新书。相比之下,我不禁想起自己当年那个蹲在小摊看小人书的模样,为拥有的一枚硬币而兴奋不已。
每一次沉醉在书中的时光,都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那时候或许未曾明白,但现在回想,那些静静阅读的日子,正是在塑造着我,让我在简单中找到满足。
如今,面对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我们是否也曾想起,那些年仅凭一本小人书,就能沉醉其中的自己?那份简单的快乐,是否也藏着某种深远的力量?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